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主任李伏安:
周静雅
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和教训至今仍有不同观点的探讨,但危机爆发后引发全球经济大地震是不争的事实。中国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主任李伏安在出席2009陆家嘴论坛“金融监管:危机之后的新思维”时认为,全球对系统性风险关注不够是引发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由此“未雨绸缪”,鉴于中国也缺乏系统性风险管理的政策和标准,李伏安建议,中国应成立专门机构研究和监测系统性风险。
何谓系统性风险,李伏安解释,如现在美国金融业面临的危机,“有一家两家倒闭是机构本身的问题,如果所有的机构都面临倒闭或者面临很大的挑战,就不是一个机构的问题,而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
李伏安认为,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措施,从宏观上非常必要,但另一方面由于各地经济基础不同,可能导致系统性风险的发生。“现在很多省都在兴建高速公路,虽然长期看对基础设施的改善是有好处的,但短期看三年五年内绝对是不赚钱的。如果这三五年的现金流断档,导致金融机构大面积出现流动性问题,可能就会引发危机了。而这就是系统性风险要监管的内容。”李伏安如此举例介绍。
而市场并不能有效评估系统性风险,李伏安认为,这是由于以下三个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是定价体系有问题,市场对系统的评估标准、评估原因没有形成共识,没有统一的政策,导致产品在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着很多工作要做。
其次是系统性风险监管的一些原则没有机构去确定。“全球都在讲流动性泛滥,但整体的风险该如何控制?我们的杠杆率应该控制成多少?哪些机构来控制?”李伏安说,这些问题在中国都没有部门在承担这样的责任,也没有政府授权或者委托给哪个部门去做。
再次是集中度的控制,市场上信息的一致和透明度不够。“现在很多企业在发债券、发股票、发中期票据、从银行贷款,还同时境内外上市……”李伏安认为,同一个机构提供给不同市场的监管主体和参与者的信息,并不一定都是一致的,而这正是系统性风险监管中面临的挑战。
因此,李伏安建议,在目前的情况下,应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尝试评估系统性风险,宏观监控部门也应该尝试做一些系统性的评估报告,从金融和经济的角度去监测系统性的风险。
但具体由哪个监管部门来从事这项研究评估工作,李伏安认为,应由国家统一来进行,而且这个机构更强调其专业性而不是权威性。因为目前我国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每个部门的专业化和管理信息化程度都不够进行这样的监测。“单独一个监管部门来做这个机构,或者制定这样的机制都是无效的,必须要有系统人的看管、预警和提示。”李伏安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