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记者登录沧州党建网,看到该市第24期“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简报。
发表日期为2009年4月22日的这期简报介绍:去年以来,任丘市依托行政服务大厅,借助科技手段,投资300万元建成“五个信息化平台”,实现了行政权力信息化监控机制和管理体制的创新,推动了“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深入开展。“网上信访平台”便是五个信息化平台之一。简报称,任丘在全市“19个乡镇、办事处、开发区,市直各部门建立了覆盖全市的信访工作局域网”,市信访局可以“通过网上受理群众投诉举报,网上答复处理结果”,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表达诉求”。
当天,记者随机走访了该市的一些乡镇,对这一创新举措的落实情况进行暗访。
在任丘市辛中驿镇镇政府门前的街道上,记者接连向3位村民询问是否知道“网上信访”,村民均称“不清楚”。在该镇信访办,记者请工作人员登录“网上信访”系统,工作人员为难地说,网址和密码只有信访办主任知道,今天他恰巧不在,所以无法打开。而且,该镇的信访量数月来一直为零,所以“网上信访”事实上也没有启用。
记者随后来到相邻的石门桥镇。在镇政府办公楼前,刚好遇到两位前来反映宅基地问题的上访村民。记者问他们是否知道“网上信访”,二人均表示“不知道”。在镇政府办公楼一层的便民服务中心,记者问起“网上信访”,只有一位工作人员称“听说过”,但是主管信访的镇领导回家奔丧去了,别人也不知道网址和密码。该镇一位镇领导直言,“这个我们还没开始搞”。他透露,北汉乡和七间房乡是任丘市的便民服务中心平台建设的试点乡,他们有可能已经开展了这项工作。
上午11时30分,记者赶到北汉乡。设在乡政府大院里的便民服务大厅备有几台电脑,民政、社保、计划生育、发放家电下乡补贴等事务都可与市里相关部门联网办公。在这里,群众可以直接办理婚姻登记、新生儿出生证明等许多原来要到市里去才能办成的事。
通过局域网,乡信访办主任史志华熟练地打开了“任丘信访电子监察系统”,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成功进入系统。记者看到,这个“网上信访”系统具备接访登记、案件管理、案件办理、案件搜索、督察督办、发件管理,以及随时浏览和查阅市信访局的各类公告等多种功能,民情上传、政情下达均可实现。
该系统显示,2009年5月7日任丘市信访局交办给北汉乡一起信访案件,责成该乡于2009年7月5日前办结。网页上信访人姓名、案由、批转时间、限时办结时间等显示非常清晰。
史志华说,其实该乡在日常的信访排查中早已发现了这个案件,并已准备对其进行调查和调解了。“网上信访”开通后,这位信访者的诉求其实完全可以通过这一渠道直接上传给市信访局,而不必大老远跑到市里去。
据史志华介绍,该乡已通过包村干部宣传、村广播介绍等方式对“网上信访”进行了宣传,但由于信访系统今年5月1日刚刚开通,可能群众对其了解度还不够。
记者感言
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表达诉求”,坦诚地讲,记者看到任丘市“网上信访”的工作简报后,由衷地为这一创新举措高兴,从该市的试点来看也确有效果。但在暗访中,记者感到“工作简报”某种程度上还是“言过其实”了。一来“网上信访”还没有全面铺开,二来这项服务群众的举措很多群众还并不了解。总之,“工作简报”与“工作落实”之间还存在一定反差。
这种反差实际上反映了“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中需要警惕的一类现象。转变作风不能只想着汇报给上级看,还要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变化。是干完了再说,干实了再汇报,还是先总结汇报再去落实,实际上也是一个干部作风问题。在“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中,有一些地方和干部认为“转变不转变,汇报很关键”,于是在简报、汇报上做的文章多,在落实上下的功夫反而少。省委书记张云川同志多次强调,要在群众的感受中评价作风转变。我们真诚地希望,更多的转变作风好举措能从“工作简报”走向“工作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