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农民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重庆市农业委员会 刘启明
近年来,重庆市涉农网站建设和农村信息服务模式创新在全国和西部产生了一定影响。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7年统计表明,全市百户农户拥有座机电话38.3门、手机电话58.2门、电脑0.5台,在西部中等靠前。全市1003个镇乡、涉农街道信息服务站实现全覆盖,初步建成了“由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统筹协调,涉农部门共同推进,以市农业信息中心和通信运营商为技术依托,区县农业部门、镇乡农业信息服务站为工作枢纽,广大农村用户为受益终端”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全市39个涉农区县有20个区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设置了信息工作机构,市、县、乡三级信息工作从业人员共686人。“重庆农业农村信息网”日均点击率突破5000次。以“重庆农业农村信息网”为核心,近100个涉及不同部门、区县、专业、企业于一体服务重庆农业、农村的网站群已经形成,2008年新增发布各种农业信息5.7万多条,累计发布各种农业信息27.3万多条(篇)。拥有19个坐席的重庆三农呼叫中心建设正式启动。
经过多年努力,农村信息为农服务质量稳步提升。一是利用电话为农服务,实现信息互动化。与通信运营商合作开发了“农网广播”、“农信通”、“农业新时空”等信息扶农产品,两年累计发布涉农手机短信及语音信息近6万余条,2008年电话信息用户最多月份发展69.3万户,农村信息电话进村入户率上升到9.6%。按照农业部的部署,全市2007年1月1日在西部率先开通了“12316”三农服务热线,当年为广大农民挽回经济损失833万元。二是利用电脑为农服务,实现信息网络化。初步建立起市场信息网上填报查询系统,近两年主要农产品和农资市场信息的网上采集并发布价格信息150万条次,“网上展厅”共展出300余家企业、700余种农产品,网上“一站通”发布供求信息超过25万条次,实现网上农产品交易额累计超过3亿元。三是利用电视为农服务,实现信息可视化。市农委与气象局、重庆电视台合办了“巴渝新农村”电视节目,先后播出350多期;开播了“夏秋鲜活农产品助销行动”、“农业专家农事指导”、“农产品市场行情专家月度分析”等节目,扩大了农村信息服务的覆盖面。
重庆在推进农村信息化工作中,方向比较明确。第一,始终坚持政府主导的核心作用。重庆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要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必须依靠政府主导才能加速农村信息化进程。去年,成立了以市农委牵头的“重庆市农村信息化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为全市农村信息化跨越式发展夯实了基础。第二,始终坚持激发企业的助推作用。近年来,我们与重庆三家通信运营商通力合作,以提高农村信息进村入户率为目标,共同打造“12316”服务热线,大力推广“农网广播”、“农信通”、“农业新时空”等信息服务产品,特别是去年市农委与移动公司联合推出“重庆农业手机报”,花钱不多,信息量大,效果特好。第三,始终坚持信息服务的惠农作用。着力推进信息服务网络向农村基层延伸,实行信息扶农产品对农民优惠政策,今年起又在全市开展“信息直补”和农村电子政务试点,让广大农民充分享受农村信息化的成果。
重庆市将强力推进“信息资源整合、传播渠道畅通、终端用户拓展、信息体系夯实”四大行动。以“部、市共建统筹城乡现代农业示范区”为统揽,以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农村信息进村入户’和‘千镇万村信息惠农’工程”的重大部署为指南,以“提高农村信息进村入户率”为目标。加快实施“金农工程”,建设市级农业数据中心。升级完善信息采集分类网络系统,建设“专家信息源”数据库,建立农村信息用户群数据库,农业网站的信息日更新率达到80%以上。实施传播渠道畅通行动,促进“中间”发展。与市气象局、市广电集团共同开发“气象与农事”信息服务产品。激活电话传播渠道,突出抓好重庆三农呼叫中心的建设和运行,实现农业专家现场坐诊及24小时咨询,实现农民全天候与专家即时互动。建立市级呼叫中心与“11896789”、“12582”的无缝连接,精心打造“12316”、“12582”、“12396”三农服务热线,实现与三大通信运营商间的无障碍通信。利用“供求信息一站通”、“网上展厅”等平台开展农产品网上促销,实现200个龙头企业、2000个名优农产品的电子商务。
2009年,全市将从39个区县行政干部、技术骨干、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专业合作社中遴选8万名核心信息用户,由市里分群、分类发送农业农村信息,市里统一结算信息使用费用,8万用户将免费享受涉农信息服务5000万条次。充分发挥8万核心用户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农信通”、“农网广播”、“农业新时空”、“农业手机报”等信息服务产品突破100万用户的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