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财务信息化进行到底
来源:中国会计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江苏省电力公司(以下简称江苏电力)的信息化历程和实践,是以会计信息化为基础,财务信息化为核心,实现公司全面管理的信息化。”江苏电力总经理费圣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用精炼的一句话道出了该企业财务信息化的实践论和方法论。

江苏电力作为一家拥有上千亿资产的省级电网公司,在全面推进财务信息化、以及财务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的全面融合方面已远远地走在了前面。

从会计信息化到财务信息化

“要实现财务对企业管理的统筹作用,就必须要有一套高效的财务管理系统。”费圣英一直认为,财务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要以信息系统建设为手段强化财务控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由江苏电力自主研发的FMIS(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

江苏电力的会计信息化早在1992年就已开始,最初使用的是较为成熟的电算化软件。1995年起,公司系统开始自主研发可在全系统运行的财务软件,一方面提高了各单位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减轻了会计核算工作量,另一方面提供了关于公司经营管理更为全面的财务信息,方便了省公司的总体控制和全局管理。

在不断实践中,江苏电力又探索出了“预算管理、内部控制、会计核算三位一体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推动了核算型会计信息系统向管理型财务信息系统的进一步延伸。公司在核算型信息系统的基础上,纳入基于预算管理、流程控制的全面管理,形成全面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FMIS采取模块化的开发模式,包括核算模块、管理模块和预算控制模块三大类,它们分别实现会计核算、业务管理和预算管理的功能。

以信息系统为手段,江苏电力又进一步实现了会计信息的集中和标准化管理。

从今年1月1号起,江苏电力下辖的市县公司全部取消会计账户,实现了全省所有单位的‘一本账’核算模式,全省近100家财务单位用统一的标准在一个数据库账套内确认得出结果唯一的会计数据,从而会计核算效率和会计信息质量都大幅提升。

“以前我们一百个分公司都要做报表,现在不需要了,核算效率大为提升。” 费圣英向记者诠释了“一本账”给公司管理带来的巨大改善。

基于FMIS的财务内部控制

江苏电力有着严格的预算管理,对资金的管理要求非常细化。根据规定,其下辖的市县级公司,20万元以上的资金需求需要提前一个月上报,20万元以内的需要一周以内上报。江苏电力的13个市(地级)供电公司、58个县(区)供电公司等分公司的资金预算管理全部都是通过FMIS实现。基于FMIS平台,公司预算控制、资金管理、财务分析等各方面的财务管理职能都得以在系统中运转实现。

记者注意到,该系统对公司的所有经济业务活动都进行了详细分类,并通过统一预算项目实施全面的事前控制;公司的大额资金支付,都是通过系统将相关信息流转到公司管理本部后集中实施;基于集中统一的财务信息数据库,可以实时获取各基层单位的基础会计数据并进行分析,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支持。

在从核算型系统向管理型系统逐步延伸的过程中,FMIS将内部控制管理规定中的部门职责、标准流程、政策法规、权限金额等一系列内容全部“固化”在系统程序中,从而达到内部控制标准对各项经济业务约束的“自动”实现。

“如果没有按照规定时间提交预算,就不能发生任何开支;如果支出超出预算,进程就会受阻。程序和标准的固化使得不符合要求的申请无法顺畅流转,这就是刚性管理。” 在费圣英的介绍,记者已然感受到FMIS的运用已经实现了公司对经济活动从点到面、从静态到动态的全方位控制。

各系统和谐相融

在江苏电力17楼的客服中心,记者看到,一套反映企业全面管理的中枢系统正在有条不紊地运行。该系统包括了公司财务会计、生产、物流、营销、人力资源等21个子系统,各部门可以即时、方便地调取各个系统的资料。这得益于江苏电力自主探索实践的“集中集成”的信息化之路。

“企业信息化必须将财务管理系统与企业其他管理系统整合在一个平台上,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江苏电力是通过‘集中集成’实现这一目标的。” 费圣英告诉。

费圣英所指的“集中集成”包含两个层次的意思。首先是将原来分散在各单位和部门的信息系统集中起来,组成公司一体化的信息系统,从而实现“硬件集中”。其次是“软件集成”,构建一个公司统一的信息交换集成平台,并分别实现各系统与信息交换集成平台的信息集成。

“各系统之间相互并联,即便一个系统出现问题,信息平台上的其他系统仍可以正常运行。”费圣英认为,各系统的全面融合,进一步强化了财务管理对公司经济业务的直接控制,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搭乘信息化的翅膀,江苏电力实现了企业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并且还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我们的目标是,在不久的将来借助信息化的手段让企业的全部信息都实现阳光化透明化,最终接受整个社会的监督。”费圣英向记者描述着江苏电力信息化未来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