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信息技术将跨入网络化时代
来源:制造业执行 更新时间:2012-04-15

作者:郝峥嵘

“我国大多数银行信息技术应用目前处于第二个阶段——信息化时代,少数银行应用到了信息化时代的末期,夸大一些也可以说跨入第三个阶段——网络化时代了。 ”在接受记者独家采访时,中国进出口银行信息技术部总经理王云生这样说:“在当前这个阶段,金融业需要认清的是:没有信息化是不能的,但信息化也不是万能的。”

网络化时代只能靠自己

从表面意思上看,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等词语都可以作为描述银行信息技术应用即IT建设,但其内涵差别很大。王云生认为,从历史发展的观点来看,银行业信息技术应用的进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电子化时代、信息化时代、网络化时代。

电子化时代基本是银行摆脱业务处理手工化的过程,主要是以各银行建设专用业务系统为标志,如储蓄系统、对公系统等,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系统操作完全模仿手工业务处理流程。上世纪80年代以前,银行业务办理主要是依靠手工劳动,这也算得上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王云生说:“现在年轻的银行人,可能已经没机会见到那种几十甚至上百人一起打算盘的壮观场景了。以前,银行每到计息日或年终决算日,很多会计人员就要在一起噼里啪啦地打算盘,甚至要通宵达旦地加班。那时的银行业,说它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一点也不为过。”

伴随银行电子化时代的结束,国内银行业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根本性的解放。现在,几乎所有的银行,计息和年终决算都已经是电脑自动处理了,不需要再为之投入很多的人力。电子化带来了银行会计核算方式的一场革命,使银行会计人员人繁琐的重复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大大地促进了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

电子化阶段的任务完成后,银行很快就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时代的标志在于银行普遍建设了多个基于专业或部门的综合业务系统,如会计系统、信贷系统、信用卡系统、资金系统等,有力地支撑了银行这些业务的开展,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系统操作在一个专业或部门内实现了业务流程的改造。然而,信息化时代并没有完结银行信息技术的使命,留下了一个“烂摊子”——银行尚未建设成互联互通的企业级或至少多个部门有机结合的信息系统。王云生认为,网络化时代的使命就是要消灭信息孤岛,打破部门级信息系统的边界,实现更大范围的流程再造、机构创新,真正实现企业级信息共享。

从信息化时代到网络化时代,是考验银行科技实力的关键。王云生说:“国外发达国家一些银行已经进入了网络化时代,我国大多数银行还处在信息化时代的中期,少数银行正处在信息化时代末期,处于迈向网络化时代的关键时期。”与前两个时代不同,网络化时代要自己摸索,国内还没有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有些银行人希望借助咨询公司的外脑、快速获得成功经验。对此,王云生提醒道:“引进外脑时,至少要注意两点:首先,尽管咨询公司可能拥有在国外实施项目的经验,但是这些经验必须和本银行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才行,空谈理论危害极大。其次,银行需要有自我驾驭能力,不能被咨询公司牵着鼻子走,以我为主极其重要。”

实现企业级流程再造和机构创新流程,是决定银行能否成功进入网络化时代的关键。王云生认为,信息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所面临的挑战,不仅表现技术实现的难度上,而且在银行业务流程改造上会遇到阻力,更多的是管理的问题。以前的信息系统大多是为了某个业务的开办而启动的,主要由某个业务部门推动建设,因而实施起来相对比较容易。而进入网络化时代后,要实现业务系统的跨系统整合,要进行的是跨部门的业务流程再造,单个业务部门无法独立完成建设任务,需要银行最高管理层的直接领导,现在普遍讲银行IT治理结构、增设首席信息官(CIO)、实现技术与业务的有机融合,就是发展到这个时代的客观要求。网络化带来的改变不只简单的是从手工到自动化那么简单,网络化时代的整个业务处理的理念和方法都与前两个时代有极大的不同。

不能高估信息化能力

信息化不是万能的,很多事情不能依靠信息化来解决。要给信息化以恰当的定位,不能过高估计信息化的作用,也不能否认信息化的能力。王云生提醒说,需要防止两种极端的观点,既要给信息化万能的思潮降降温,也要纠正低估信息化能力的观点。特别是哪些即将进入网络化时代的银行,要提防什么问题都依靠信息化来解决的观念。

纵观我国银行业业务发展和创新历史,信息技术应用的确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王云生说,我国金融行业从业人员有300多万。改革开发三十年来,银行业务量至少增加了几十倍,但银行从业人员增加数量并不大,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信息化解放了银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国内银行业已经成为信息技术应用最为成功的行业,是一个资金、技术高度密集的现代化服务行业。在解放生产力的同时,银行业通过信息技术应用,大幅降低了单笔业务的处理成本,致使我国银行业利润普遍大幅增加,这是信息化的第二个功绩。此外,风险管理控制能力大幅增强则可以称得上信息化的第三个功绩。王云生认为,由于信息技术被广泛深入应用,银行建设了众多的风险管理系统,各级业务人员的权限得到了严格控制,比如某级领导只有 100万的审批权,101万的项目他就审批不了;再者由于计算机操作的可追溯性,一些风险事件发生后,可以追根溯源查出具体办事人。目前,银行传统的犯罪案例,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遏制,这也归功于信息技术的应用。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信息化也不是万能的,信息化的能力也是有限制的。王云生说,信息化要成功,就必须弄明白电脑运算的规律——有规律的事情适合让电脑做。计息就是一项规律性极强的劳动,电脑处理比人工处理要效率更高,正确率也更高。没有规律的事情,让计算机来做就不太现实。对于支行行长带头的多岗位串通作案等新型作案方式,计算机的预防作用就不明显。再者,信息化能降低生产成本,并不是说可以无限制地降低。当单笔业务成本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就很难再靠技术手段来降低成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