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家平:十一五规划的IT视角
来源:ChinaByte 更新时间:2012-04-15
 

  10月19日国内各大重要媒体均全文刊登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该建议明确提出了我国“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引领导今后五年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作为整个经济发展重要组织部分的IT产业在“十一五”期间当然也应紧紧按照这一规划谋划科学发展,因而以IT的视角解读这份建议对于IT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IT产业要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持续发展之路

  “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最鲜明的特点是,强调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科学发展观总结了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站在历史的、时代的高度,进一步指明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十一五”期间,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就是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IT业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IT发展全局,必须做到三点:

  一是要转变观念。将IT业的发展置于整个经济发展的全局中去,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纳入主要目标视野。应该看到当前IT业的发展并没有实现科学发展,城乡之间的巨大“数字鸿沟”依然存在、牺牲环境等影响社会效益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发展屡禁不止、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区域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这些影响科学发展的因素需要通过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来加以克服。

  二是要抓住机遇。IT业要紧紧抓住“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IT业的发展,为实现整个经济的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在“十一五”规划中我们很容易找到有关IT发展的积极信息,比如“信息产业,要根据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总体趋势,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软件等核心产业,重点培育数字化音视频、新一代移动通信、高性能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等信息产业群,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推进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广泛应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形成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发挥制造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等强调了IT业发展的要求与作用,为“十一五”期间IT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谁偏离了方向,谁就会丧失发展的机会。

  三是要发挥作用。不仅IT业本身要实现科学发展,还要在经济领域发挥带动作用,通过IT技术的应用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增长方式的转变。要积极推动企业信息化,提高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引导发展电子商务等新业务,推动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推动应用信息技术对高能耗、高功耗和高污染行业的改造,降低物质资源的消耗水平,减轻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二、突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让全民分享IT发展成果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要以人为本。所谓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方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经济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让老百姓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对于IT业来说也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就IT产业而言,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与日俱增的IT需求,而不仅仅是满足少数富人的IT需求。现阶段,IT产品与服务似乎更多的是社会富裕阶层的专利,穷人享受的较少。这主要原因是IT产品与服务的过高价格掐断了穷人特别是农村人的IT梦想。因此,在“十一五”期间,我们的IT业应该在惠及群众方面有所作为,力争把过高的价格降下来。最近印度政府在大力发展IT业之时,把让人人拥有电脑作为一项重要目标,让IT企业生产普通老百姓都能买得起的电脑,这种做法值得国内IT业借鉴。

  IT业要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就要大力加强IT技术在社会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城市的社会管理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化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信息化,做好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信息化的系统建设,为建立社会保障体制作贡献;在文化领域,应大力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和数字内容产业,发展网络教育,方便群众接受教育。此外,还要加强信息技术在政府管理领域的应用,有效服务政府执政为民的新要求。

  三、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IT知名品牌

  “十一五”计划建议中,多次着重强调了产业和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在强调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时指出“科学技术发展,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在强调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时指出要“形成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在强调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时指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大力开发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支持开发重大产业技术,制定重要技术标准,构建自主创新的技术基础”。

  从“十一五”规划建议的这些字里行间,我们在看到国家对于IT业的重视之时,也分明体会到国家对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急切呼唤。客观地讲,包括IT业在内的中国制造业的确享誉世界,然而国际知名品牌很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更是凤毛麟角。在今年美国著名商业杂志《商业周刊》刊登最新一期的“全球品牌100强”榜单上,没有一个中国品牌上榜。这个评选至今已有五届,而中国企业一直无缘排行榜。而那些上榜的世界知名IT品牌如微软、IBM等无不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

  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只有注重培养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然而,我国的IT业很多是以贸易、加工起家的企业,突出的缺陷是技术创新能力弱,大部分企业仍处于技术模仿阶段,不能自主地开发出引导市场需求、领先于同行业的核心产品、核心技术。与世界级跨国公司相比,IT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因而对于我国IT产业而言,已经到了继续做大、加快做强的关键时期,以自主创新做大做强企业、培育新的增长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转换经济增长方式就成为争取未来产业发展主动权、主导权的迫切要求。在寄希望于国家加大IT研发投入的同时,更要把着力点放在发挥企业自身作用,寻找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打造知名品牌的突破口。

  四、构建和谐IT环境,促进IT和谐发展

  如果说科学发展观是“十一五”规划的核心和灵魂,那么构建和谐社会则是“十一五”规划的主线,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和谐社会的建设不仅是对社会领域的要求,也是对经济发展的要求。就IT业而言,其实也存在和谐发展的问题。在建议中,我们也能找到对于和谐IT发展的要求,比如“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等无不是在强调IT业和谐发展的问题。

  IT业应该从这些要求中体会到和谐发展的重要性,然而当前IT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和谐的杂音,比如“三网不通”各自为政似成常态、“两电之争”互不准入由来已久、IT业之间为争夺市场互不相让、通信霸王条款让用户受伤、IT技术进步与管理创新之间的落差、贫富地区IT发展的进程不一等等问题均是困扰IT和谐发展的具体表现,在“十一五”期间,IT产业和企业要自觉和谐的柔性战略,用合作竞争的理性战术来发展自己,带动别人。(有关IT和谐发展的更多论述参见column.chinabyte.com/218/2153218.shtml)

  五、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发展农村信息化

  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的一项具体内容。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党中央、国务院一再强调,要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切实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放到国民经济全局中统筹安排。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十一五”规划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格外引人注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于IT业来说意味着责任和商机。从责任方面讲,就是IT业要肩负起缩小城乡信息化差距的重任,用实际的行动来加强农村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快IT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和普及。从商机方面来讲,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提出后,各级政府对于农村的投入必将加大,这其中自然有信息化方面的投入,我们的IT业也就能够从帮助农村发展之中分享到自己应该得到的市场机会。

  没有农村的信息化就不可能有中国信息化的全面发展。农村信息化水平的低下,需要IT业的支持,农村信息化市场需要IT业去开拓。目前我国13亿人口中有9亿在农村,2004年底乡村固定电话用户10159万,不到城市固定电话用户21085万的1/2,还有10.1%的行政村不通电话。2004年12月,我国互联网用户达到9400万,从用户的行业分布看,农、林、牧、渔行业的用户仅占1.3%;从用户的职业分布看,从事农、林、牧、渔的工作人员仅占1%,这表明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和应用水平是很低的。这种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反映了加强农村信息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而从市场角度看,则为IT业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就是在把IT业的重点放到“希望的田野上”,让IT在农村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