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信息化:从电子病历打开突破口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2-04-15

   “我们医院电子病历的建设历程离不开整个医院信息化建设历程。其实,它们的起步是一致的,都是从一点一滴开始做起的。”作为301医院负责信息化建设的计算机室主任,薛万国对301医院的电子病历建设感情颇深,因为他在整个医院的信息化和电子病历建设上耕耘了20个春秋。

  自1988年从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硕士毕业分配到301医院,薛万国见证了301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全貌。

  早在1986年,301医院大规模的信息化建设就已展开,当时主要是用于医院医务统计、药品管理等方面。两年后的薛万国来到301医院工作,“当时的条件很艰苦,上房拉线的事儿都干过。”提及当年的工作环境,薛万国感慨万千。当时,他对医院的主要业务特点并不了解,对如何借助IT的力量为医院业务提供更好地支撑,还只有非常朦胧的概念。

  不过艰苦的工作环境并没有使薛万国丧失信念,不断探索的学习态度使他坚持了下来。通过不断学习,他和所有同事一起不断探究如何为301医院的业务发展提供更好的IT支持。1992年,薛万国和同事做了一个C/S结构的微机系统,逐渐将信息化应用面扩展到收费、床位管理等。

  此时,301医院的信息化还是主要集中在管理方面,对病人信息登记采取的是事后录入、批量录入的方式。随着对医院业务的不断深入了解,薛万国逐渐意识到病人信息的源头其实都来自于病人的医疗环节。如果能够实现病人信息从源头上采集,后续的不管是收费还是病人信息统计等,都可以从中抽取出来。“这时逐渐发现要把采集信息的点都推到一线去,推到第一环节,如果这个做到了,后面什么都好办了。”薛万国坦言。同时,他还意识到其实计算机的应用对医院最有帮助的是贴近医院的核心业务,只有让医生、护士感觉到IT系统是有用的,医院信息化才能真正算成功。基于此,199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卫生部(以下简称总后卫生部)和301医院开始共同研发“军卫一号”HIS系统。在做这套系统时,薛万国及其同事按照“医院的信息化要以病人信息为中心”的原则去研发,并按照电子病历的目标去做,“这是核心的东西”。从这时开始,301医院的信息化建设逐渐从管理转向临床。从1997年HIS系统上线到现在,虽然301医院对这套系统做了很多改进,但没有做颠覆性的修改。

  紧接着,301医院信息化建设迎来了10年高峰:1998年,301医院的医生工作站上线;2005 年,门诊系统上线;2006年6月,全院医学影像传输系统和门诊信息系统建设上线,初步缓解了门诊排队挂号紧张的问题,实现了医疗影像存储和管理的网络化。这些系统正是301医院整个电子病历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为在薛万国看来,电子病历涉及的系统有很多,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检验系统、放射科系统、超声科系统、病理系统、内镜系统、麻醉记录系统等,加起来大概有十几个系统。“一个部门只要业务和别的部门不一样,就需要一个特殊系统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