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不断进步,警营的建设也必将与时代同频共振。武警新疆某部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把部队建设所需和官兵所盼作为筹划工作的“第一信号”,他们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信息元素主导执勤设施改造
[老兵回忆]副连长王海军:刚当兵那会儿,执勤岗楼是露天的,夏天酷热难耐,蚊虫叮咬,冬天寒风刺骨,穿着羊皮棉袄,可没几分钟就冻透了。站哨要站在高高的观察哨上,手拿望远镜察看情况。巡逻哨一班两个小时,不间断地围着执勤目标转,一班哨下来,两腿都酸胀。
[现场扫描]军械仓库值班室,值班干部赵天宝正戴着耳麦、轻点鼠标,对所有哨位实施不间断监控。一名战士正用手轻轻摇动手柄,屏幕上仓库周围的一草一木尽收眼底。战士不断地调整着画面,针对重点地段运用“特写镜头”拉近观察,按下录制按钮,相关情况就可以被录制下来。
“嘟嘟”,随着电子报警的声音,屏幕上的图像自动切换到仓库侧门,两名正在玩耍的小孩欲穿越警戒线,感知警报的哨兵出现将其劝止。
12时33分,大屏幕上一名干部手持智能卡,通过电子刷卡装置自行进入。原来智能磁卡存储了个人信息,刷卡时值班室的电脑终端已经对其识别。
[背景链接]近年来,为提高部队执勤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他们筹集近千万元用于执勤信息化建设,为10多个重要目标安装了远红外光墙报警系统、周界监控报警系统和电子围栏,对执勤目标全时控制、立体警戒;并对岗楼、通讯设施、照明设备、电网等执勤设施维修新建。
2005年以来,部队开展了“明亮工程”、“温暖工程”、“安全工程”,在所有重要目标四周架设警戒线,布设铁丝网,装配安全锁,建设封闭岗楼,添加空调扇和电暖气,为数十个室外执勤点配备了太阳能岗亭,营造了良好的执勤环境。
现在,随着执勤可视系统、红外线预警等系统的安装,对重要目标实施全天候有效观察、分析、处置,实现了勤务管理工作网络化、科学化,做到哨兵直接监控与远程监控相结合,确保了哨兵和执勤目标的安全。
科技力量助推保障设施革新
[老兵回忆]营长赵欣:要说以前,最受累的岗位是后勤保障。每次紧急出动演练,炊事人员又是背锅又是扛柴、手里还提着油桶子。卫勤保障,带的东西不少,可设备老、又不便于携带……
[现场扫描]初春时节,一场后勤综合保障演练拉开了序幕。“某部急需后勤保障力量支援,后勤部门立即组织增援。”不到5分钟,一份保障方案传至一线部队。10分钟后,满载油料、被装、弹药和医疗设备的保障车队踏上征程。
“所属某部野战加油站遭敌火力打击,请求快速支援!”野战油库指挥车监控系统即刻打开,对部队装备耗油量进行测算分配,野战加油车同时展开作业。
野战医疗方舱内,监护仪、B超诊断仪、呼吸机等设备一应俱全;洗消舱内可对手术器械、衣物等进行高温消毒;X线舱内设有检验、X线等单元,一昼夜可检验标本上千份。整个封闭的系统内配备有自动供水、中心供氧等设备,可开展颅脑、开胸开腹、脏器切除等手术和对伤病员进行抗休克及心肺复苏等治疗。
[背景链接]近年来,他们先后筹措资金1000多万元,重点加强装备器材研制和后勤应急保障训练软件的开发。从师团到营连,基本都有一套完整的野战炊事装备器材;他们自行研制了多种易于野外作业的单兵野战煲等野战食品;配备了具有简易轻便的新型班用帐篷和单兵睡袋;建起了“军械装备器材保障信息系统”。同时,在每个储存仓库建起可视化系统和二维条码数据库,实现了器材收发的动态精确管理,实现了库房管理可视化、指挥控制实时化、物资保障信息化。
生活设施配套彰显人文关怀
[老兵回忆]营房科长腾中剑:刚到部队时,小小一间土坯房得挤八九个人,取暖的是老式火墙,经常冻得人睡不好觉,解决燃料得走十几公里的山路背煤。吃的能填饱肚子就行,冬天吃绿色蔬菜是一种奢望,“四大名菜”(白菜、土豆、洋葱、萝卜)是官兵餐桌上常见的。驻地雨雪天气多,晾晒衣服没个把星期的干不了。
[现场扫描]周末,汽车连一班宿舍几名战士正围坐在电脑旁观看网络电影。班里清一色的单人床,设有一间学习室,配有学习桌椅,还有一个挂衣柜、饮水机。当地气候干燥,部队专门购置了一批智能空气湿润机配发到各班。连队俱乐部里,战士们正玩得起劲,台球、乒乓球桌、卡拉OK等娱乐设施一应俱全。
[背景链接]近年来,部队党委坚持“靠近水源,靠近边境,靠近巡逻路,便于生活,便于执勤,便于保障”的原则和“一体化设计,人性化突出,成系统配套”的建设理念,采取自筹与外拨相结合的方式,保证官兵们住上宽敞明亮、舒适方便的新营房。
部队挤出经费为所属各部建起了温室大棚。他们还统一购置了大型净水装置,为每个连队购置了无烟节能灶台、建起了烘干房等多项方便官兵生活的设施。3年来,他们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解决基层难题,使一线官兵的工作生活条件焕然一新。(李晓 胡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