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
来源:求是 更新时间:2012-04-1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要“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医药卫生信息化是全面的、整合的、动态的医药卫生和国民健康网络信息体系,主要包括个人健康电子档案、医院信息系统和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系统等。通过医药卫生信息化,可以跟踪居民健康和治病的历史,可以监控医院的服务和管理,实现无病早预防、有病合理治疗。可以说,医改近期的五项重点工作都离不开信息化建设。如果我们能在医药卫生信息化方面抓住机遇、夺取先机,对于在医疗卫生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将产生深远影响。

(一)从短期看,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有利于保增长、扩内需、促就业,有利于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迫切问题。美国总统奥巴马当选后就宣布实施健康信息化计划,即在5年内,通过标准化和电子化全民健康信息系统,改革美国医疗卫生体系,实现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的目标。哈佛大学等研究机构认为实施这一计划在5年间至少需要投入750亿美元到1000亿美元,估计将创造21.2万个就业机会。这将是奥巴马经济刺激计划中的优先部分。美国政府的这一计划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启示。

(二)从长期看,医药卫生信息化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医改的关键环节,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手段。计划经济模式的主要缺点在于计划者无法掌握充分的信息。而信息科技使这个问题从技术上得以解决。信息化的医疗卫生系统可以实现系统内多家医院信息的互联互通互享,便于监管者和患者进行评价和监管,从而有效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效率和公平,直接让老百姓受益。

作为后发国家和人口大国,我国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具有独特优势:

第一,制度优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互享,发挥显著的规模效应。第二,时机优势。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当前的金融危机深刻地揭示了西方社会的危机、西方制度和发展模式的缺陷。如何在我国丰富的实践和探索基础上,开创科学发展的新模式?信息化是最佳手段之一。第三,国情优势。我国是人口大国。信息技术的特点是,使用的人越多,规模越大,成本就越低,效果就越显著;我国信息技术的普及与世界同步快速发展,甚至超越一些发达国家;我国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机制,大多还在建立的过程中,转轨的成本较小,历史负担较轻。第四,文化优势。中国文化全面、整体、系统、和谐的认知思维与信息网络技术基本一致。

但是,我国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主要包括:

第一,缺乏顶层设计。标准一致、互联互通互享是信息系统发挥作用的关键。因此,政府的统筹规划和整体设计,是信息化成功的关键。我国很多医院都独自开发了临床管理信息系统,但都是一个个“信息孤岛”,既浪费了开发成本,也没有实现互联互通。第二,重技术轻管理。信息化不仅仅是标准化和电子化,更是管理手段和体制机制的创新。目前,我国信息系统的开发普遍存在重技术(硬件)轻管理(软件)的倾向,没有真正建立新的机制、新的运作和管理模式。

当前,我国正处于医改的关键时期,应把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作为当前解决医疗卫生领域一系列问题的重要抓手,实施全民健康档案电子化工程和国家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工程。

(作者李玲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