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益聪
记者从邯郸市信息产业局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市98.9%行政村、99%自然村通电话;100%乡镇能上网,已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提前半年完成了工信部安排的建设任务。
据了解,年初工信部下发《关于2009年度实施“村村通电话”工程推进“信息下乡”活动的意见》,要求在今年内“基本实现已通电地区村村通电脑、乡乡能上网”。我市作为国家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单位,市信息产业局按照“完善设施、搭建平台、信息服务”的“村通工程”三步走策略,有计划、分步骤实施农村信息化项目。
市信息产业局组织、推动我市通讯运营商,完善通信基础设施,开展农信机、政务通等一批设备的普及、利用;积极完善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在5个大型农贸市场建立了农村信息化体验中心,在50多个具有一定的产业辐射能力的特色村建立农村信息服务示范站,免费为农户提供信息查询与服务;大力推进“信息下乡”活动,在完善健全农村通信设施及农村信息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健全涉农信息的采集、上传、发布机制,收集农民资料近万条,接待农民咨询三万人次,受到农民群众的广泛好评。同时,与农业科研单位、农贸市场、通讯运营商合作,以信息化大篷车为载体,实施科技下乡、信息下乡、服务下乡活动,定期组织全市范围内的农村信息员及农户培训。
市信息产业局负责同志说,下一步,农村信息化建设以基础电信企业为实施主体,实施信息内容、信息服务和信息终端进乡入村,实现“四个一”,即一乡建一个信息站,一村建一个信息点,一乡建一个信息库,一村建一个农副特产品信息栏目。通过“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模式,发动社会多方力量,扩展服务三农的涉农信息平台,加大远程农业技术培训、劳务输出、农产品的网上物流、远程技术培训,做出邯郸的特色,缩小数字鸿沟,减少城乡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