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办党组团结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坚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引,以提升城市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信息化建设服务于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的理念,继续坚持以需求为驱动,以应用促建设;进一步规划整合共享网络信息资源,深化电子政务应用,不断提高在线服务和办事能力;实施一批基础信息资源开发、保障社会稳定和信息网络安全,关系市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信息化工程和项目;进一步加快信息入村工程建设,扩大社区信息化试点;积极引导企业信息化,做好信息产业运行协调;不断健全完善信息化法规和技术标准,加大信息化培训和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市民信息化意识和技能,让信息化建设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全省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我市被授予“信息化工作先进市”,新城区被授予“信息化工作先进区”光荣称号。
一、2008年度主要工作情况
(一)加大电子政务建设力度,信息技术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不断拓展网上办事服务功能,政府门户网站年度全国综合评比在全国333个地级城市网站排名第七名。制定出台了《西安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规定》,下发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办法、社会评议办法、责任追究办法,为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修订完善了《西安市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完成了工商、劳动、教育、医疗等100多家窗口部门和13个区县,四区两基地和基投公司等20多个企事业单位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的梳理工作。针对市民关注的物价上涨、交通出行、子女上学、5?12地震等问题,举办热点访谈11期。针对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等开展民意征集12次,累计受理各类来信12472件,办结回复率达到92%以上。9月份以来,市政府领导通过网络开展“问计于民” 活动,陈市长和两位副市长先后做客门户网站,在线与网友交流,回答网友提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开通了“百件实事网上办”、“市民服务”、“企业办事”等栏目,为市民提供22类1217项服务,为企业提供26类1858项服务。针对市民普遍比较关注的婚姻生育、户籍办理、驾照申请、住房、创业、保险等社会事务需求,开发了6个情景式服务,为办事者提供表格下载,办事指南,办事流程,收费标准和依据等服务,累计服务事项达到3000多项。启动了 政府网站英文版建设,经过10个多月的艰苦努力,中国西安政府英文网站已于 11月1日正式上线开通。 ——实行111项行政许可在线受理,政府行政效能全面提升。为全面推动网上审批工作,我们对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填报的网上审批事项,进行技术与业务对接,抓紧业务梳理,加快网上审批业务定制,提前完成年初规定的70项行政许可在线受理的目标任务。目前,各部门已实现111项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受理,占到全市行政许可事项的60%以上,累计受理网上审批事项662项,增强了政府办事的透明度,提高了窗口单位的办事效率。 ——完成全市93个业务系统的等级保护评定工作,重要信息安全得到加强。今年,我们按照国家关于信息系统和网站安全管理的有关要求,对市级各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相关管理制度、技术管理运行状况记录、网络环境、业务应用主机、网站安全、业务系统、安全措施、涉密终端等进行 安全评估。对全市60多个单位的93个业务系统进行了等级保护划分。对48家网站进行了了安全风险分析和评估,并形成了等级保护评定报告。
(二)加大政策措施支持力度,信息产业增长速度不断加快组织10余家企业申报国家电子发展基金项目,西安海天信息科技等四家企业的项目分别获得100万元资助。西安华讯微电子有限公司等31个项目获得陕西省2008年度电子基金配套资金项目批准立项,财政贴息或财政补助总额达到2285万元。对西安协同时光软件有限公司“协同智能社区管理与服务平台”等6个项目,安排专项资金500万元予以扶持。组织召开了西安市“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学术研讨会。全市信息产业克服冰雪地震和金融危机不利影响,实现了稳步发展。据市统计局监测分析,全市信息产业全年预计完成销售收入420.2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8.7亿元,同比增长12.4%,软件业(含系统集成)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31.5亿元,同比增长 31.1%。
(三)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关系市民群众利益的信息化项目进展顺利 ——认真调研论证,一批涉及民生的信息化重点建设项目扎实推进。从调查研究入手,学习借鉴北京、杭州、广州、宁波等11个城市“一卡通”建设经验,起草上报了《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城市一卡通建设的意见》等文件材料,组织召开了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一卡通”的专题会议。目前,“一卡通”项目建设方案已经通过市 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数字化城市管理项目已经在未央、雁塔、莲湖区等先行试点。环境监测信息系统建设方案已经确定,普查重点污染源全面展开,历史数据梳理建库正在实施。居民医保信息系统建设方案已经专家论证通过,部分硬件、软件正在招标。重大危险源远程监测预警应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已经完成机房建设和硬件、软件招标等工作,正在进行硬件安装调试和系统集成。 ——积极协调,数字西安地理空间框架示范项目建设年底前上线试运行。组织编制了《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数据生产技术要求》,起草了《数字西安地理空间框架示范项目软件开发招标文书》。标准化技术指导文件的要求,与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市勘察测绘院就基础数据生产技术要求进行研讨,明确了西安市基础数据生产具体内容,为保证基础数据生产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该项目已于12月9日经国家测绘局专家组评审通过。12月29日上线试运行。 ——依托企业基础信息交换平台,启动了全市企业信用平台建设。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和《陕西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07—2016年)》要求,研究制定了《西安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和我市企业信用系统建设方案,组织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已经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讨论通过。该系统建成后将“科学、全面、真实”的反映企业信用状况,向社会提供企业信用的公示、查询等服务,对促进企业诚信经营将发挥重要作用。
(四)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一年来,我办积极配合市农业局与西安电信、联通、移动等运营商协调,有效推动了各区县村级信息综合服务站的选址、实地勘察、线路布设、设备安装、信号测试、信息员技能培训、上机操作应用等工作,使惠及我市未央区、阎良区、户县、蓝田县、周至县、灞桥区、长安区、高陵县、雁塔区、临潼区等区县行政村老百姓的1061个信息服务站提前于11月底全部建成投入使用。该工程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信息咨询服务,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有效促进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贯彻落实,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全省的年终检查中,我市被评为完成年度目标全省第一。
(五)积极开展社区信息化建设试点推广工程,社区信息服务站建设已延伸到部分区县起草下发了《关于利用全市社区信息服务管理系统开展部门应用的意见》和《关于我市社区信息网络实行统一建设共享共用意见》等文件,召开了城六区社区网络建设协调会,组织进行了社区信息化工作问卷调查。积极协调广电加紧进行线路布设、设备安装、信号测试等工作,确保了社区信息服务站建设有计划、按进度、保质量的有序推进。截止11月底,覆盖城六区480个(其中:街道办站点 50个,社区站点430个)社区信息服务站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市郊7区县42个(其中:户县28个,高陵县7个,蓝田县7个)街道、社区网络也已建设完成。高新开发区、临潼区、周至县街道、社区网络建设已进入施工阶段,提前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六)信息化政策法规标准建设不断完善,信息化知识的学习培训收到显著成效 ——《西安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编制完成,提前一个月发布实施。为加快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和交换体系建设,组织人员赴广州、深圳、成都等地实地考察,下发了《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填报政务信息资源共享需求的通知》。开展了对各区县、市级各部门100多个单位700多项政务资源需求调研。制定出台了《西安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明确了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原则、信息提供与维护、信息共享与安全、评估与监督等内容,编制完成了《西安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并于11月发布实施。 ——信息化政策法规标准建设不断完善。制定出台了《西安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西安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西安市网络与信息系统 安全管理规定》、《关于加强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意见》、《关于利用全市社区信息服务管理系统开展部门应用的意见》、《西安市人民 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和《西安市信息化建设绩效考评实施细则》等一批规范性文件,为我市信息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信息化知识的学习培训成效显著。全年组织举办各类信息化业务培训班16次,参训人数达3900余人,超过年度计划目标1500人次的2.6倍。今年我们先后组织156家市级机关单位参加的4次集中培训活动,累计培训人数达2300多人。培训内容涉及到网络安全、网站维护、公文传输、网上审批、信息公开目录和目录梳理、信息公开目录网上填报、网上建议认领和办理工作等。同时,我们对市环保局、市地震局、新城区等单位的不同需求,量身定制相关的培训服务,培训500多人次。对全市1078名社区信息员分别进行了社区基础信息采集、数据库信息加载及更新维护、社区信息服务系统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培训。
(七)不断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和科学管理机制,机关行政效能全面提升 ——以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核心,机关政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今年以来,办党组始终把讲政治,比奉献作为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任务完成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加强和改进政治思想工作,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按照市委的统一安排部署,从4月份开始到6月底结束,集中3个月时间,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开展了“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认真反复学习了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党章》。通过集中学习、专题讲座、大会交流和深入查找等方法,使全办人员更进一步加深了对十七大精神的理解;进一步增强了坚持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发生后,办党组认真传达了市委、市政府关于“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对我市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情况通报会精神,组织学习了中央两办和省政府紧急通知精神,认真传达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在陕西视察抗震救灾时的重要讲话,使干部职工深受教育。信息办全体gcd员在国家有难、灾区人民有苦的面前表现出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精神和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高尚情操。在全市组织的为灾区人民献爱心募捐活动中,机关和下属单位有71名干部职工踊跃捐献,共捐出 7600元。在组织党员开展“缴纳特殊党费”活动中,全办45名gcd员更是积极踊跃,共缴纳特殊党费15451.2元,其中1000元以上的3 人,500元以上的12人,一些家庭困难的党员干部纷纷解囊相助,充分体现了gcd员的先进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了《中共西安市委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通知》、《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经济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胡锦涛同志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联系点安塞县调研时的讲话》,选派1名局级、2名处级、1名科级干部组成宣讲组,赴蓝田县三官庙乡里峪湾、宋家坡、新房村三个行政村认真宣讲三中全会精神,并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制定了五条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措施。 ——以集中教育整顿活动为契机,机关思想工作作风得到全面提升。9月初,市委关于开展干部思想工作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活动通知下发后,办党组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了信息办集中教育整顿活动组织领导机构,制定下发了《中共西安市信息化办公室党组关于开展干部思想工作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活动实施意见》的通知,并及时督促检查集中教育整顿活动的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了集中教育整顿活动时间、人员、内容、效果四落实。通过一个月的集中教育整顿活动,使全体干部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得到明显转变,政策理论水平进一步提高。 ——以强化经常性学习教育为手段,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明显增强。今年以来,结合工作实际,办党组研究制定了《市信息办关于贯彻落实〈实施纲要〉的实施意见》。组织集体学习了《实施纲要》,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及省市纪委全会精神,经常提醒教育干部加强廉洁自律意识,提高认识,使大家首先在思想上筑牢反腐倡廉的防线。在具体工作中,严格责任制,从处室到基层单位,实施了“一岗双责”,并将其纳入全年工作目标与考核之内。各处、各事业单位与分管领导签订“廉政建设责任书”。同时,注重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先后制定出台了《警示提醒制度》、《诫勉督导制度》、《责令纠错制度》等。为把信息化专项资金使用好、管理好,修改完善了《西安市信息化办公室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暂行规定》。按照市纪委的安排,从6月份开始,在全办开展“加强作风道德建设,促进干部廉洁从政”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制度防止不正之风和腐败的产生。 2008年应该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办党组带领全办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我市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按照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按照建设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的目标要求,我们在思想上、工作上还存在一些差距和问题,主要是:一是信息资源部门垄断现象仍然存在,共享程度不高,整合难度大;二是信息技术应用发展不平衡,一些单位还存在重建设、轻应用、轻服务的问题;三是信息化管理体制尚不健全,相当一部分区县、部门没有信息化工作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任务的落实和推进;四是利用市场机制推进信息化建设虽然有所探索,但还没有大的进展。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二、2009年信息化主要工作 2009年西安市信息化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引,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牢固树立信息化建设服务于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的理念;以信息化“服务发展、惠及群众”为主题,继续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建设,进一步深化电子政务应用,不断提高在线服务和办事能力;实施一批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关系民生的信息化工程和项目;积极策划包装一批扩大投资、拉动内需的信息化建设项目,争取国家省上的支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积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重点,以地理空间信息交换共享平台为支撑,促进行业领域信息技术应用,加强信息化法规标准建设,加大信息化技术培训力度,提升我市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
(一)进一步深化电子政务建设,不断提升电子政务应用水平 ——不断完善政府门户网站服务功能,努力拓展网站为市民服务的领域。增加市民邮箱、政府信息公开管理统计等功能,为市民提供服务引擎、市政信息、交通出行、“一卡通”业务办理等信息服务。进一步整合信息资源,增加网上服务事项,完善“百件实事网上办”专栏建设。增加场景式服务内容,拓宽服务范围。实现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与社区信息服务平台的互联互通,使市民足不出户就可享受到便捷的信息服务。针对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策划组织好网站政民互动活动。完善网上建议和在线投诉办理的分发机制和反馈机制,建立长效机制,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能力。 ——深入推进电子政务应用,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在市级各部门推进网上办公的同时,把OA应用范围扩大到区县。继续推进网上审批系统的应用,在区县选择2-3项业务,开展行政审批业务网上受理试点。规划建设行政效能监督检查系统,完善检查监督机制,加大网上审批应用深度。通过整合OA系统,逐步建设移动办公系统,信息报送系统,探索在移动终端上办公。 ——加强政务信息资源整合,逐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进一步完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建设全市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系统。指导市级各部门做好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依托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跨部门共享。 ——做好行政中心北迁电子政务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工作。按照统一全市电子政务机房建设的思路,新行政中心网络设备实行物理集中,统一出口访问英特网,统一数据存储、交换、容灾备份系统,统一信息网络安全建设的原则,采用成熟主流技术、依据新标准,制定行政中心机房建设方案。积极配合北迁办做好网络综合布线、光缆铺设等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
(二)启动一批信息化重大建设项目,不断拓展信息技术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 ——按照中央加大投资、扩大内需的政策,积极包装一批信息化建设项目。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重点推进农村通讯网络基础工程,加快建设1500多个行政村信息服务站建设,积极开展农村自然灾害和天气预报、农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等应用。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管理方面,重点策划启动电子政务城域网管沟建设、城市应急指挥系统、地震监测系统、综合交通信息智能调度系统、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地理信息管理系统等项目;在医疗卫生方面,策划包装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信息管理系统项目;在文化教育事业方面,策划包装文化资源信息资源数字化工程;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加快环境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在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方面,重点推进城市社保信息管理系统和社会救助信息系统建设。要抓紧项目筛选,编制项目可行性报告,争取国家支持。同时,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坚持以提高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为目标,以需求为牵引,重点策划一批关系国计民生、公共安全和改善民生的跨行业、跨部门的信息化项目。合理配置资源,加强项目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大力推进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促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以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基于空间地理信息共享交换平台的电子政务应用,深化公众信息服务,建立和完善更新机制,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多方参与,基础地理数据、应用专题数据和便民服务信息实现动态更新、相关信息资源有效共享的良性发展格局。 ——积极推动城市“一卡通”建设,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充分考虑公交、地铁、出租车、公用事业(天然气、自来水、集中供热等)行业特点和应用需求,协调和督促城市“一卡通”建设运营公司制订项目建设总体方案。审定技术设计和相关技术标准。以公交IC卡系统升级改造为切入点,逐步整合地铁、天然气、出租车等行业,初步实现“一卡多用”。 ——继续支持数字化城市管理项目推进。配合市城管执法局启动数字化城市管理市级平台建设,完成城市管理对象、部件普查。做好市级平台与区级平台的对接,不断扩大试点范围,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加快西安市企业征信系统建设,建立健全信用服务体系。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依法征集、整合相关部门及行业组织拥有的企业信用信息,充实完善系统设计方案。建立数据交换共享机制,实现企业信用信息发布、咨询和查询的社会化。 ——继续推进社区信息化,推动社区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向各相关部门延伸。在2008年完成城六区社区信息网络建设的基础上,实现全市街办、社区信息网络的全覆盖。加快社区实有人口信息采集,充实完善实有人口数据库。以居民医保业务、低保申请和社区计生业务网上办理为重点,促进社区信息管理系统应用,为各相关部门、街办社区和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 ——积极支持农村信息化建设,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省政府民生八大工程总体部署,配合农业部门,继续做好农村信息进村入户工作,组织建设农村信息服务站。同时,以推进应用为目标,加大农村信息员培训力度。强化信息服务站管理,协调相关部门整合资源,减少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充分发挥信息服务站作用,为农民增收提供实用、好用的信息服务。
(三)以扶持项目为抓手,支持引导信息产业发展 2009年全年信息产业总产值力争达到483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信息产品制造业完成销售收入达到198亿元,同比增长10%,软件与系统集成业销售收入达到285亿元,同比增长24%。 ——着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带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促进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研究制定西安市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推进计划或实施意见,提出我市中长期两化融合的目标、任务和措施。逐步建立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和信息技术创新两大平台;构筑信息技术推广、信息技术服务和信息化人才培训三大融合体系;打造西安软件园、电子工业园、集成电路产业、通讯设备制造和光机电一体化五大融合支撑基地。按照这个总体规划和要求,在体制机制创新和建设,有效推进两化融合要有所突破,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目标,引导企业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改善设计生产条件,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同时以应用促发展,带动信息产业快速发展。 ——开展中小型信息产业企业 “两化融合”试点,大力促进信息产业发展。选择一两个中小型信息产业企业进行“两化融合”试点,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信息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利用国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强与各金融机构的沟通,搭建企业的融资平台,建立中小企业发展进行财政担保机制,鼓励信息产业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 ——加大政府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有效推动工业企业与信息化融合。按照国家鼓励信息产业发展的要求,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国家和省上2009年度电子发展基金项目,申报国家其他部委的信息产业专项,争取国家资金的扶持,通过项目的有效实施,不断增强我市信息产业行业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认真组织实施我市信息产业专项,重点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项目中的技术和项目给予支持。加大信息技术创新力度,加快信息技术产品产业化步伐,促进结构调整,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加强行业经济运行协调,促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确定西安市信息产业制造业重点企业20户、软件重点企业20户、信息化建设技术支持企业若干户,重点产品若干个。对重点企业加强综合协调,跟踪服务,促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为信息技术研发生产、运营服务和应用企业以及产学研用之间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扶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有品牌和一定竞争力优势的龙头企业,促进企业低成本迅速扩张,做大做强。
(四)强化信息安全,编制制定相关规划及政策法规,进一步优化信息化发展环境 ——编制《西安市电子商务发展规划》。以城市“一卡通”、国际港务区物流信息化、农村信息网络建设等项目为牵引,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培育电子商务企业,推进我市电子商务发展。完成《西安市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编制,推进《西安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的实施。通过调研,配套出台《西安市企业征信管理办法》、《城市一卡通技术标准》等政策文件,保障规划顺利实施。 ——着手《西安市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专项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
总结年度我市信息化发展情况,编制《2009年信息化发展蓝皮书》,为“十二五”信息化规划编制提供基础素材。结合国际、国内信息化发展趋势和信息化建设先进城市的成功经验,认真总结回顾我市“十一五”信息化工作。通过调研、收集资料等方式做好规划编制前期准备工作,提出“十二五”信息化规划编制框架,明确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及保障措施。
——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保证重要信息系统安全运行。加快安全支撑平台建设,指导市级各部门进行网络安全建设。健全电子政务业务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机制,定期对上线应用的业务系统进行安全评估。会同相关部门,建立网络信息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适时组织重要信息系统安全检查
——多层次、多渠道加强信息化培训,营造良好的信息化发展氛围。组织开展网络安全、网站维护、业务系统应用等方面的集中培训。在加强公务员和领导干部信息化培训的同时,依托社会力量开展社区居民和农村信息化培训,不断扩大培训范围,增强培训内容针对性,提高培训效果。普及信息化知识,增强全民信息化意识。举行形式多样的信用诚信知识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的信用观念和诚信意识,推动我市信息化建设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西安市信息化办公室 2008年12月15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