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总结政府网站特点——“一张老脸,三年不换。内容陈旧,文件过时。看过后悔,信则误事。现代工具,纯当摆设。”诚哉斯言!前不久,《法制日报》记者通过对近百家县级政府网站的调查发现,有高达50%的县乡镇网站处于“半瞌睡”状态,真正及时更新信息的不到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多达三分之二的县乡镇网站成了“摆设”。
《广州日报》评论说,政府网站通常是花钱不少,服务最差。
●作为消费者“娘家人”的消协,演了一出“猫给耗子当伴娘”。其间,固然还有很多细节性疑问有待敲定,但种种迹象表明,这回很可能是假戏真作了。还记得若干年前,舆论就指责中消协乱卖“3·15标志”敛财,及至欧典地板事件东窗事发,消协积攒20余年的公信力瞬间碎了一地。
《中国青年报》评论说,消协不是清心寡欲的神仙。
●提请任命的省人民政府工作机构主要负责人未能通过人大常委会任命,这在地方人大常委会行使人事任命职权过程中,是很少见的。正是因为鲜见,所以引起社会关注,被某些官员和群众视为“反常”。其实,这是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人事任免职权的结果,再“正常”不过了。
《广州日报》评论说,河南人大否决建设厅长人选才是正常。
●行政和商业意义上的“双重垄断”,仍是中国银行业的基本特征。由此带来的高额利润不仅不值得骄傲,反而更值得警惕。比如说去年,对于房贷利率优惠,各国有商业银行始终磨磨蹭蹭、屡次爽约,原因无非是执行7折房贷利率优惠后,银行业每年会损失200亿利润。再如“全额罚息”规定,虽然最近被工行取消,但却没有其他银行跟进,这一霸王条款每年为银行带来多少“利润”,我们不得而知。
凤凰网质疑说,中国银行业利润凭什么“名列世界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