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已70多岁了,家里5个人全部参加了医保。请问,我这种情况是不是符合医保退款政策?”家住环湖路社区的杨家凤老人今年已经77岁了,听说医保有新政策就来到东湖区公园街道便民惠民服务中心咨询。杨家凤老人告诉记者,便民惠民服务中心服务项目很完善,工作人员也很热情,在这里办事很舒心。
“今年出台的新政策就是以户为单位,户口上的所有人都办理了医保,满70岁的老人就可以办理退款……”公园街道便民惠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王静芳一边耐心地向老人解释着相关的政策,一边指导杨家凤如何申报。她告诉记者,像杨家凤老人描述的情况,是可以享受这种政策的。只要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审查后就可以为其办理。据了解,公园街道便民惠民服务中心设置了社会救助、劳动就业、退休管理、居民医保、纠纷调处、计划生育等8个服务窗口,可为辖区居民办理20余项服务。
公园街道便民惠民服务中心只是东湖区11个街道便民惠民服务中心的一个。为切实抓好便民服务,东湖区率先在街道一级创建便民惠民服务中心,并以此为平台,进一步改进干部作风,提升工作效能,延伸服务手段,积极服务辖区群众;制定下发了《东湖区便民服务承诺项目表》,要求全区22个具有相关职能的单位上报便民承诺项目,做到项目明确、为民办事有时限、有为民办事的电话、有为民办事的责任人;同时,该区还加强了对便民服务承诺项目单位开展工作的检查,检查项目涉及影响居民群众生活出行的化粪池满溢、沟管堵塞、道路盖板缺失、侵民扰民行为等。据统计,该区自建立街道便民惠民服务中心以来,共接受群众咨询1000多人次,受理群众诉求400多件。
提升便民服务只是东湖区转变作风,提升效能的缩影。在开展“机关效能年”过程中,东湖区还严格按照“两集中、三到位”的要求,规定凡有多项行政审批事项的部门,在不新增人员编制、内设机构数的前提下,各部门行政审批科室成建制进驻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受理、办理本部门的审批事项;积极推进网上审批工作,凡行政许可项目能实行网上审批的,一律实行网上审批,并逐步实行四级联网;积极推进电子监察工作,将行政审批纳入电子监察系统,实行“行政审批网上化,行政监察电子化,市、区电子政务一体化”,对行政审批事项的管理、承办、批复、办结和告知等各个环节实行全程监控。
“在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中,我们将今年的效能任务分成9大项38个小项目,分解到各个单位,并落实到个人;建立了效能工作台帐,将日常工作进行实时记录,为年终考评提供依据。下一步,我们还将对机关效能工作的规章制度进行规范统一,将便民惠民举措汇编成册,以效能的提升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东湖区纪委副书记周春雷这样说。(洪效轩 本报记者 王小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