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政府启动专人上网回帖
来源:通信信息报 更新时间:2009-07-24

作者: 张小丹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民众将其当作反映问题新途径。焦作政府安排专人上网看帖回帖值得肯定,如此善待网上民意,真正体现了为民办实事

  网上发帖反映河南焦作的有关问题,将同到信访部门反映问题一样,会受到焦作市政府部门的重视。近日,焦作市政府办公室发布了《关于网上社情民意收集处理工作的意见》,要求政府各有关部门规范并完善网上社情民意处理程序,实现网上投诉有结果、处理有时限、建言有回音,形成政府对网上社情民意反应敏捷、渠道畅通、直接开放的回应机制;并且,政府会安排工作人员每天都上网看帖,收集网上的社情民意。
  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网络逐渐成为倾听民生的重要渠道,更是关注民生的桥梁,相关部门如能真正用心办实事将对我国民生事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政府打通网络“民生”之路
  如果说2007年是网络公民崛起元年,那么,2008年就是网络民意强力问政、网络情绪影响政情、网络民主平台初步搭建的重要关头。网民不再是虚拟空间里的群体,而是有了公民的身份和责任感,他们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想拥有更多知情权、参与权。
  “网民的力量不可小觑。网络反腐依靠的也是网民的力量。”国家行政管理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汪玉凯指出。的确,在“周老虎”和“躲猫猫”成为热门词汇之后,人们发现人们用“网络民意”之剑也能撩开诸多事件的真相。
  4月16日至17日由国家行政学院、国家信息中心联合主办的“2009中国电子政务论坛”在国家行政学院召开。论坛透露,现在许多政府部门积极利用网络,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密切党群关系,这是有目共睹的。如突破传统的社情民意收集反馈体制,在网上开启了“民声通道”和“网上信访”等。它们与传统的群众来信来访等方式相比,具有更直接、更及时、更真实、更经济等优点,即因使用更少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大大降低了社会管理成本。
  作为建构在政府和民生之间的桥梁,网络具有传统媒体所不能比拟的优势:低成本,及时,便捷。据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网民数已达到3.16亿。随着社会民主化的加强和网民素质的提高,网民成为影响我国政治经济生活的重要力量,被称为第四媒体的网络则成为民意表达的重要平台,它已经从学用、商用、民用走向了前台。
  “形同虚设”成网民反映热点
  不久前,《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组关于“地方政府开通社情民意通道”的调查数据。调查显示,68.7%的网友不知道所在省市区的政府热线、信箱或其它联系方式,96.8%的网友认为“不畅通”。多数网友表示,自己身边的社情民意通道不够畅通,而反馈不及时、遭遇推诿塞责、沟通渠道形同虚设,是网友反映最强烈的问题。
  同时,日前发布的2008年度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结果显示,服务实用性差、长期“休眠”不更新、网站与政务“两张皮”问题仍然严重。江西省新余市外事侨务办公室网站被网民调侃为“史上最雷政府网站”,因为“整个网站仅一张超大仿真图”。尽管该网站不久就恢复正常,但这类事件带来的反思没有就此结束。半睡眠状态的政府网站,寒了不少老百姓的心。
  政府实现善治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重视倾听民间真实的声音,了解民众的喜乐和苦难,知道他们的主张和需求。如果一个通畅的民意反应渠道尚且不能保持,服务型政府又如何能够真正实现?
  服务于民更需“真心”
  焦作市政府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说,意见的出台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市民将其当成一种新型的反映问题的途径。另据媒体报道,辽宁省沈阳市“网上公安机关”仅仅开通一个月时间,网站访问量就突破15.7万人次,这其中,沈阳市公安局从一百多件实事给予细化,切切实实地帮助百姓解决问题,无疑是点击量激增的一个主要原因,这说明政府需要动“真心”才能真正为民办实事。
  总之,要做到重视网络民意,关注民生,关键是要落实在行动上。具体要突出做到“四个字”。一要“容”:有宽容的胸怀和良好的心态,敢于听真话、听直话,甚至刺耳的狠话。二是“诚”:带着诚意、放下架子、耐住性子听民意,不打官腔、不怕麻烦,切实为网民释疑解惑。三是“办”:对网络民意不能一听了之,要认真分析问题,认真调查研究,及时妥善处理网民反映的问题。四是“评”:在政府网站上设置“用户反馈”功能,用以收集公众对政府网站和其他信息化手段的意见。唯有这样,才能让电子政务真正“全心全e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