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坚持把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之基、赢得民心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常抓不懈。
国家林业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林改就从体制上消除了山区林区腐败滋生的土壤,促进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加强,保证了林改的顺利开展,两者共同推进了新农村建设,成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
■从制度上确保农民平等权利
林改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将集体林地使用权依法承包给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使其享有平等承包经营集体山林的权利,实现耕者有其山。
这位负责人说,改革操作过程必须按照《物权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森林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规定执行,确保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保障林地承包经营者依法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林地林木的权利。
集体林地是农村重要的土地资源和农民重要的生产资料。林改前,集体林名义上归集体所有,但往往成为部分村干部的权利林、吃喝林,农民很难从中得到收益。分山到户后,农民成为集体山林的真正主人,从林业产权制度上消除了腐败滋生的土壤,从根本上杜绝了少数人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腐败行为的发生。
随着基础改革的全面推开,目前全国已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林地面积有近13亿亩。南方集体林区大部分集体林地都已明晰产权,分到了农民手中。
■分还是不分要由农民说了算
林改前,集体林的处置权掌握在少数村组干部手中,干部想卖就卖,甚至低价贱卖,造成干群关系紧张。林改后,干部林变成了自家林,林木处置权由林农自主决策。农民形象地说:“分了山,去了贪。”
这位负责人说,在林改中,各地创新了基层民主决策机制,把分山不分山、怎么分山、分多少山等一切重大问题的决定权都交给群众,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和还利于民。
在改革形式上,坚持群众自愿原则,必须经村民会议2/3以上成员或2/3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改革方案才能通过并实施。
在决策程序上,注重决策民主化。开会表决做到“四签两不准”;林改方案坚持两榜公示;林木采伐指标明确到户并两榜公示;集体经营山林的流转,必须经过村民会议2/3以上成员或2/3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并公示。
有些地方还把村里重要的事情列出明细表,让村民知道、让村民参与、让村民做主、让村民监督、让村民满意。
■林业职能由监督管理转向指导服务
林改后,林业生产主体、经营组织方式、服务需求发生了变化。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江西省将全省林业行政事业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彻底结束了林业部门长期靠规费供养的历史。各级林业部门逐步把工作重点和履职方式转到加强管理和提供服务上来。
福建省三明市运用计算机开展林业行政管理与监督,目前电子政务操作系统和电子监察软件已在全市12个县(市、区)安装完毕,并与福建省林业厅实行网络对接。
与此同时,各地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建立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解决林权登记、森林资源评估、林权流转交易、林农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建立和完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林业政策法规体系、林业支持保障体系、林业投融资体系、科技人才服务体系和新型林业产业体系,催生了一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民自律组织。
■“三要干部”变成“三盼干部”
林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事关几亿农民的根本利益。这位负责人说,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积极化解矛盾纠纷,扎实工作作风,为群众当好参谋。
福建省永安市林改前,基层干部进村主要是征粮、收税、抓计生,被称为要钱、要粮、要人的“三要干部”。林改后,基层干部把工作重心由转向指导服务,引导农民建立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科学指导栽树种竹。基层干部变成了老百姓盼政策、盼技术、盼信息的“三盼干部”。去年,全市涉林信访举报案件从林改前的46件下降到15件;乡村党员干部涉林违法违纪案件从16件下降到只有1件。
为了切实促进行业作风和工作作风的转变,江西省组织开展了“百、千、万”问卷调查,征求100个县林业局对市林业局的意见,征求1000个基层林业站对县林业局的意见,征求10000个社会各界人士对市、县林业局的意见。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按照整改率、反馈率、满意率“3个100%”和问题没有查清的不放过、问题责任者没有处理的不放过、存在的问题没有整改到位的不放过、整改后效果不明显的不放过“四个不放过”的要求,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推进整改工作真正落实。
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村民感慨,林改以后,政府重视林业了,干群关系拉近了,农民关心林业了,林区秩序好转了。
作者:张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