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0年底,我国将实现所有政府机构网站都对外公开。日前,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国家政务外网的建设目标:要求力争到2010年底前,基本建成从中央到地方统一的国家政务外网;横向要连接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等各级政务部门,纵向要覆盖中央、省、地(市)、县,满足各级政务部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需要。
20年电子政务发展史
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中央和地方党政机关开始建立内部信息办公网络,是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最初级阶段。随后由广东南海等电子政务试点再普及到全国。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就明确要“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治理体制”。
据新华社报道,截至6月9日,由国家信息中心承担建设的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一期工程建设任务已基本完成。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中央城域网目前已连接48个中央政务部门,中央广域骨干网已连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建设兵团的地方政务外网。
超六成中央网站及时更新
昨日,南都记者对新华网上公布的国务院组成部门等88个中央单位的网站统计发现,有中央单位57个都能很好地及时发布信息,占了总数的近65%。如卫生部、人民银行等网站,做到信息透明详尽。其中,商务部处理群众留言、部长信箱等多达5万多项。
在8个中央单位中,有13个网站更新不及时,如科技部、国家航天局、国家外汇管理局等经常10天、20天才更新;国家原子能机构最近的新闻也是半年之前的。有7个没有主页,有11个网站在昨日20时至21时期间不能浏览。
各地政务外网发展不均衡
记者发现,各地政务外网发展还不均衡。起步较早的北京、江西、浙江、广东等已覆盖到县,并已经开始承载中央和地方的业务应用。
以做得比较好的广东为例,广东省政府机构的46个部门中,能做到更新及时的有34个,占了近74%。如民政厅、卫生厅、建设厅、交通厅等网站内容完备、信息及时。其中广东省政府侨务办公室的门户网建设成为提供服务的综合信息门户,比较完善和具有借鉴意义。
记者发现,“首都之窗”、“中国上海”、“中国广东”在线办事速度很快,项目也很广泛。
而在经济欠发达的西藏、陕西政务外网平台尚未建成,目前可以通过临时过渡网络来满足一些中央部门在地方的业务需求。
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产业司顾大伟副司长日前表示,从目前中央部门的业务需求调查情况看,有59%的部门业务需求要到地(市)一级,有46%的部门业务需求到县一级。地方政务外网的建设是国家政务外网建设的关键环节,任何一个省市建设滞后,都会影响到国家政务外网整体效益的发挥。
打造24小时在线服务
于1981年就开始实施电子政务建设的新加坡堪称全球电子政务的典范,它建成全球最发达的电子政务系统,因此新加坡政府运转高效也是全世界闻名的。该国政府的中心站点有一个统一地24小时不间断地接受用户反馈的事务处理系统,用户发往政府各个部门的意见、建议、反馈等都通过统一格式进行。目前,电子政府可以为新加坡公民提供200多项以上的服务。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闵大洪研究员接受南方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近年来推行电子政务外网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打造阳光政务奠定了基础。
他表示,政务网络仍处于正在建设的阶段,未来是要建立一个“电子政府”,政务外网上可以提供24小时在线服务。
本报记者 杨章怀 实习生 甘泉 发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