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市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甘肃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2009年3月25日在陇南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陇南市市长郭玉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8年工作回顾

  2008年是陇南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历史罕见的严峻挑战和考验,我们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在大灾之年迈出了科学发展的坚实步伐。

  ----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面对突如其来、百年不遇的特大地震灾害,我们沉着应对,科学调度,果断决策,正确指挥,迅速组织开展抗震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灾害造成的损失。坚持以人为本,把抢救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不惜一切代价救治伤员6134人。搭建帐篷20.23万顶、活动板房3.17万套,发放面粉4.66万吨、衣被266.07万件,临时转移安置受灾群众98.7万多人。落实“三无”、“三孤”人员救助政策,及时下拨受灾困难群众临时生活补助资金12.05亿元,灾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妥善安排。坚持把受灾群众越冬安置作为最大的民生问题,全市需要安置的127752户51.21万人得到妥善安置。组织人力、物力,迅速抢修交通、电力、电信、水利、供水等基础设施。加强对地质灾害和次生灾害的预防治理,及时有效排除重大安全隐患。通过搭建帐篷、简易房和活动板房等办法,在震后较短时间恢复教学医疗秩序,确保了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保证了伤员救治和大灾之后无大疫。采取多种形式在市内市外开展募捐活动,得到了各方大力支持,共收到捐助资金1.64亿元,其中市内8952万元。适时启动灾后恢复重建,结合陇南实际,编制了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6个专项规划,上报恢复重建项目8209项。实行领导干部联村帮建责任制,抽调万名干部驻村核查灾情,开展帮建,市县区各级领导干部多次深入灾区重建一线进行督查指导。成立了深圳对口援建服务协调办公室,全力支持配合援建工作。加强市场物资供应和建材生产,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平抑市场物价,使大灾之年物价没有大起大落。制定出台了《陇南市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督管理实施细则》,强化救灾资金物资监督管理,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基本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确保了灾后恢复重建的有序进行。全市共筹集各类资金70.22亿元,中央和省上下达资金69.16亿元,市财政向九县区下拨资金64.16亿元,其中灾后重建资金45.37亿元。深圳投入到陇南的援建款物折价达8.9亿元。金融机构发放农村居民房屋重建贷款12.34亿元。全市共开工灾后恢复重建项目2797项,完成投资85.48亿元。农村233917户重建户中开工174299户,占重建户的74.5%;106165户基本竣工,占重建户的45.38%,占开工户的60.9%;加固维修的186459户已经全部完成。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尤其是居住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我市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巨大支持。在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关键时刻,胡锦涛、温家宝、贾庆林、李克强、周永康、张德江、徐才厚、汪洋、令计划、王沪宁、马凯、杜青林等12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陇南,慰问受灾群众,指导抗震救灾,给全市人民以极大的鼓舞。省委书记陆浩、省长徐守盛等省委、省政府领导先后12次深入陇南灾区,面对面地指导、指挥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国家30个部委和省直各部门领导先后深入陇南灾区,在物资、技术、人力等方面给予了巨大帮助和支持。特别是广东省委、省政府和深圳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第一时间奔赴陇南灾区支援抗震救灾,全力开展对口援建。北京、上海、天津三个直辖市及时生产运输安装活动板房。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和公安民警冲锋在前,勇挑重担,承担了大量急难险重任务,发挥了主力军、突击队作用。全国人民和社会各界心系灾区、情系灾区,纷纷慷慨解囊,捐款捐物。国际友人、医务工作者、新闻工作者和广大志愿者积极帮助陇南抗震救灾。所有这些,使旷世灾难转化成了陇南发展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使陇南人民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坚定了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极大地激发了重建美好家园的勇气和热情。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取得的重大胜利,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

  在抗震救灾中,全市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始终与灾区群众坚定地站在一起,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凝聚起了抗震救灾的巨大力量。

  ----全市经济在大灾之年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面对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使全市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预计实现生产总值121.6亿元,比上年增长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8.34亿元(其中正常项目形成固定资产投资65.48亿元,灾后重建形成固定资产投资52.86亿元),比上年增长139.2%。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16.7亿元,比上年增长3.63%;完成地方财政收入7.67亿元,比上年增长33.01%;财政支出达到122.07亿元,比上年增长184.59%,净增79.1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696元,比上年增长13.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98元,比上年增长24.9%,净增398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0.1亿元,比上年增长19.4%。万元GDP能耗比2007年降低4.5%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完成了省上下达的人口控制计划。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全市开工投资5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1089项(其中市列重点项目188项),完成投资84.3亿元。武都、西和330千伏送变电工程,文县苗家坝电站、橙子沟电站,成州锌业公司锌冶炼三期工程,康县独一味公司二期扩建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取得较好进展,装机11.1万千瓦的文县麒麟寺电站建成发电,兰渝铁路西秦岭隧道工程进展良好,武罐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去年11月以来,我们抢抓扩大内需重大机遇,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共上报中央扩大内需项目六大类486项。去年12月19日,投资15.9亿元的68个灾后恢复重建项目集中启动开工,投资20.3亿元的53个项目于3月22日集中开工建设。全年签约招商引资合同项目138项,资金92亿元,实施229项,到位资金35.25亿元,签约资金和到位资金分别比上年增长19.6%、42.2%。农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产业开发迈出新步伐。启动实施了促进农民增收的“六大行动”,各项农业补贴政策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市新增特色产业基地面积184万亩。粮食产量达到92.58万吨,创历史最好水平。畜牧养殖业规模和效益同步提高,水产养殖取得突破性发展。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相继建成或进行了改扩建,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取得新进展。注册农产品商标13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迈出新步伐,文县纹党、康县黑木耳、两当狼牙蜜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武都油橄榄正式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组团参加和举办了各类农产品节会,我市茶叶、油橄榄等52个特色农产品获得“农高会”后稷奖,祥宇牌橄榄油、田园牌橄榄油、玉兰牌茶叶、独一味胶囊、兴源牌核桃仁等12个注册商标被认定为“甘肃省著名商标”,特色农产品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工业经济平稳发展。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全力恢复工业生产。积极应对铅锌市场价格持续走低的严峻形势,调结构,上项目,拓领域,增效益,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0.3亿元。原煤、黄金、发电量、铜精矿等工业产品产量稳步增长;铅锌冶炼和水泥分别新增生产能力29万吨、116万吨;水电工业新增装机容量60万千瓦。康县独一味公司成功上市,成为全市第一家上市企业。金徽酒业集团“金徽牌”酒类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围绕灾后重建,新建砖瓦厂232个,累计达到685个,以水泥、砖瓦为主的建材工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环境保护取得新的进展。旅游和商贸流通取得新成绩。积极推进陕甘川旅游区域合作,重点景区规划编制、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宣传推介、旅游质量规范与管理进一步加强,旅游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被第二届中国旅游发展论坛评选为“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城市”。全年共接待游客204.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75亿元。商贸流通日益活跃,市场建设明显加快,新建市场45个。市场秩序整治扎实深入开展,清查问题奶粉和液态奶工作取得较好成效,消费者权益保护得到加强。“以路为市、占道经营”专项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粮食流通企业经营效益有较大提升,全市供销企业连年盈利。以城市建设为重点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城镇建设完成投资13.69亿元。《陇南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各县城市总规修编取得新进展。市区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东江新区、钟楼滩新区建设明显加快,长江大道、莲湖广场开发等重大项目正在抓紧实施。相继完成了一批城市道路、供水排水、集中供热、垃圾处理、环境卫生、生态绿化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8县县城都发生了新变化。坚持开展交通大建设,新修乡村公路3753.2公里,建成通乡油路18条449公里,新修通乡通村等级公路3360公里,新建乡村客运站104个,交通瓶颈制约不断缓解。积极实施能源建设、生态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和通讯建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社会事业发展步伐加快。去年是我市社会事业投入力度最大、实施项目最多的一年,一批教育、卫生灾后恢复重建和援建项目开工实施。全市教育“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89.4%。由于国家教育部对我市实行了延考和单独录取优惠政策,全市高考录取人数达到10578人,比上年增加3544人,其中本科生4925人,比上年增加2355人,高考录取率达到53.12%,创历史最好水平。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灾后卫生防疫和问题奶粉患儿排查救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科技工作稳步推进,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建成文化大院14个,在建44个,建成“农家书屋”600家;广播电视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数字电视整体转换进展顺利。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完成了5个县132个乡镇的“千乡镇农民健身工程”。人口计划生育各项扶持政策得到落实,农村计划生育率达到87.66%。积极推进就业再就业,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城乡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全市参加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人数有较大增长,各项社会保险资金按时足额拨付,全市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金1.07亿元,发放城市低保资金、农村低保资金、“五保户”供养资金分别为8025.3万元、14006.05万元、1837.83万元,筹集补助资金3500万元,133户关闭破产国有企业的5618名退休职工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安全生产工作得到有效加强,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以民兵预备役工作为中心的武装工作、国防教育、双拥工作、民族宗教、残疾人事业等都取得了新的成绩。----改善民生办实事取得新成效。多方筹措资金13.21亿元,省委、省政府确定的14件实事和市委、市政府确定的16件实事基本完成。建成便民桥103座,解决了56个乡镇、518个村、110所学校、41.46万人过河难的问题;3个民族乡实现了通油路;实施扶贫整村推进120个,完成移民搬迁1.45万人。培训农民11.61万人,输转劳务62.07万人;建成沼气池2.3万户,配备太阳灶5.17万台,解决了110个乡、120个村、5.17万户群众的生活能源问题;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53项,解决了11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完成困难户房屋改造1000户;为4490户城市低收入家庭发放了廉租住房补贴;启动建设经济适用住房11.78万平方米,解决了1963户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新增通有线电视乡镇100个,解决了185个村、10万户、50多万群众看电视难的问题; 3201个村的9831名村干部纳入养老保险范围;农村居民最低保障补助水平由上年的月人均15元提高到45元,城市低保人员补助按标准发放,物价补贴由上年的月人均28元提高到58元;五保户保障资金实现了按月发放,人均每月增加临时物价补贴20元;8所中心敬老院、100所“五保家园”全面建成;筹集专项资金6708.94万元用于校舍建设,48万多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了学杂费和教科书费,为8.3万名寄宿学生提高了生活补助标准,发放了寄宿生活补助;建成市级示范学校300所;新建和改建县乡医疗机构12所,解决了12个乡镇、180个村、2800多户、13.2万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加率达到8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2.2%,参合农民补贴翻一番的任务全面完成。全市九县(区)均已建立了农民工工资保障制度。全市195个乡镇建立了乡镇民政工作办公室,配备专兼职民政工作干部888人。向45万户农民家庭发放了《物权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学习宣传资料,开展了法律宣传和“关注民生法律援助”活动。全面完成了党政机关公务员登记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套改工作,积极落实职工体检制度、年休假制度。

  ----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11•17”群体性事件发生后,我们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决策部署,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依法、果断地对事件进行处置,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我们深刻吸取教训,举一反三,改进工作。抽调8000多人深入乡村、社区,开展以法制宣传教育、矛盾纠纷排查为重点的群众工作,成功调解矛盾纠纷8326件。充分听取群众合理诉求,抓紧解决拆迁户、失地农民和开发商的困难和问题,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质量不断提高,办成了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实事。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不断改进行政执法,落实了行政执法责任制。组织全市干部职工近5万人参加学法用法考试考核,“法律进灾区”、“法律进农村”、“法律进社区”活动取得较好成效。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积极推进政务、村务、厂务公开和村民自治。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开展了法制宣传教育进藏传佛教寺庙和清真寺活动。加大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力度,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解决了一些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不平凡、不寻常的一年,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永远不会忘记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永远不会忘记人民子弟兵的全力支持;永远不会忘记全国人民特别是深圳人民对灾区群众的鼎力帮助;永远不会忘记兄弟市州、驻陇南各单位、各工商企业对我们的无私援助;永远不会忘记国际友人、医务工作者、新闻工作者和广大志愿者的无私奉献;永远不会忘记陇南人民在危急关头创造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劳动者,向驻陇南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中央、省驻陇南单位,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爱国人士、离退休老干部,向所有关心支持陇南发展进步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付出了异常艰辛的努力,推动了陇南的发展。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5•12”特大地震灾害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巨大损失短期内难以弥补。受地震灾害和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急剧变化的影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经济总量小,基础差,发展质量不高,结构不优、机制不活等薄弱环节和深层次矛盾更加显现出来,铅锌企业经营困难,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大口径财政收入增速下滑。灾后恢复重建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农民住房重建贷款特别是困难户贷款难的问题仍很突出。干部工作作风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基层基础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努力加以解决。

  2009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2009年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国际金融危机不仅本身尚未见底,而且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正在进一步加深,这无疑对我市经济发展造成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面临很大压力;国内市场大宗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农民外出务工就业的机会和收入水平都有下降的可能,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十分困难;受经济下滑影响,就业、收入等民生问题还有可能出现一些新变化,社会不稳定因素可能增多,维护社会稳定仍然很艰巨。虽然我们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但也存在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条件。从宏观政策看,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十项拉动内需的政策措施,到2010年投资总额将达到4万亿元,重点涉及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建设以及乡村道路、农村安全饮水、扶贫搬迁、廉租住房建设等,必将有力拉动内需,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我市这样一个投资拉动型的地区来说,无疑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从投资的重点来看,主要把解决民生问题、基础设施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这恰恰是我们的薄弱环节。从项目安排看,兰渝铁路、武罐高速公路等全市人民盼望已久的大项目已经开工建设,今后几年还将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陇南将迎来基础设施建设的新高潮。从资金投入看,国家安排我市三年灾后重建包干基金185.8亿元,其中下达我市129.5亿元,省列56.3亿元。中央财政统借统还国外紧急贷款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3.61亿元,也全部安排到了陇南;兰渝铁路、武都至罐子沟高速公路投资400多亿元,加上20多亿元的深圳援建资金,近几年陇南的资金投入量将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如此大的资金投入和项目建设必然给陇南带来强大的发展动力。陇南目前面临的发展机遇是历史上最好的。我们要珍惜机遇,抢抓机遇,用好机遇,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万众一心把陇南的建设和发展推向新的阶段。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扩内需、上项目、调结构、保增长、惠民生、促和谐,一手抓灾后恢复重建,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扩大投资规模,着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着力加快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培育做大特色产业,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达到14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12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增长12%,达到18.7亿元;市县级财政收入增长10%,达到8.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力争增长12%,达到2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达到35.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2%,达到958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316元,达到2314元,除去灾后重建补助因素,净增215元,达到1995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5左右;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2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实现上述奋斗目标,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奋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全面启动实施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各个专项规划,全力抓好灾后重建项目的衔接争取工作,用具体项目推进规划实施,确保全面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一是加快农村居民住房重建。对去年已经动工但没有建成的近7万户重建户,切实加快建设进度,确保6月底前全部建成。去年没有动工的6万户重建户,年底前全部建成。创新模式、创新路子、创新办法,把灾后重建与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与异地搬迁和生态移民结合起来,与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结合起来,与发展特色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整合项目资金,综合配套投入,科学有效地推进灾后恢复重建。高度重视特殊群体特别是高山地区、边远地区、困难地区的灾后重建问题,加大帮建力度,靠实帮建责任,落实帮建措施。始终坚持“安全、经济、适用、省地”的方针和“四个不批不建”的原则,确保重建质量。积极协调金融部门,制定优惠政策,增加贷款规模,尽最大努力解决群众贷款难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对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项目资金的监管,所有灾后重建资金都要纳入电子监察范围,切实提高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管水平。充分发挥监察、审计、财政、民政等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能,严肃查处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资金物资发放使用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发挥资金物资的最大效益,确保向人民群众交一个明白账,放心账。二是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原则,抓紧实施灾区群众吃水、行路、就医、上学和村级组织活动室、五保家园等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全市重建各级各类学校415所,重建医院和卫生服务机构134个。对就地重建和分散重建村,积极开展改水、改厕、改圈、改炕、改灶,改善基础条件;对异地重建村,配套建设好水、电、路、学校、卫生室等公共设施,力争实现重建村通水、通电、通路、通信息、通电视的目标,建成一批文明、富裕、民主、和谐的新农村。三是加快城市公用设施恢复重建。进一步完善城市公用设施灾后重建规划,切实加快城市道路、给排水、垃圾污水处理、供电、通信等公用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城市居民生活条件。四是进一步加强建材市场监管。严格落实建筑材料价格干预措施,确保建筑材料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加大建材生产扶持力度,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已经开始生产的建材企业开足马力,提高生产能力,同时再新建一批砖厂,努力缓解建筑材料供应紧张问题。五是进一步做好深圳对口援建工作。认真落实《广东省深圳市对口支援甘肃受灾严重地区恢复重建工作框架协议》,全面实施好城乡居民住房、公共服务设施、商贸流通设施等对口援建项目和深圳市直接实施的援建项目。坚持互惠互利的原则,在资源开发、产业转移、干部交流、人才培养、劳务输出等方面与深圳市和援建单位、企业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交流合作,力争在特色农产品供销合作、解决部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劳务输出和商贸合作等方面取得新的成效。

  二、加大力度推进项目建设。随着国家扩大内需投资力度的加大和灾后重建的全面推进,今年将是实施大项目最多最集中的一年。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以发展抓项目为总纲,准确把握国家宏观政策与我市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全力抓好项目论证、项目储备、项目争取、项目实施和项目管理。一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认真做好土地征用、审批办证等各项服务工作,营造良好的项目建设环境,加快兰渝铁路、武罐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建设。抓紧做好天水平凉铁路至武都延伸段、湖北十堰至天水高速公路陇南延伸段、成武高速公路、渭源至武都高速公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启动实施。进一步加快橙子沟电站、沙湾电站等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二是全力做好项目争取工作。继续实行市、县(区)领导包抓项目责任制。市县区财政要尽量增加和满足项目前期经费。按照中央提出的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围绕民生工程、社会事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灾后重建、结构调整等重点,筛选、论证、申报一批符合政策导向、推动结构调整、积极拉动消费、增强发展后劲的大项目、好项目,争取列入国家、省上项目规划和计划,依靠项目增加投资,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继续抓好市上已经确定的六大类486项扩大内需项目的申报、衔接、争取工作。三是强化项目管理和实施工作。举办项目工作培训班,切实加强项目管理,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努力实现项目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对列入规划的项目尤其是列入今年计划的项目,具备开工条件、能够提前开工建设的,尽量提前开工建设,未列入规划的,抓紧论证申报和衔接争取,确保尽快列入规划。全力抓好已经启动的投资36.2亿元的121个灾后重建项目的实施。四是坚持抓好招商引资。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拓宽招商渠道,建立健全招商引资工作激励机制,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切实抓好招商引资项目论证储备,突出重点领域、重点项目,抓好产业招商、企业招商、节会招商、小分队招商和网上招商,努力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加强招商引资项目的跟踪服务,切实提高项目合同的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力争全年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50项以上,签约资金100亿元以上,到位资金40亿元以上,项目履约率达到80%。

  三、毫不动摇地推进农业和农村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一号文件,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的总体要求,坚持调结构、兴科技、抓产业、增收入的思路,推动农业农村持续平稳发展,农民持续较快增收。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坚持不懈地实施“十百千万亿”工程,持之以恒地抓好农业特色产业开发。坚持因地制宜,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培育全市一品、数县一品的主导产业和一县一品、数乡一品的区域性产业,不断扩大特色产品基地规模,今年全市新增特色产业面积108万亩,核桃、花椒等主导产业实现适宜区全覆盖,油橄榄、银杏、食用菌、花卉等区域性特色产业尽快形成规模。大力发展畜牧业和水产养殖。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新建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20户,申报省级和国家级龙头企业3户、1户,抓好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申报认定工作。深入实施“五个千”到村工程,加强基层干部和农民科技培训,在新品种引进示范和农业实用技术推广上取得新的成效。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改造中低产田,创建“万元田”、“多千田”,实施白龙江、白水江、西汉水流域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增加耕地面积,保障粮食增产。坚持把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作为粮食增产的革命性措施,全面完成20万亩推广任务。继续抓好“一注册三认证”工作,新增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50项。加快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畅通特色农业产品销售渠道。重点推进农村集体林权制度等各项改革,依法有序流转农村土地使用权。深化与深圳、宿迁、无锡、台州等城市的劳务合作,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11万人,输转劳务60.5万人,劳务收入达到40.5亿元。总结新农村建设试点经验,抓好新一轮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力争在特色产业、危房改造、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整治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建成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紧抓国家加大扶贫开发的机遇,按照国家新的扶贫政策,组织力量深入调查摸底,重新确定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在继续走好产业开发、整村推进、劳务输转、移民搬迁、科技扶贫五条路子的基础上,探索和创新扶贫工作新机制、新路子,坚持整村、整乡、整流域推进,生产、生活条件整体改变,扎扎实实地推进扶贫开发。

  四、千方百计加快工业发展。坚持把发展工业作为保经济增长、保财政增收的重要措施,力争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狠抓工业项目建设,武都330千伏送变电工程5月底建成投运,康县独一味二期扩建抓紧投产,武都100万吨干法水泥项目8月份建成投产,加快成州集团10万吨、宝徽集团16万吨锌冶炼技改,苗家坝电站,成县120万吨干法水泥等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确保年内竣工投产,发挥效益。宝徽集团锌冶炼一期扩建、宕昌开源铅锌矿新增日处理200吨生产线等已建成项目要早日达产达标,徽县10万吨铅冶炼力争年内动工建设,阳山金矿开发、文县80万吨、西和6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等重点项目要取得实质性进展。着力调整工业结构,针对我市工业经济下滑暴露出的工业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等突出问题,着力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引导企业把技术改造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结合起来,一方面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改进质量、优化品种、降低消耗、增加效益,另一方面,推进产业转型,加快发展后续接替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走可持续的工业发展路子。大力发展制造业、绿色食品加工工业、建材工业、石材工业等新型产业,继续抓好水泥、砖瓦、沙石等建材工业,培育工业新的增长点。加强市场营销,多方开辟工业产品销售渠道,千方百计提高工业效益。加强对企业的扶持和服务,市县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工业发展。严格落实国家和省上扶持工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尤其把融资、税费减免等政策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市县区建立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努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强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妥善解决改革遗留问题。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重视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储备一批非金属矿权。继续抓好矿区污染企业和高耗能企业环境污染治理。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循环经济工作现场会议精神,坚持节能减排要求不变、标准不降,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重点提升冶金、电力、建材等行业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五、坚持不懈地改善基础设施。紧紧抓住国家省上扩大投资的机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力做好协调服务,创造良好建设环境,保证1128公里国道省道干线公路灾后重建项目顺利推进。持之以恒地开展公路交通大建设,争取尽快全面打通两当至麦积、宕昌南河至腊子口等出口路;抓紧完成礼武公路各项前期工作,确保尽早动工建设;加快通乡油路和通村公路建设,今年全市修建通乡油路57条1064公里,新建乡镇汽车站13个、行政村候车点125个;2008年结转的通乡油路项目年底前必须全面完工,2009年新下达的通乡油路项目,抓紧开工建设,确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对全市551个灾后整村重建村的公路进行新建、改建,恢复重建农村公路5482公里。坚持建养并重,落实养护经费,建立养护管理新体制,年内养护维修乡村公路10000公里。加强能源建设,大力推进太阳灶、沼气池等农村新型能源建设。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年内新修梯田18万亩,抓好灌溉工程和以长治工程为重点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400平方公里。坚持抓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公益林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完成生态林工程41万亩。强化土地和水资源保护,健全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武都、成县污水处理厂尽快完成管网配套,实现正常运转,切实发挥作用。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全面实施以政务、教育、家庭、农村、公共领域、企业为主的“六大信息化”工程,建设全市统一的门户网站群。

  六、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开发和商贸流通工作。坚持把发展旅游产业作为扩大内需、拉动消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进一步加强以景区道路、通讯、宾馆饭店为主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A级景区和星级宾馆创建步伐。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产品,努力提高陇上江南旅游品牌形象。切实加强旅游质量规范管理和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大力开发旅游纪念品、工艺品和特色旅游商品,努力增加旅游综合收入。进一步加强与三省十二方的旅游区域合作,努力构建陕甘川毗邻地区旅游经济圈。不断创新旅游宣传方式和手段,全方位开展旅游宣传推介,不断开辟新的客源市场,力争全年接待旅游人数2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5亿元。

  围绕扩大内需,进一步搞活商贸流通,千方百计扩大消费。加快消费品市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培育壮大市场营销企业和现代物流企业,抓好30个续建市场项目。鼓励城乡居民扩大住房、汽车、通信、教育、体育、文化等方面的消费。实施好“家电下乡”,拉动农村消费。坚持不懈地抓好马路市场专项整治,继续抓好万村千乡、东桑西移和新网工程,全面完成12个退市还路项目。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强地方粮食储备,确保粮食安全。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抓好外贸出口工作,加快培育奶花芸豆、核桃、中药材、苹果、大蒜、肉牛等出口基地,兴办一批出口创汇企业,开发一批出口创汇产品,力争各县区都有出口企业和产品。2009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力争增长33%,达到2000万美元。

  七、加快城镇建设。进一步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镇化水平,在旧城改造和新城拓展上取得新进展。认真学习深圳经验,积极借助深圳力量,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编制好城镇建设规划,严格按照规划推进城镇建设。进一步加大市区建设力度,加快东江新区、钟楼滩小区建设和旧城改造,抓紧实施莲湖文化广场、旧城区长江大道沿线商住开发、盘旋路西南小区开发、市区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工程等项目,加快东江新区路网管网、北峪河大桥建设。积极做好长江大道钟楼滩段、城姚路大桥、段河坝大桥等项目前期工作,确保早日开工建设。八县县城建设,重点抓好供水扩建、电网改造、电信管道、集中供热和污水处理管网配套等项目建设,早日建成礼县秦汉大道、西和伏羲大道、徽县金徽大道、金徽广场等重点城镇建设项目。各县区再论证上报争取一批城区道路、电网、供水、供汽、垃圾污水处理等项目。坚持走提升、扩容、聚集、辐射的路子,鼓励农村有条件的群众向城镇转移,扩大“分子”、缩小“分母”。做好土地储备,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强城镇建设特别是各类建设用地管理,严格执行土地征收征用政策,规范土地征用,坚持依法征地、依法拆迁、和谐拆迁,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八、推动社会事业发展。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投资重点投向社会事业以及灾后重建、深圳援建的机遇,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加快陇南一中新校区、市第一人民医院、文县一中高中部、康县一中公寓楼等重大项目建设,在此基础上再实施一批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项目。继续巩固“普九”成果,确保宕昌县“两基”达标顺利通过省上验收,全市整体实现“两基”目标。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大力发展高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幼儿教育。落实“两免一补”和对灾区学生的优惠政策。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实施城乡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积极推进学校灾后重建。深化教育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引入竞争激励机制,调动教师队伍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围绕特色产业开展科技攻关,重点实施好国家和省、市列科技项目,抓好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加强科技合作交流。着力推进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活动,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培训农民科技明白人10万人以上,科技入户率达到85%;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发展卫生事业,建立覆盖城乡的卫生服务体系,重点抓好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城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尽快实现每个行政村都有村卫生室;完善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年内实现人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坚持把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作为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来抓,切实抓好食品药品质量监管,扎实开展非食用添加剂专项整治活动,严肃查处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违规案件,推进农村食品药品监督网络和供应网络建设,努力让广大群众吃上放心食品,用上放心药。认真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奖励优惠政策,坚持依法行政,推进优质服务,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治理力度,积极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社区和乡镇文化站建设,新建农家书屋400个。建成陇南人民广播电台,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广播电视大厦,逐步实现八县一区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加强城乡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面推进就业再就业,鼓励全民创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渠道。进一步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尽最大努力解决好普通高校毕业生、军转干部及复转军人等在内的各类人员的就业问题,千方百计为下岗失业职工、残疾人家庭、城市零就业家庭等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救助和服务。以完善政策、扩大覆盖、规范管理为重点,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保险基本覆盖各种所有制企业的进程,逐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农村“五保”人员集中供养率,抓好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加大投入力度,加快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升防灾减灾能力。高度重视信访工作,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及时了解和掌握群众的合理诉求,对重大信访案件实行领导包案责任制,着力解决突出的信访问题,使群众的来信来访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建立经常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坚持统筹兼顾,解决好拆迁群众安置、失地农民生活保障等民生问题。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努力提高各级干部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推动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认真落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依法抓好民族宗教工作和宗教事务管理。坚持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做好双拥共建工作,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发展老龄、残疾人和关心下一代事业,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今年我们将继续加大投入,办好改善民生的12件实事。多方统筹资金项目,抓好551个集中重建村的道路、供水、用电、通信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便民桥106座;新修通村等级公路544条2131.5公里;解决10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110个、减少贫困人口4.6万人;新建农村沼气池4.04万户,为4万户农民配备太阳灶;为5055户城市低收入家庭发放廉租住房补贴,新建廉租住房6.09万平方米,新建经济适用房15.66万平方米;提高农村低保补差和五保户供养补助标准,城市低保标准提高10%,将符合条件的城乡受灾困难群众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资助贫困高中生3000人;建成100个“五保家园”;建设10个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补助城镇社区工作经费。

  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2009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任务最为艰巨繁重的一年。我们要把握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夺取新胜利,就必须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为推进发展改革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扎实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结合陇南实际,突出实践特色,着力推进思想解放,着力创新体制机制,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为加快陇南科学发展不断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要把解放思想作为先导,努力在抢抓发展机遇上解放思想,在转变发展方式上解放思想,在改革创新上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中找出路,在解放思想中求创新,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增强推动科学发展的本领,真正把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体现到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上来,体现到改善民生办实事上来,体现到促进社会和谐上来。

  二是坚持改革创新。始终坚持勇于改革,勇于创新,把改革创新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以改革增动力,以创新添活力。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合理配置政府机构,切实提高政府效能;继续推进财税金融改革,加快建设保障科学发展的公共财政体系,切实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坚持抓好商贸流通、社会事业单位以及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增强商贸流通和社会事业发展活力。

  三是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大力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推进依法行政、科学行政、民主行政。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全面推进“一学三讲”为主题的“法律七进”活动,加快依法治理进程。加强和改进行政执法,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切实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做到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自觉接受党委领导,维护党委的核心领导权威,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公众、舆论监督,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强化决策责任,完善决策程序,凡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要广泛听取意见,兼顾各方利益;坚持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发展基层民主,保障公民对公共事务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发展电子政务,加快政府部门办公自动化和电子监察系统应用,完善公众信息平台,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健全市、县、乡三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的能力。

  四是大力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强化宗旨意识,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改进工作作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减少会议、减少文件、减少应酬,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解决问题。加强对带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重要问题的研究,从政策、体制、机制、措施等层面提出对策办法,努力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突出问题、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摸真情,说真话,出实招,办实事,做到说一句是一句,句句算数,办一件成一件,件件落实,切实提高政府公信力。大兴勤政廉洁之风,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抓好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建设廉洁、务实、高效政府。政府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勤政廉洁的模范。

  五是始终坚持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强化群众观念,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尊重群众主体地位,顺应群众的意愿,解决群众的困难,保障群众的权益。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本领,真正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中的问题听人民群众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任务靠人民群众努力,衡量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发展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把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与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满腔热情、千方百计地为广大群众排忧解难,政策资金优先保障困难和弱势群体,着力打造群众满意的政府。

  各位代表,展望新的一年,困难和挑战考验着我们,责任和使命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有力监督和全市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同心同德,万众一心,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开拓进取,奋发图强,为夺取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新胜利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