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徐锋
广州有条件在国内率先驶入信息高速公路的快车道。但打造“信息广州”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打通“断头路”、消灭“信息孤岛”。
不管身在地铁,还是在小区花园,打开笔记本电脑或手机,立即免费接入高速互联网;键入“企业注册”平台,在线提交申报材料,便可完成新公司注册手续;点击“车辆管理”平台,几秒钟就可搞掂驾照换证手续;关上电脑前,通过网上远程控制软件,你还可顺便打开家里的空调……
这种梦幻般的图景,在不远的将来,有望呈现于广州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日前,广州作出了《加快“信息广州”建设的意见》,从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全省“首善之区”的高度,描绘了打造“信息广州”的喜人蓝图。
信息化是城市现代化的制高点,中心城市以信息化比高低。今日世界,“数字城市”不是一个陌生的字眼,在新加坡、日本、欧美很多国家,早已成为现实。高度的信息化、全面的人性化,其发达程度令人惊叹。所幸,信息科技最大的优势,便在于落后者能以“后发优势”迅速实现赶超。广州有条件实现这种赶超,在国内率先驶入信息高速公路的快车道。
城市的信息化、数字化,须明确一个根本理念——服务于人。科技以人为本,唯有嵌入城市发展、人的发展之中,“信息广州”才能超越口号,找到依托。去年,广州市44个部门实现数据交换共享,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办理率达71%。如何扩大网上办理范围,并将剩下的29%补上;如何将一些政府部门的网站从现在的“安民告示”变成老百姓真正能办事的窗口,恐怕首先要做的不是修饰网页,而是在理念上来个“急转弯”。
在信息化程度居亚洲翘楚的新加坡,通过电子服务申请组建一家新公司,只需2个小时和200新元;其电子政务体系,可提供1600多项政府在线服务,大大缩短了市民和企业办事流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斯为鉴矣。我们憧憬着,在广州,公共服务也能安上一对信息化的“风火轮”,从而跑得更快、更欢。
打造“信息广州”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打通“断头路”、消灭“信息孤岛”。唯有各种“子系统”的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才可能打造一个信息通畅的数字城市。新加坡的安微尼亚山医院给了又一个范例——在这里,看不见排着长队的、焦躁的病人和家属,医院工作人员轻点鼠标,病人的诸多个人信息便从政府公共数据库自动导入医院系统;病人出院时,庞大的后台数据运算同时进行,账单中由保险系统支付的部分会自动扣除,医院会与保险公司结算,病人不用自己垫付和操心找保险公司。
广州在城市信息化共享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一些“系统内”的数据共享相对成形,不同“系统间”的数据共享也已起步。但空间还很大,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与新加坡相比,我们“不同系统”的医院,病历至今尚未互认,遑论数据互联、共享;又如,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三网合一”的进程有待加快。如何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并网”,广州大有可为。
2010年亚运会,为广州实现“高度信息化,全面网络化”提供了一个绝佳契机。抓住这一契机,让广州插上信息化的翅膀,城市发展会进一步提速,广州人的生活将更加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