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审计机关审计信息化建设刻不容缓
来源:审计署网 更新时间:2012-04-13
 

  

        安徽省审计厅县级审计机关作为最基层的国家审计机关,自成立以来,在当地党委、政府及上级审计机关的双重领导下,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不断拓宽审计领域,充分发挥了审计监督在维护财经法纪、加强廉政建设、促进依法行政、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等方面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及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县级审计机关面临的审计环境、审计对象等发生了重大变化,县级审计的发展问题引起了审计署及安徽省审计厅的高度关注。为此,省审计厅连续两年将县级审计发展趋势列为科研重点,着力推进县级审计机关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现仅就县级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谈几点粗浅的看法。本文认为:县级审计机关审计信息化建设刻不容缓。

  一、

  县级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会计电算化普及,尤其是财政、税务等部门开始大面积使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各项管理。2002年5月,审计署正式启动“金审工程”标志着全国审计机关大规模信息化建设的开始,并于今年七月印发了《地方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指导地方审计机关的审计信息化工作。审计的信息化建设对于利用现代化科技、节约审计人力及资源、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等方面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从审计署到地市级以上审计机关的审计信息化工作已经全面展开,而县级审计机关则相对滞后。许多县级审计机关因资金、人员及思想观念等因素影响从未涉足,也无能力涉足计算机辅助审计及审计信息化管理等领域,近年来,审计署一直要求把“人、法、技”建设作为审计机关最为关键的也是当务之急的基础性工作,而作为最基层的县级审计机关这种基础性工作因其滞后而显得尤为迫切。

  二、县级审计机关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审计信息化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会计电算化得到迅速普及和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改变了会计信息存贮方法、核算形式及内部控制方式,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人员必须要了解和审查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处理功能及其内部控制,以证实其会计事项处理的合法性、结果的正确性及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也把信息化建设当作大事来抓,各地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活动已逐步实现电算化,并纳入会计核算中心进行核算。审计人员若不掌握计算机审计技术,将无法获得被审计单位财务资料,更不会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工作,这就要求审计机关必须转变审计方式,提升审计手段,不断扩大计算机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积极尝试计算机辅助审计。2、审计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审计人员素质,解决县级审计机关事多、人少局面的有效途径。当前,一般县级审计机关绝大多数人数在10—20人之间,在“精简机构,压缩编制”的大前提下,大幅增加县级审计机关人员编制,大量引进急需人才均不现实,县级审计机关事多人少的矛盾,不可能通过扩张式增加审计人员来解决,而改进审计技术方法,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通过适当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逐步实现办公网络化、自动化,做到审计资源共享,利用计算机审计,达到完善管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通过在强力推进审计信息化过程中加大对审计人员的培训,进一步促进了审计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使广大审计人员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提高工作效率。3、审计信息化是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保证随着审计工作影响的不断扩大,审计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依法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的呼声越来越高,审计署今年制订规划,逐步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这样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结果越来越在意,审计风险不断加大,这就对我们审计工作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结论必须越来越准确。而与之同时,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信息量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复杂,信息处理手段越来越高超,相应地要求审计信息化建设必须符合时代的要求,要求审计人员能够熟练地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手段,从事审计工作,并且通过审计信息化建设节约人力资源,更加有利于完善审计复核审理制度,建立审计二级复核机制。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4、审计信息化建设是构筑反腐倡廉体系的有效环节审计信息化将使审计工作发生三个转变,即从单一的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后审计与事中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静态审计转变为静态与动态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现场审计转变为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相结合。通过联网审计可以对老百姓关注的热点事项、重点部门、重点资金可以进行经常性的审计监督,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方面的作用,同时,审计信息化建设可以更进一步规范审计行为,更进一步完善审计内控机制,推动审计机关党风廉政建设的健康发展。

  三、县级审计机关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1、提高认识,增强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自1999年起以来,审计署就把审计机关的“人、法、技”建设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各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和审计人员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目前,县级审计机关因为各种因素的制约,审计手段仍以手工审计为主,信息化整体水平较低,对如何运用审计信息化手段,如何更新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以适应和促进审计信息化建设等问题上,依然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存在着畏难情绪。因此,县级审计机关在审计信息化建设问题上,首要问题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感,克服各种困难,努力实现审计技术手段的现代化。2、加大对计算机设施的投入,加大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要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加大对计算机、复印、打印等设备的投入,夯实硬件基础,同时,加快局域网建设步伐,建立审计数据库,实现审计资源互通共享。但目前的情况是,县级审计机关用于购置计算机等专项拨款不仅数额小,而且发展也不平衡,难以满足审计事业发展的需要,针对这一现状,首先县级审计机关应争取当地政府支持,多方筹集审计信息化建设资金。同时,建议省审计厅可否比照全省司法系统争取省级财政专项拨款,确保县级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的最基本需求。其次,加大对县级审计机关审计人员计算机知识、信息网络技术及会计电算化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审计人员计算机审计水平。3、建议充分发挥市级审计机关在审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枢纽作用,增加对县级审计机关的指导力度。因为县级审计机关受人员限制,计算机方面的人才较少,在沿海一些较发达地区实行计算机辅助较早的地区,基本上实行“1拖N”方案,即系统设置在地市级审计机关,县级审计机关部署远程终端,以便减少县级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和管理成本,建议在审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能够做到地市级与县级审计机关的网络对接,尽量减少县级审计机关在人力及资金方面的成本,做到资源共享,增强市级审计机关对县级审计机关在业务、技术等各方面的指导力度,提高县级审计机关审计人员的信息化工作水平。4、树立以应用为重点的观念,推广已经审计系统评审的审计软件的应用,全面推动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国家标准在各地的应用。作为县级审计机关既无必要、也无能力进行软件的自主开发,所以更应确立以应用为重点的观念,推广已经审计系统评审的审计软件的应用,切实发挥信息技术在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和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同时,以审计署为主要起草单位的《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国家标准已于200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使审计软件可以方便、顺利地获得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电子数据,提高了审计质量和效率,作为最广大的基层审计机关更应积极推动这个国家标准,在本地区范围内的被审计单位实施,以获得真实、完整的被审计单位财务数据。(作者:安徽省太湖县审计局周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