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台记者武婧报道:按照公安部、公安厅关于加强公安信息化工作的部署,今年,包头市公安局以全面实施“金盾工程”二期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实现警务工作由传统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信息化应用在整合警务资源、优化警务流程、创新警务模式、降低警务成本、增大警务效能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支柱和保障作用。据介绍,今年,包头市将通过完成“金盾工程”二期任务,全面推进全市公安系统信息化建设,同时部署一系列重要举措保障预期目标的实现。“金盾工程”二期主要包括优化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安全技术设施”和“信息中心技术系统”三大基础设施;开发推广“公安情报信息综合应用平台”、“警用地理信息基础应用平台”和“部门间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三大应用平台,拉动信息资源整合,以满足和适应深化应用的需求;建设扩展基础性和共享性强的应用系统、涉密应用系统、业务信息系统、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四类应用系统。
以构建公安“大情报”系统为龙头,建立健全警务综合信息平台的工作机制,研究制定适合不同警种业务工作信息化规范,统一平台中的各项公安业务工作流程。市局和各分局指挥中心、刑侦等办案部门依托信息研判平台完善网上研判、网上作战、网上串并案等工作机制和工作规范。针对综合动态管控系统“碰撞比对”出在逃人员、吸贩毒人员、前科人员等信息,建立各项管控、抓捕、反馈工作机制,建立对前科及高危人员开展“查人、查物、列入日常管控”的具体措施,健全对重点人员实时情况信息全程掌控动态管控机制。同时,将继续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安全保障体系。公安情报信息系统、电子地理信息系统等高端应用得到推广。使80%以上的公安业务工作在采集、使用、维护上实现信息化流程。
为形成“全警采集、全警应用、全警共享”的公安信息化应用格局,各分局通过引进技术人员和培养技术骨干,集中整合、任用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同时,从4月1日开始,在全市公安机关开展为期6个月的数据采集大会战,同步建立完善源头信息采集录入、更新维护等方面工作机制,确保源头信息,特别是暂住人口、重点人口、单位信息等上传率达到95%以上,准确率达到100%。所有形式案件和治安案件完成网上流转。
作者: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