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政府整体绩效连续两年全省第一
来源:深圳特区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昨天, 一年一度的深圳政府绩效评估工作“效能成绩单”又出炉了。2008年度,深圳继续在六区政府和贸工、教育、公安等16个市属职能局推行绩效评估试点工作,从年度绩效综合评估结果看,六区政府、16个职能局的年度综合绩效均在良好以上。

    才走过短短2年的时间,政府绩效评估工作就产生了令人瞩目的“深圳模式”,其成效和作用正日益显现:

    这两年深圳通过大力推行绩效评估工作,在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评价中心发布的“广东省地方政府整体绩效评价报告”中,深圳的政府整体绩效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第一名。

    与2007年的年度综合绩效相比,2008年度六区政府的公共安全管理力度有所加大,16个职能局的公共服务和公共安全领域的工作水平普遍提高。

    有专家指出,政府绩效评估工作无疑是深圳推行的一场“新政”,“新政”的核心,是量化的考核和问责制的真正建立,它将对深圳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绩效评估让白皮书“硬”起来

    走近深圳市政府绩效电子评估系统,记者发觉严肃的评估工作却拥有着一张崭新而生动的“面目”。

    从电子屏幕显示的图像来看,这更像一个“军事作战游戏模型”,极之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涉及各区各局的评估数据,都用一架“飞机”模型来显示其当前的水平。评估结果以“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对应“绿、蓝、黄、红”四色区域替代绩效评估的计分排名,“飞机”当前停留在哪个区域,就表示该区或该局综合绩效水平处于何种水平,完成任务的进度一目了然。与此同时,评估系统还配有生动形象的“雷达扫描仪”,24小时监测各区各局数据的变化。

    有趣生动的图表,其实内藏玄机,其背后支撑的是一套细致、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指标,百分百的“深圳原创”。

    “飞机”的高和低,一一对应着各项评估指标。2008年,深圳对评估指标体系作出了进一步完善。对市属职能局的细项指标由2007年的24个调整为20个,涵盖行政业绩、行政效率、行政执行力和行政成本四大方面。区政府的细项指标由2007年的42个调整为36个,涵盖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四大方面。与此同时,指标体系还调整了部分指标权重和评估标准。调整的目的,主要为了让评估指标体系“少而精”,避免“泛泛而谈”、“胡子眉毛一把抓”,建立起简便易行、动态开放的绩效指标体系。

    “雷达扫描仪”,让深圳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更具“技术含量”。去年,市监察局成功开发出“深圳市政府绩效评估模型”,将其软件化并置入电子评估系统,通过实时输入各区各局的指标数据,借助计算机强大的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能力,自动生成评估结果,推动了评估工作的科学化、动态化、刚性化。

    对市民的承诺,不能仅仅是停在纸上,挂在嘴上,贴在墙上,要真正落实!2008年,政府绩效评估工作最大亮点之一,就是与政府部门公共服务白皮书制度有机结合起来。2006年深圳开创地方政府部门运用白皮书的先河,选取16个与社会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政府部门,向社会公开其法定职责和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年度重点工作。去年,政府绩效评估系统的介入,让白皮书真正“硬”起来。大大改变政府部门“自说自话”的局面,让白皮书的承诺形成刚性的压力,大大增强了实际效果。从2008年11月开始至今,市绩效评估办正组织对政府部门责任目标白皮书制度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评估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作了深入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可行性改进建议。

    推动评估的立法,是目前绩效评估工作的热门话题。只有立法,才能让评估指标变成刚性的措施,评估工作与问责机制“真正对接”。据记者了解到,目前深圳正起草《深圳市政府绩效评估暂行办法》、《深圳市政府绩效评估指标确定及数据采集规则》、《深圳市政府绩效评估方法与程序操作规则》、《深圳市政府绩效评估结果运用规则》。目前,这套文件已报市政府审定,拟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发布。

  改变“干好干坏一个样”被动局面

    翻开2008年度的各区各局的“效能成绩单”,不难发觉喜中有忧,当中有进步也有不足。

    记者看到,综合内外部评估结果,16个职能局平均得分为89.46分,位于“良好”区域,有11个职能局绩效超过年度平均水平,整体优于2007年。其中,药监、工商和劳保局等职能局的年度绩效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卫生、环保、城管等职能局的年度绩效改善幅度较大。

    而另一方面,评估系统也“如实反映”出职能局的政务公开工作存在不足:一是投诉反馈机制不畅,公众满意度有待提高;二是部分职能局的行政审批事项数量有所反弹,行政审批改革需进一步深化;三是公共政策研究有待深入,城市管理的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四是部门间协调不畅,职责交叉和权责脱节现象仍然存在;五是民生领域存在薄弱环节,医疗、教育和治安工作需要加强。

    再看看各区政府的综合绩效:综合内外部评估结果,福田区位于“优秀”区域(绿区),宝安、盐田、罗湖、南山、龙岗五区均位于“良好”区域(蓝区)。

    对于各区存在的突出问题,评估结果也是“实话实说”:部分区政府的重大任务完成情况不容乐观,部门之间职责不清、工作不协调、推诿扯皮的现象仍然存在,而且各区之间的公共服务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教育、医疗、治安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仍然亟需解决。

    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科学评价过程中,各区各单位再次感受到评估系统的“威力”,加深了对政府绩效评估工作的认识。

    “年度绩效评估工作设立的责任目标和节点,不是随便说说,也不是信口开河,都是年初市绩效评估办和各局的反复研究反复推敲的结果,比较切合实际。”市环保局办公室主任许露璐如此说道。

    “过去专项考核中,政府部门更多的是关注做法和经验。而绩效评估工作推出后,大家更多的是注重评估的过程和结果。而政府绩效评估工作与白皮书的承诺事项一一对应起来,这使群众的监督有了真正的参照物。”这是市技术监督局绩效评估负责人李洁荣内心的真正感受。

    “以前政府部门干工作,没有一个真正的评判结果,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如今的评估有时间有地点有内容,一年下来,部门无论如何都要把这工作做完,量化的考核激励良性的竞争,促进政府朝服务型转变。”市城管局纪委副书记王一华如此评价道。

    深圳有了政府绩效评估工作,让各区各职能局形成了由原来的“外部压力”转向“自我加压”,原来的“领导忙”变为“大家都忙”,原来的“要我干”变为“我要干”的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

    以环保局为例,记者看到了绩效评估系统通过实时的“纠偏纠错”,不断“校正”政府部门各项工作的“航向”。许露璐向记者介绍,2008年上半年环保局发现绩效评估“电子政务应用”得分较低,迅速组织召集各行政许可单位查找原因,最终发现网上行政审批系统建设速度较慢,其后立刻召开工作现场会,抽调了8名业务干部进行专项工作攻关,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建成并运转了网上行政审批系统,大大推动了局里“阳光审批”工作的开展。另外,环保局还通过绩效评估工作平台完成了多年未解决的在用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核准系统与深圳市电子监察系统对接的问题,并于2008年9月全面实现核准结果网上发布。

    无论是“评政”还是“评官”,绩效评估都不能成为“花架子”,不能评得无关痛痒。要评,就必须抓住热点难点问题,才能有力促进政府绩效大幅度提升。

    不定期评估和针对专门事项进行评估,也是政府绩效评估的重要工作内容。2008年,市绩效评估办想市政府之所想、急市政府之所急,对一些典型事件、制度安排开展评估与研究,市绩效评估办就龙岗“9·20”火灾进行了延伸调查和研究,对近期深圳市公共安全事故频发的深层次原因作了深入分析,并从制度上对公共安全防范提出一系列对策建议。

    引入“民意调查”让绩效更显民意

    政府绩效评估工作的推广,让各区和各局“一把手”真正感受到每年一度的“绩效大考”的气氛。这一严肃的“大考”,让深圳政绩考核一开始就避免了“唯GDP论”窠臼,而当中的民意调查更成为了考核和评价的重要方式。

    为了防止现行评估“走形变样”,深圳在绩效评估中采取了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两大手段,在外部评估中,深圳更大胆地引入“民意调查”,而且外部评估的权重也由前两年的25%调整为今年的30%。

    2008年,深圳政府部门绩效评估工作外部评估首次由市统计局承担,通过开展公众满意度调查的方式,在全市设立14个调查点,聘请大学生作为调查员,发放10207份问卷,广泛收集民情民意。这种由统计专业机构实施公众满意度调查,这是深圳的一次大胆创新,更有利于增强绩效评估结果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公信度。

    权重占70%的内部评估,也突显出其客观性。内部评估主要是由被评估单位以外的政府其他部门提供绩效评估指标的相关数据。其中,只有“履行职责”这一指标是由被评估单位负责提供数据,但也必须经过符合性验证程序才予以确认,这种评估完全摒弃了自我评估、领导评估所带来的人为因素影响。据悉,2008年市绩效评估办组织对部分试点单位进行符合性验证,共涉及74个项目,其中现场验证类32项、工作底单核验类19项、综合验证23项。

    从内部评估结果看,福田、宝安、罗湖、盐田四区以及全部16个职能局的绩效均位于“优秀”区域(绿区);但从外部评估结果看,全部22个试点单位的公众满意度评价得分都在60分以上,最高为73.7分,最低为62.6分,内、外部评估结果差距较大,这一方面反映公众对政府工作的基本肯定,另一方面也表明公众对政府工作的期望值较高,看来六区及各职能局“仍需加把劲”。(记者 王湛 实习生 李萌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