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宜领
作者原标题:再谈国产操作系统的产业生态
在《国产操作系统的产业生态》(人民网4月9日《国产操作系统研发不应绑定龙芯 而是支持龙芯》)一文中,笔者主要从国产操作系统是支持龙芯还是绑定龙芯的角度,阐述了国产服务器操作系统、桌面操作系统与嵌入式操作的在产业链上下游的生态环境,可以认为是纵向的。这里主要从国产操作系统的政策环境与人文环境的角度谈一下操作系统的产业生态,可以认为是横向的。只有这两者同时达到和谐,才能形成国产操作系统产业生存与发展的最佳产业生态。
一、政策环境
政策环境是一个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外部因素,特别是对于操作系统这样一个高技术、高投入、高度应用支持、高度用户粘性的具有典型双边市场特征的产业显得尤为重要。“微软在中国市场上的业绩表现就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缺少反盗版的强制措施和有力的政府政策的影响。与此同时,政府对微软的竞争者Linux的支持活动也限制了微软渗透中国市场的能力。”(《战略管理——制定、实施和控制》,John A. Rearce Ⅱ,Richard B.Robinson,Jr)在这里引用这段话的目的有三个,第一是在微软近乎垄断中国基础软件市场、每年从中国取得巨额回报并影响中国几代人的情况下,西方包括学者在内方方面面的人士仍然从不同角度在每个角落质疑中国的政策环境;第二是想说明政策环境对基础软件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国产操作系统企业的发展是多么的重要;第三是中国政府对Linux或者说对国产操作系统的政策已经有了一定的效果。
1、在技术研发上的政策环境
倪光南院士曾经阐述过,在美国开源软件是靠风险投资推动的,在中国是要靠政府推动的。究其原因,首先是中国目前的资本市场总体来说是风险厌恶型的,软银赛富的总裁在接受东方卫视采访时就说他们在中国的投资有7-8成是成功的就可以说明这一点。而国产操作系统是投资额度大,回收期限长,风险系数较高的产业,目前不会有风险投资对这也行业热捧。其次是基于开源软件的国产操作系统产业在中国的定位首先是安全,其次才是成本,这是风险投资比较敏感的。定位于安全的国产操作系统产业是需要政府给予大力支持与帮助的。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一直非常重视与支持国产操作系统的发展。早期是重点支持了由国防科技大学、中国软件、联想集团等单位共同研发的“麒麟”操作系统,在当时取得重大的技术突破并取得成功,但这一操作系统根据目前的市场反应来看,应该是在军口中有所使用,在民口上已经很难见其踪迹。后来国家与地方政府又通过各种途径对中科红旗、中标软件、共创开源等企业的技术研发上予以了一定的资金支持,并制定了国产服务器操作系统、桌面操作系统等领域的相关的国家标准。
但相对于操作系统这一技术难度极高的基础软件而言,百万级乃至千万级的资金支持是车水杯薪,很难有大的作为的。所以,几家国产操作系统的企业负责人在在不同场合曾经表示过,他们是在凭着一腔革命的热忱在走软件行业“长征”。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他们的精神是可嘉的,但日子的确是难过的。所幸的是,国家在“十一五”期间出台了“核高基”重大专项,重点支持国产操作系统等基础软件以及高端芯片与核心元器件产业,这让国产操作系统等产业看到了曙光。
2、在产业推广上的政策环境
在国产操作系统的产业推广上,国家及地方政府也予以了一定的支持。例如,国家发改委的产业化资金支持,北京、上海等省市在政府正版化采购中购买国产操作系统。但是,我认为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这倒不像中科红旗的胡才勇先生所讲“是政府的执行力不够”,而是政策力度不够,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在政府的政务内网与政务外网的关键环节使用国产操作系统,包括服务器操作系统与桌面操作系统。在电子政务内网与政务外网的关键环节中国家在进入网络的网络安全产品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安全审计等都有严格涉密产品许可证,而承担着硬件环境与软件应用之间关键纽带作用的操作系统却没有这样的要求。被定位为安全的国产操作系统在涉密系统中却没有强制使用不能不说是我们国家政策环节的脱节。这也是各地政府在选择操作系统的时候基本不会优先考虑国产操作系统而是国产操作系统陷入了产业困境。众所周知,WTO原则中对信息安全产业与产品的保护是不受贸易保护条款限制的,政府应该灵活应用这一条款支持国产操作系统产业。
第二、国家投资的重点基础设施工程必须采用国产操作系统。近20年来,中国政府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每年投入巨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在这一过程中,各个投入的基本都离不开信息系统建设,而都离不开操作系统。例如交通运输、水利、电力等国家重点投入的产业长期以来一直是信息化重点投入的产业。这些产业也有成为以微软为首的国外软件企业争取的重点,国产操作系统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品牌、资金、信息、人力投入方面的原因,即使技术上满足要求,往往也会在竞争中败下阵来,而且会经常得不到参与的机会。为此,为了营造合适国产操作系统快速发展的产业生态,建议制定在政府重点投入的行业与领域制定有利于国产操作系统乃至国产基础软件的政策环境。
第三、制定相关政策与标准支持国产软硬件企业支持国产操作系统。国产操作系统在纵向的产业链上需要硬件企业、软件企业、服务型企业、直至用户的大力支持。在如《国产操作系统的产业生态》一文中所述,目前这一产业生态链还没有真正形成。在国家重点发展国产操作系统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软件时,应该对采用国产基础软件技术研发、服务国产基础软件的系统集成以及采用国产基础软件的用户予以普惠性的支持。例如可以采用“家电下乡”的模式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也可以给予增值税等税种方面的返还,还可以对使用包括国产操作系统在内国产基础软件超过60%的直接用户给予一定的物质与精神上的奖励。这些都将对国产基础软件纵向生态链的完善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制定相关行业信息化标准与软件产品登记、著作权审批过程中对给予国产操作系统的产品有明显记录则是有关部门在落实以上政策时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
第四、在基础教育上开设国产操作系统课程,在职业教育上将国产操作系统列作考试课程。大家都知道,微软进入中国的10多年时间里,默认甚至是纵容盗版的市场策略已经使几乎所有的接触电脑的人都习惯了微软,一时间改变这一习惯很难。目前微软的产品已经全面进入中国的小学、中学、大学与后继职业教育,成为过教育培训体系的正统,而将承担民族软件产业脊梁的国产操作系统只能在这一门外徘徊。不进入中国的教育系统,国产操作系统替代微软的希望是“我们没有明天”。
二、人文环境
前文所及,微软进入中国的10多年时间里,默认甚至是纵容盗版的市场策略已经使几乎所有的接触电脑的人都习惯了微软,一时间改变这一习惯很难。很多信息系统也都是基于微软的技术体系构建的,一时也很难全面取代。而且,采购操作系统的时候,大家或多或少的都会曾在“采购了微软,产品出了问题是微软的问题,采购国产操作系统,产品没有问题你是爱国的,产品有问题那么你也有问题”的心理。这样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口头上支持国产基础软件、采购中购买微软产品”。当然,改变国人的印象要有一个过程,这需要国产操作系统企业、政府、舆论界、学者共同营造适合国产操作系统企业的成长环境,正确对待国产操作系统企业,逐步适应国产操作系统。我认为营造合适的人文环境,除了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与舆论导向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国产操作系统企业一定要正确定位自己的产品。先从能够真正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做起并提供良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