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陈万军 吴登峰
在人民海军成立60周年之际,中央军委委员、海军司令员吴胜利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经过60年的建设发展,人民海军已经建设发展成为由五大兵种组成的战略性、综合性、国际性军种。
吴胜利说,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亲切关怀下,人民海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建设发展成为一支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航空兵部队、岸防部队和陆战部队五大兵种组成的战略性、综合性、国际性军种,成为一支有效履行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海上钢铁长城。
“人民海军武器装备通过自主研制与引进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吴胜利说。
吴胜利介绍说,人民海军创立初期的武器装备,主要是接收来自国民党海军的各种舰船。随着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国民党海军舰艇有的起义、投诚,有的被俘获,有的在溃逃时被遗弃,人民海军接收的各类舰艇共有183艘。
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五年发展计划中,人民海军从国外引进购买了一大批战斗舰艇、作战飞机以及岸炮装备。在这批装备中,包括第一支驱逐舰部队的“鞍山”、“抚顺”等驱逐舰,第一支潜艇部队的“新中国11号”等潜艇,第一支鱼雷快艇部队的多艘鱼雷快艇。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人民海军又花巨资从国外引进技术、材料,组装了多艘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护卫舰,进一步壮大了人民海军力量。到1955年底,人民海军已拥有各种舰艇800多艘,各种飞机500多架,各种口径海岸炮、高射炮600多门,人民海军的发展初具规模。
进入新时期以来,人民海军武器装备在加大自主创新力度的同时,也注重吸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一批新型驱逐舰、潜艇、飞机陆续入列人民海军,加快了海军武器装备的建设发展步伐。
“经过60年的建设与发展,海军五大兵种完成了由半机械化向机械化的转变,正逐步向信息化转型。”吴胜利说。
水面舰艇部队:综合作战能力大幅提升
经过60年的建设发展,人民海军水面舰艇部队综合作战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海军水面舰艇部队进入飞速发展阶段。第二、三代导弹驱逐舰、护卫舰、新型导弹快艇、大型登陆舰、扫雷舰、远洋综合补给舰相继装备部队。目前,海军三个舰队已拥有数十支驱护舰支队、快艇支队、登陆舰支队和作战支援舰支队。三级以上战斗舰艇达数百艘,吨位是上世纪80年代的5倍以上。
“新型战舰的舰载武器全面升级换代。”吴胜利说,现代化战舰催生出一大批新训法、新战法,每年有上百艘次水面舰艇驶向远海大洋,完成数百个训练课目,一体化训练水平逐年提高,综合作战能力明显增强。
潜艇部队:水下突防能力明显增强
今天的人民海军潜艇部队的水下突防能力明显增强。
“潜艇是水下重要突击力量,也是人民海军重点发展建设兵种。”吴胜利介绍说,1954年6月,人民海军第一支潜艇部队宣告诞生。经过5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今天的海军潜艇部队已发展成为包括常规动力潜艇和核动力潜艇在内的强大水下突击力量,数量和总吨位比初建时期增长了数十倍,并实现了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潜艇水下高速、长航、突防、大深度布雷等训法战法得到检验。
吴胜利说,跨入新世纪,新型常规动力潜艇和核动力潜艇相继装备部队。新型潜艇装备了超长波通信系统、数据链系统、战术软件和指挥自动化系统以及智能鱼雷和精确制导导弹,新一代潜艇的静音性、水下自持力和生存力明显提高,水下突防能力明显增强。☆
航空兵部队:所有战斗团都能跨区机动作战
“没有制空权,就没有制海权。”吴胜利说,作为现代化海军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军航空兵所有战斗团都能担负跨区机动作战任务。
上世纪90年代,“飞豹”歼击轰炸机、电子侦察机、反潜机、预警巡逻机、空中加油机陆续装备部队,拓展了海军航空兵的活动范围,并为海军水面舰艇部队夺取制海权奠定了全方位的支撑。
吴胜利介绍说,随着第三代战机陆续装备部队,航空兵部队的应急机动、舰机协同、空中格斗、低空突防、远程攻击、精确打击能力显著提高,所有战斗团都能担负跨区机动作战任务,担负战备值班的飞行员全部进行过导弹实弹射击训练。
“所有这些,都标志着海军航空兵高技术条件下的整体作战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吴胜利说。
岸防部队:全面实现导弹化
目前,海军岸防部队已全面实现导弹化。
“海军岸防部队是部署在沿海重要地段,参加沿岸防御作战的兵种。”
吴胜利说,随着突防能力更强、智能化程度更高、射程更远、抗干扰能力更强的新一代岸舰导弹全面装备部队,海军岸防部队逐步成为既具备要地防空、近海防空的能力,又能够有效支援其他军兵种实施进攻的新型兵种。
陆战队:新型两栖作战装备全面列装并形成战斗力
随着新型两栖坦克、装甲车及特种装备全面列装,今天的海军陆战队战斗力得到全面提升。
“经过严格训练的海军陆战队员,不仅会操作各类步兵自动武器、水陆坦克、两栖装甲运输车、多种口径的自行火炮、反坦克导弹等装备,还成为多种特战武器的操作能手。”吴胜利介绍说,随着新型两栖坦克、装甲车及特种装备全面列装,海军陆战队的战斗力得到全面提升,多次在全军、海军组织的大型演习和中外联合演习中展示锋芒,成为名副其实的“陆上猛虎、海上蛟龙”。
2008年5月14日,海军陆战队某旅2750名官兵,43小时摩托化行军1853公里,赴四川地震灾区遂行抢险救灾任务。这是人民海军首次派特种作战部队依靠自我保障成建制实现千里机动。
多样化军事任务随时遂行
经过60年的建设发展,海军已能随时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
“随着国家利益拓展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上升,海军担负的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日益增多,我们必须不断提高多样化军事行动能力。”吴胜利说,要把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纳入海军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全局,把提高远海机动能力和战略投送能力纳入海军军事能力建设体系,把海上应急搜救等非战争军事行动相关专业力量建设纳入海军军事力量建设整体,科学筹划、组织和实施。我们要针对海上救援、海上反恐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的需要,加强针对性训练、专业人才培养、装备保障等工作,并在海军院校增加非战争军事行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培训内容。
“人民海军始终坚持国家利益的重心发展到哪里,战斗力建设的重点方向就跟进到哪里;坚持国家利益的领域拓展到哪里,战斗力建设的能力范围就延伸到哪里;坚持国家利益的威胁来自哪里,战斗力建设的核心能力就指向哪里,不断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吴胜利说。
(据新华社北京4月1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