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电子政务建设有喜有忧
来源:河池日报 更新时间:2009-07-24

   6月2日,市政府办公室的蓝勇和往日一样,将我市的政策性新闻以及政府公告发布在市政府网站上。作为政府网站的管理员,这是他每日必行的工作之一。

    这家点击率达66万次左右的市政府网站,从2004年改版至今已运行5年。从2004年河池铜鼓山歌艺术节到2009年六宜高速公路开工,5年里,它逐渐成为人们了解河池大事的重要途径。

    这仅仅是河池市政府部门电子政务建设的一个缩影。所谓电子政务,就是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而河池电子政务这条沟通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群众之间的纽带,在这5年中大放异彩,同时,由于发展的时间并不长,尚在“襁褓”中的河池电子政务建设的“短板”也初露端倪。

    G2G流光溢彩

    河池电子政务建设的流光溢彩,主要表现在政府间电子政务上。

    政府间电子政务,也被称为G2G,这是电子政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最明显的优势之一便是无纸化,由于政府行政程序的必要性,使得政府间公文的传输往往需要大量的纸质资源,但电子政务借助电子信息技术实现公文制作及交换、传输的无纸化。

    2007年,我市建成“河池市无秘级公文传输系统”,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党政机关1200多家单位安装了这一传输系统。两年多来,全市所有的政策下达、公文传输都由此传送,公文无纸化传输的局面由此划开。

    无纸化行政有助于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减少公文差错,这一优势使得电子办公深入人心,并没有确切的统计数据表明电子政务所带来的变化。2008年,市机要局对市直有关部门以及县级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表明,八成以上的工作人员认为,电子政务建设对于资源的节约和政府工作效率的提高居功至伟。

    除此以外,即时性也是政府间电子政务的又一重要特点之一。

    “以往政府公文由市一级往乡镇一级传输时,中间由于程序繁琐,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但河池市无密级公文传输系统建成后,通过电子传输,一瞬间便能完成所有公文的传输。”蓝勇说。

    电子政务所带来的优势绝不仅限于此。政府部门之间信息的共享更有助于公民行为的规范管理。

    部门网站成了“老皇历”

    电子政务建设是必要的。

    自治区社科联专家李新富表示,在数字化的今天,政府部门的职能正从管理型转向管理服务型,政府部门的信息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传输,因此,政府部门应努力通过网络开展工作,以适应未来信息网络化社会对政府的需要,但我市电子政务建设却并不均衡。G2G,即政府间电子政务正大步向前,但被称为政府与公民间的C2G电子政务建设却大为滞后。

    政府与公民间电子政务往往以部门网站作为最主要表现形式,政府部门将政策、部门动态等许多内容放在互联网上,居民通过网页了解政府部门的信息。但就我市而言,部门网站建设的滞后拖了全市电子政务建设的后退。

    据统计,在河池市政府门户网站上所列出的35个政府工作机构中,仅12个部门建有相关网站,23个部门没有任何网站和主页。在这些有限的已建有的部门网站上,数家网页信息更新至2007年为止,有的甚至更为久远,这些网站成了“老皇历”。

    李新富表示,信息的即时性是电子政务建设最重要的特性之一,因此,政府部门对信息的及时发布是十分必要的。

    除此以外,不仅仅限于网站建设,即便在现有的全市政府部门之间政府公文的传输软件上,不少部门由于观念老套,在传输公文完成后,仍将公文打印出来进行下发,这使得纸资源并未得到有效节约,无纸化这一特性并未完全显现。

    “我市电子政务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不少部门并未完全适应,但总体而言,我市电子政务建设已取得较大成效,且正处发展阶段,将得到进一步完善。”蓝勇表示。

    (本报见习记者 夏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