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应交明白账
来源:海南日报 更新时间:2009-07-24

 盛大林

  成都市4日公布了震后各类捐赠资金筹措使用情况,成都市财政局局长李捷说,抗震救灾以来,成都市政府及市级相关部门、社会团体截止到今年3月31日共接受各类捐赠资金10.68亿元,支出7.76亿元,结存2.92亿元。李捷同时还公布了抗震救灾期间,成都市级抗震救灾资金筹措使用情况:各级财政在抗震救灾期间共筹措安排20.44亿元用于全市抗震救灾应急(抢险)之需。其中用于过渡安置房配套建设1.71亿元、灾区困难人员生活补助及抚慰金11.66亿元、灾区伤员救治及医疗卫生补助1.78亿元、基础设施应急抢修及恢复3.23亿元、其他抗震救灾支出2.06亿元。(5月5日《京华时报》)

  这是此次公开的全部账目。也许有些读者觉得这个新闻由头太长了,可我还觉得这个账单实在太简略了。与自己想知道的相比,信息还是太少了。为了满足自己知情的欲望,我甚至搜出了新华社的原始报道,但没有找到比这更多的内容。

  这份账单都是以“亿”为单位的,而且最后一项的“其他”竟然多达2.06亿元!在这2.06亿中,有没有截留挪用?有没有奢侈浪费?有没有贪污腐败?……外人什么也看不出来。这个“其他”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筐”,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同时它也像是一个庞大的“黑箱”,谁也看不清里面到底装了什么。2.06亿如此,0.06亿等其他各项也莫不如此。

  信息公开主要是为了接受社会监督,而监督的前提是细致的公开。粗线条的甚至是板块式的公开,无非是将一个“大黑箱”分解成了几个“小黑箱”。因此,信息公开应该是落实到具体项目的,而不能只是停留在大类上。

  据介绍,为向社会公众交一份明白账、廉洁账,成都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声称信息公开的目的,就是为了“接受社会各界全面监督”。如果公众捐赠资金以及财政救灾资金的使用确实没有问题,而且有接受监督的诚意,为什么不把每个项目的明细账目都公布出来呢?如果李局长觉得在新闻发布会上宣读详细的账目太麻烦,那完全可以把账单提供给媒体,或者直接发布在政府网站上。

  再过几天,就是汶川大地震发生一周年纪念日了。如果说一年前人们最关注的是抗震救灾资金的募集,那么现在人们最关注的就是抗震救灾资金的使用情况。成都市选择在这个时候公布账目,显然也有回应公众的意图,人们欢迎成都方面的举措,而且更指望的是:信息公开应更详细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