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适合自身的会计信息化模式
来源:中国会计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作者:周智涛  
  
 
  “中国会计信息化已经走过了30年,现在该是总结会计信息化理论体系架构的时候了。”在中国会计学会第八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上,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杨周南教授表示。

  TMAIM的体系架构五要素

  在大会的主题演讲中,杨周南重点提出了会计信息化五原则,并从信息化工具论和环境观、信息化的发展阶段论和共生观、信息化的IT生产力悖论和IT风险治理观、信息化的重组论和资源优化观、信息化的不对称论和博弈对策观进行了探讨。

  她详解了会计信息化TMAIM(TheoryMethodologyApplicationImplementationManagement)体系架构是由会计信息化理论体系、会计信息化方法学体系、会计信息化应用体系、会计信息化实施体系和会计信息化行业和社会管理体系五个要素组成,并以系统科学、管理科学、会计学、组织学、社会学、信息科学、信息工程学、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等学科为主要理论依托,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技术,以信息平台为主要工具所构成的统一体。

  上述五个要素各自有其独立的内涵和外延,它们之间还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了研究会计信息化的有机整体。杨周南指出,TMAIM体系架构的提出旨在从理论方法、应用等多个视角来探索会计信息化的内涵和外延,为会计信息学和会计信息资源学的创建提供一个研究框架和思路。

  发展阶段论和共生观

  在论述信息化的发展阶段论和共生观中,杨周南强调了需要反思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教训。因为经验表明,由于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特别是企业内部环境的不同,企业在实施信息化时应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信息化模式,或者确切地说,企业管理基础和技术基础决定了企业能够建立和应用怎样的信息化模式,信息化模式应该与企业的管理基础和技术基础相适应,这就是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论共生观论点产生的核心背景。所谓信息化发展阶段论的共生观是指,由于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差异,在同一个社会中,处于信息化不同阶段模式的组织在当前和未来漫长的信息化发展道路上将同时存在。

  杨周南认为我国会计信息化经过了30年的发展,多数企业已进入或完成了会计信息化的部门级集成阶段,其中有一部分企业正在向或完成了向会计信息化第二阶段的转换,但不可回避的事实是,有不少企业在转换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阻力,从而使其举步维艰,当然也有少数企业已开始步入信息化的更高发展模式。

  总之,信息化发展阶段论的共生观理念充分揭示了信息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多态性、动态性和相对平衡稳定性等特点。企业在实施信息化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规划信息化的战略和策略目标,选择正确的信息化发展模式。

  而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仅仅简单地通过引进信息技术直接模拟手工业务处理方式和处理流程,或将传统的管理方式照搬到计算机平台上,实质上是用计算机固化了落后的操作方式,往往只能取得局部或有限的改进,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业务运作与管理的重复或割裂,IT应用也达不到预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