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树凯
全球化不是单一的经济全球化,也包含了丰富的政治内容。对中国基层民主政治而言,全球化带来了复杂的影响因素。所谓世界“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对中国的政治改革、社会发展、基层民主的推进等,有着广泛影响。这种影响已经发生并且仍然在继续发生。在一定意义上讲,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实际上成为世界民主化浪潮的一个组成部分。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不仅促进了电子政务、政务公开的发展,为公民享有知情权、参政权开辟了新途径,而且促进了公民的平等交流、言论自由,提高了公民的参与能力,改变了政府与公民的互动方式。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正在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在“汉学”阶段的海外中国研究中,中国政治的研究基本上属于汉学一部分,讨论主要在中国历史研究领域展开。或者说,这个阶段研究中国政治的主要是汉学家。这些学者主要分布在国外大学的东亚系。当中国政治研究出现在国际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时候,可以说,同时也反映出海外中国研究已经走出了汉学阶段。这个时候,中国政治研究成为国外政治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二三十年,海外的中国政治研究,也经历了明显的阶段性变化。改革开放以前,包括改革开放初期,国外学者很少有机会到中国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当时的西方政治学,尤其是美国政治学,“国家”及“政府”居于研究的核心位置。因而,海外中国政治研究也主要侧重于对中国高层政治的研究,内容上以宏观研究为主,方法上以第二手资料为主。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对中国政治的研究逐渐深入,同时,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能够直接进入中国,因而,中国基层运作、微观机制的研究成为海外“中国研究”新的重要主题。在海外学术界,中国基层政治研究地位不断上升。
海外中国研究的发展,也与国际政治形势的变迁有密切关系。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前苏东国家发生剧变,其共产主义执政党纷纷下台,中国却在改革中保持了持续的经济增长和政治稳定。这成为海外中国研究的重大问题。仅仅从宏观角度难以回答这个问题,因而,国外学者将关注和研究的重点投向中国基层社会的发展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多学者开始研究中国的基层政治民主进展。这些研究集中在农村村民自治制度、乡镇政权变革、人大代表的选举和政治参与现状、社会冲突的化解管理(如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等。与此同时,政治文化研究也成为影响中国基层民主发展的一个重要关注点。作为公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政治态度,政治文化对民主发展影响很大,在比较政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用国外政治学家的比喻,在有的国家,公民倾向于把政府看作是自己的孩子,在有的国家,公民则倾向于把政府看作是自己的父母。这两种不同倾向的政治态度,必然要影响到公民的政治行为,影响到一个国家的民主发展。简单的道理是,在一个倾向于把政府视为父母的社会里,老百姓通常更能容忍政府的错误,民主方面的诉求比较低,政治体制的稳定性就比较高。相反,如果老百姓倾向于把政府看作孩子,则对政府就有更高要求,对于政府行为有更多挑剔。海外学者的跨国调查发现,中国老百姓更倾向于把政府看作父母。当然,公民的政治态度是发展变化的。在现代中国,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倾向于把政府看作自己的孩子。公民政治态度的这种变化是需要条件的,社会结构分化和利益主体多元是基本的内部条件,民主价值的全球化趋势是重要的外部条件。无论是经验观察和学术研究都显示,公民政治态度的这种变化正在直接影响中国社会的民主进程。
国际因素对于中国民主进程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甚至说无处不在,只要国际间有信息交流和互动行为,政治影响就必然或多或少地发生。从国外关于中国基层民主进程的直接关注和介入来看,大致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关于中国基层民主的研究。这方面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特别是村民自治。这些研究从内容上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着重关注基层民主的政治效果,如,农村直接选举以后村委会与村党支部的关系有什么变化,村民和村干部的关系有什么变化,村级组织和乡镇政府的关系有什么变化等。如有的研究探讨村委会选举对于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关系的影响;有的学者发现村委会选举越公平公开,村民对于当选村干部的信任程度越高。关于县乡领导干部选拔制度的改革,近年来也受到国外学者们的关注,他们关心的主要问题是选举制度改革的动力究竟来自哪里,他们提出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中央的政治信号、地方主要领导干部的价值观念和利益驱动等等。这些研究的具体结论不尽相同,但大体来看,主导性观点认为,中国基层民主促进了社会良性运行,巩固了执政党的领导地位。在研究方法、研究结论和问题建议等方面,一些国外学者的研究,对我们很有借鉴作用。
其二,关于推进基层民主的国际合作。围绕中国基层民主的发展,一些国外机构与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开展了相关的项目合作,内容包括组织中国官员学者观摩国外选举,也组织国外学者观摩中国基层选举,同时,还在一些地方开展基层民主的培训活动等,推动了借鉴国外选举技术和民主经验。如美国卡特中心组织中国的官员学者观摩美国的大选和地方选举,也组织美国的学者来观摩中国的基层选举,在推进中国了解西方国家的选举程序和技术方面做了系列工作;欧盟也曾经在中国开展村级选举和村务管理的培训。一些国际组织和国际NGO也开始关注中国的基层民主,并且在选举技术、国际经验学习方面与中国政府有关方面开展了合作。
其三,基层民主成为国外资助项目的重要内容。一些国外政府机构和民间组织,在中国开展了不同类型的资助援助项目,也直接间接地介入基层民主活动。这些项目集中在农村扶贫、环境保护、弱势群体援助、公民能力建设等方面。有些包含了民主制度建设的内容,有些包含了提高群众政治参与水平的内容。这些项目的设计、执行过程比较分散,资金来源比较复杂,分布领域比较广泛。一些国际组织或者支持中国基层民间组织的成长和发展,或者通过项目直接培养基层群众的参与能力和公共精神,如在乡村扶贫中倡导“参与式发展”、推动村民直接参与村庄管理等。
海外学者中的华人学者,目前是中国政治研究的重要力量。这些华人学者,有的是从海外留学生中成长起来的,如八九十代出国留学的一些学者现在已经成为海外大学的教授,有的则是出生在海外的华人。这些学者研究中国问题有独特的方便,不仅有语言沟通的优势,而且在调查方面也非常便利,能够获得一些海外学者难以获得的资料。那些从事中国问题研究的西方学者,很多是因为与中国有过特殊渊源,如父母或本人曾经在中国生活过,或在某种情况下为中国的历史文化所吸引等。一般来说,越是对中国情况了解多的学者,越能够客观、全面地评价中国。歪曲中国形象的人,有的是怀有敌意,更多则是对于中国缺乏了解,受了一些片面宣传的影响。因此,从根本上说,越来越多的海外学者研究中国,对于中国发展是件好事情。更多的国外人士研究中国、了解中国,有助于让全世界了解中国的发展成就、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
在推进基层民主政治过程中,中国必然面临如何对待国际经验的问题。与一般的社会科学不一样,民主研究鲜明地体现政治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所以,既要充分注意并警惕国外力量特别是敌对势力利用民主问题干预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同时也要注意借鉴吸收国外民主发展过程中有价值的内容,这些内容是人类共同政治文明的一部分。民主政治发展中的若干具体制度安排的技术和成果,值得我们在发展基层民主中学习。国外对于中国基层民主的观察研究,必然要受到他们自身立场和意识形态的影响,有的提出了苛责甚至歪曲。但是,我们要以健康积极的心态来对待。虽然有些观点立场我们不能同意,但是,也许他们提出的问题是值得注意的,或者他们使用的分析方法是值得借鉴的。
全球化为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一个大舞台,既有利于展示中国民主的实践和成就,展现中国民主开放的国际形象,也有利于学习借鉴人类民主进程的经验教训,促进中国基层民主健康发展。与此同时,也带了一定的政治风险,给基层民主带来了一些干扰因素。本人认为,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我们应该大张旗鼓地展开民主对话,积极主动地发展中国民主,开放自信地讨论中国民主政治面临的问题和取得的成就。我们正在建立的民主,将是一种高质量的民主,这种民主制度应该既能保证政府权力来自人民、又能保证政府工作对人民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