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安徽省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推进会在铜陵召开。会议紧紧围绕全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安排布置了今明两年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任务,开展规范化的乡镇综合信息服务。
众所周知,安徽省是气象灾害多发的省份,每年因暴雨、雷电、大风、冰雹等引发的山洪、泥石流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渠道不畅,已成为防御的薄弱环节。建立和发展乡镇信息服务站,有利于气象信息服务网络延伸到基层,有利于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强化到基层,是做好基础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重要环节。
2006年,安徽省气象局率先在铜陵市启动乡镇气象站试点工作。三年多来初步建立起农村灾害性天气预警系统,培育出一批乡村气象信息员,引导广大农民避开天气影响,合理安排农事开展农业生产,有效地避免了恶劣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据铜陵市气象局副局长徐进介绍,全市在每个乡镇都设置了气象信息站,每个村也设立气象信息点,所有信息站和部分信息点都安装了气象电子显示屏,24小时工作,如遇到灾害性天气可自动报警。气象部门还和通讯公司合作,把所有村支书、主任和农民的手机号码收集归档,向他们发送免费的气象短信。
今年2月至3月期间阴雨天气持续20天左右,较往年要偏多近五成,当时正值油菜等农作物的田间管理。西湖镇气象站接到铜陵市气象局通过电子显示屏及手机发来的信息,又通过电话和手机传送到各村,由于广大村民提前做好准备,及时排除内涝,并没有产生大的影响。“像这样的例子还很多,”西湖镇的乡镇气象信息员崔红蕾说。
朝山村去年年底装置了气象信息播报系统设备,村支部书记汪祥友说:“现在我们村里有大喇叭和显示屏,每天播报天气预报,了解气象信息很方便。镇里也经常会给我们提供《信息手册》,什么销售价格、市场行情、防御措施,我们收到后就张贴在每个村民组和一些醒目的场所,让村民们都能及时掌握这些信息。可以让村民很好的安排农业生产,大家都特别喜欢呢”。如今,对于铜陵市各乡镇的村民来说,各个村镇的大喇叭里每天都会两次传出指导农业生产的气象信息,每天下地干活前和收工后观看气象电子显示屏上的信息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一个“土洋”结合的立体化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平台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铜陵市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只是安徽省气象部门推进农村公共气象服务工作的一个“缩影”。试点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省气象局正在全省大力推广“铜陵模式”,并进一步充实农村信息服务内容。
由安徽省信息办、省农委、省科技厅多部门合作,省气象局实施,以安徽农网、安徽先锋网等信息平台为依托,实行“多站合一”,建设安徽省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全面提高安徽农村防灾减灾、农村信息服务能力。
提高农村信息服务水平是加强农业信息化和建设现代农业的基础。实现农村信息化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没有农业信息化,就难以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信息化的核心是农民的信息化,只有千万农民掌握信息,农业信息化才能发展。安徽省气象局局长翟武全要求各地气象部门切实增强推进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加强安徽省农村综合信息服务能力建设。(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