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补贴应补到网费上
来源:文汇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作者:王乐;孙家广 
 
    本报北京4月16日专电(驻京记者王乐)“由于电脑与其他家电存在不同特点,建议在下乡过程中区别对待;在加快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建议把‘电脑下乡’的政府补贴,体现到上网费用上。”近日,一份题为《农村电脑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的材料,送到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领导手中。
   
    这份总计233页的调研报告分析了我国农村地区电脑的普及与发展情况,对国家“电脑下乡”提出了若干政策性建议。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孙家广教授告诉记者,为配合国家在“家电下乡”进程中增加电脑的计划,软件学院去年底承担了“电脑下乡”的调研任务。33名同学依据家乡所在地分成5个小组,历时3个半月,实地走访了黑龙江、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河南、湖北、江西、重庆、湖南、陕西、贵州、山西、内蒙古、福建、江苏等16个省、32个乡镇、80个村,访问农户1489户,获取调查问卷1615份。
   
    在实地调研过程中,软件学院学子对“电脑下乡”的政策制定、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教育与培训等问题,提出了切合实际的意见与建议。他们在调研时发现,上网费是很多农民考虑是否购买电脑的主要因素之一。据调查,在大部分农村地区,2至3年的网络费用即可买一台新电脑,不少农村地区的网络费用明显高于城市地区。在样本的1489户农户中,658户觉得网费偏高,330户表示网费无法负担。对于期望的年网费金额,大部分农民期望年网费金额平均约为300元。
   
    调研报告建议,把政府补贴体现到网费上,因为这样不仅可保证补贴直接到农民,减少“家电补贴”中存在的烦琐的补贴办理程序,而且平等对待已拥有电脑和新购买电脑的农民,还能在农村促进网络推广普及。由于电脑具有组件性和可拆分性,且价格变化较快,报告建议“电脑下乡”与“家电下乡”区别对待。
   
    调研报告显示,在样本的1489户农户中,有466户已经购买电脑,电脑普及率仅31%。在466户农户中,187户使用电脑为了娱乐,154户为了教育学习。大多数尚未购买电脑的农户表示,如果价格合适会考虑购买电脑,但网费太高、维修不便,以及对电脑本身不了解、不会使用,成为“电脑下乡”的现实“瓶颈”。
   
    报告显示,购买电脑情况与农户所受教育程度息息相关,如果一个地区的整体教育水平提高,购买电脑的愿望也会随之强烈。在已购买电脑的农户中,使用电脑进行农产品贸易的比例较低。这意味着农民对电脑技能的培训需求很大,对广大农民进行电脑使用培训,将成为“电脑下乡”的重要铺垫工作。
   
相关链接  调研报告读后感
   
    中国农村电脑使用状况调研,立足于服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以关注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以及扩大农村消费拉动内需为着眼点,通过对主要涵盖中国中东部地区农村电脑使用现状的实地考察,为国家有效实施“家电下乡”这一支农惠农政策,提供了决策支持,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本次调研活动采用问卷、访谈、观察等方法,系列结论全部源于对1615份调查问卷的数理统计,得出电脑价格、农民受教育程度、网络设施、技能培训、宣传的教育功能等5方面制约电脑下乡的因素,比较全面、准确。
   
    在调研工作中,我们的学生不仅能从实践中挖掘科研课题,提高研究水平,更能从自身专业的角度看待分析社会问题,为政府与企业的决策提供科学支持。今天的社会是一个动态的社会,其发展进程和游戏者的相对角色,总是处在不断的更新当中。今天的学生就是明天的管理者、后天的企业家,所以学生们要珍惜并创造参与各种社会实践的机会,真正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软件学院院长  孙家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