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八个坚持”拓宽信息化道路
来源:咸阳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更新时间:2012-04-14

 

    近年来,咸阳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信息化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咸阳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实施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牢固树立创新为先、服务为本、应用引领、多策驱动的发展理念, 坚持以电子政务建设为抓手,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着力抓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政务网站体系建设、电子政务平台建设、信息产业、信息网络安全、行业信息化和信息化宣传培训等工作,全市信息化建设步入发展的快车道,信息化综合效益进一步显现,有力地带动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2005年咸阳市被批准为国家显示器件产业园,成为全国首批31个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园之一。近年先后荣获中国电子政务政府上网工程综合服务奖、中国电子政务政府上网工程应用示范奖、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中国信息化建设杰出贡献单位、全省信息化工作先进市等荣誉。

    一、坚持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采取领导带动、行政推动、宣传鼓动、真情感动、项目拉动、利益驱动等措施推动工作,加速了信息化发展,提升了信息化发展的境界。2003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加速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进程,构建西部强市的发展战略,有力地推动了信息化发展。党的十七大提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战略,将信息化摆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按照这一精神,咸阳市将信息化作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把信息化建设同经济建设一起摆在重要工作位置,统筹安排,协调推进,使之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定位更加准确,提升了信息化发展的境界。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快全市信息化发展的决定》,定期研究解决信息化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每年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召开全市信息化工作会议,印发全市信息化工作要点;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市人大、市政协定期对信息化工作开展视察和评议,促进了全市信息化发展。在如何务实推进信息化建设上,咸阳市组织开展了多层次的调研活动,召开了加快咸阳市信息化进程理论研讨会,编制完成了全市信息化“十五”和“十一五”规划,确定了全市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发展重点及工作措施,理清了信息化发展的思路。

    二、坚持“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强化领导、理顺体制,形成了一个领导小组、一个主管机构、一个中介服务机构,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和企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市上成立了以市长任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强化了对信息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组建了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为市政府直属机构,县级建制,编制19名,承担指导、组织、管理、协调、审核、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工作的职能;建立健全全市各部门信息化管理组织,明确落实了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做到了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整合县市区各类信息化工作机构,组建了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科级建制,编制7—9名,理顺了市县两级信息化工作机构,建立了全市纵向到县市区、横向到市直各部门的信息化工作机构。建立了全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联席会制度,加强工作协调和沟通交流,协商解决信息化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组建了信息化专家咨询小组,就全市信息化发展战略和重大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发挥了省市专家对全市信息化工作的智力支持。成立了咸阳市信息协会,发挥行业中介机构服务和参谋作用,搭建起会员与政府沟通的桥梁。实行了信息化建设由市信息化工作机构归口统一管理和统一规划制度,各县市区、市级各部门所有财政投资建设的信息化项目和其他重大信息化项目统一由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审核,减少了重复建设、低效建设。建立了信息化工作考核机制,严格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负主责的分工负责制,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对全市信息化建设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滞后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营造了争先创优、竞相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坚持借力、借智、借势、借机的方法,八方借力,多方筹资,形成合力,推动工作,拓宽了信息化建设筹融资渠道。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市县两级政府将信息化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将政府和公益性服务的信息化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设立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保证了信息化发展必需的资金。近几年,市上在财政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电子政务项目建设。二是争取国家和省上项目资金。近几年共争取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倍增计划”项目、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项目、国家电子发展基金陕西省配套资金项目等近2000多万元。三是运用市场机制,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争取省广电网络公司投资450万元实施了咸阳市政务协同办公平台建设,联合各网络公司、学校、科研单位合作开展信息化宣传培训研讨等活动,动员吸引各网络公司、企事业单位在信息化设备、技术、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解决了信息化发展中的资金、技术、人才等难题,推动了工作的开展,初步建立了多元化筹融资机制。

    四、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突出重点,务求实效,着力抓好市县乡三级政务网站体系和全市电子政务统一平台、统一传输网络建设,积极开展网上服务,全市电子政务建设成效明显。在网站建设上,制定了加快政府网站建设管理的意见,着力将市县政府门户网站建成展现和谐咸阳的窗口、政务公开的平台、招商引资的门户、联系群众的纽带,功能上突出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实行网站群式管理,建设全市统一门户网站。市政府门户网站以政府信息公开为突破口,以“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和“公众参与”为基本功能,先后进行了三次大的改版,开设了今日咸阳、咸阳概览、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投资咸阳、咸阳旅游、在线办事、互动交流等八个频道、500多个栏目,建立完善了“市长信箱”、“公民信访”、“在线访谈”、“投诉咨询”、“网上调查”、“网上意见征集”、“网上评议”等互动功能,开发了场景式服务,网站实用化功能大大增强,公众参与度进一步提高,社会关注度和影响作用日益扩大,2008年在全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市政府门户网站位列全国地市级政府网站第65名、西北地区和陕西省第2名(第1名是西安),在全国排名较上年提升76个位次,跃升全国地市级政府网站百强。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实施了乡乡有网站工程建设。从2006年起,依照国家评测指标,对全市政务网站开展测评活动,进行综合排名,对优秀网站给予了表彰奖励。目前全市13个县市区政府全部建有网站,市上74个部门建起网站,部门网站拥有率达到92%,182个乡镇全部建成了网站,市县乡三级政府网站体系已经形成。在内网建设上,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我市电子政务网络和统一平台建设的意见》、《咸阳市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咸阳市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关于加强县市区和部门政务网站管理的通知》、《咸阳市市级机关局域网建设技术指南》等,依托广电网络建起连省通县、覆盖市级各部门的全市统一电子政务骨干传输网络,建设了数字认证系统、网上行政审批系统和电子监察系统, 建成了咸阳市政务协同办公平台,推进了全市信息化规范化建设,全市电子政务发展水平和层次明显提升。

    五、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推进政务公开,全市政务公开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市政府制定了《全市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施行准备工作的实施意见》,召开了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动员大会,成立了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机构,对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组织编制了咸阳市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市政府各部门单位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开发了市政府信息公开发布系统、咸阳市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网上受理系统等,在市政府门户网站上开设了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公布了市政府及各部门公开指南和目录。县市区政府网站公布了县市区公开指南和目录,开通了依申请公开信息栏目。目前全市75家部门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包括单位职能、公开指南、领导介绍、政策法规、行政许可和业务事项等共计12000多条。建立了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工作机制,明确职责、程序、公开方式和时限要求。健全了政府新闻发布会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增强了政府发布信息的主动性和权威性。市政府制定了《咸阳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咸阳市政府信息公开统计制度》、《咸阳市行政机关公文类信息公开审核办法》、《咸阳市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办法》、《咸阳市政府信息公开社会评议办法》和《咸阳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市保密局、新闻办等部门单位制定了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新闻发布等配套措施,对各部门信息公开有关问题进行了规范。咸阳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受到国务院政府信息公开调研组和省上的充分肯定。

    六、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了全市电子工业快速发展。一是积极扶持信息产业平稳发展。近几年,我国彩电行业正处在产品向数字化、大屏幕、高清晰度、节能环保转型升级的新阶段,液晶、等离子等平板电视的产销量快速增长,以彩色显象管为主的传统产业链优势逐步削弱,彩色显象管电视机在市场上呈现出明显的衰减趋势,使以彩色显象管等显示器件产品为主的咸阳市电子信息产业受到巨大影响。面对行业发展和市场变化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咸阳市克服困难,积极应对,采取各种措施,优化产品结构,降低成本,加快自主创新,加大科技投入和新项目的准备工作。彩虹集团、偏转集团、陕西康佳公司等企业坚持以效益为中心,不断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创新管理方式,建立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管理体系,企业经营状况好转,呈现平稳发展。全市现拥有规模以上电子工业企业15户,总资产110多亿元,形成了彩色显象管、偏转线圈、电视机、电子元件等产品制造体系。二是全力加快园区发展。充分利用和发挥“国家显示器件产业园”的金字招牌,加强对国家显示器件产业园的管理和服务,加快与产业园区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争取了一批重大项目和企业进入园区,扶持培养了新型信息产业。彩虹集团总投资13亿元建设了国内第一条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实现了国内玻璃基板生产技术零的突破。投资37亿元的陕西天宏硅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多晶硅项目建设顺利,为发展光伏产业奠定了基础。康佳集团新建高清平板电视生产线,生产新型CRT超薄高清电视。大项目的引进和建设,加快了新型显示器件产业化进程,促进了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三是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实施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彩虹集团、偏转集团、陕西柴油机厂、西北医疗器械公司等一批国有企业和70多家非公企业,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加工工艺等技术,改进了管理,提高了工艺,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企业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彩虹集团推行“无纸化”办公节约费用超过200万元;陕西康佳电子有限公司实施了ERP系统,统筹管理计划、采购、生产、财务等业务工作,优化系统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西北医疗等企业积极运用电子商务,成为企业开拓市场的重要手段。大力开发和利用智能生产工具,推进研发和设计协同化、生产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企业管理信息化。陕西华星电子工业有限公司建立了以企业财务管理为核心,以ERP为平台,支撑客户链、供应链、制造链和研发链的管理系统,对产品设计、生产制造、质量监测到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自动控制,实现生产制造的自动化、柔性化和智能化,全面提高了企业效益。目前,全市67户企业成为省级信息化示范企业,初步建立了中小企业信息技术应用平台。

    七、坚持民生至上、服务为本的理念,紧紧围绕同广大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采取抓点带面,示范带动,大力推广普及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广大群众切身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利和实惠。近几年全市相继建成一批实用性强、应用面广、社会效益明显的信息化应用项目。财政系统完成了省市县三级骨干网建设,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全面推行。人事编制系统完善了人事考试网上报名系统,开展网上报名、网上咨询等便民服务。人口和计生系统建立了市县乡三级人口计生信息网络。教育系统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项目通过国家验收,实施了 “千校上网工程”,全市已有1006所学校接入了互联网,咸阳市被确定为全省基础教育专网试点市。市环保系统建设了空气质量自动检测和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实现了全市污染源在线实时监控。市科技局建成了中小企业科技服务平台。市卫生系统建成了全市疫情监控网络。各商业银行分别建立了资金清算、信贷管理、城市综合网等系统和内部高速局域网络系统。农村信息化步伐加快,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实施了农村信息入村工程建设,建成了咸阳农业网和各种农业网站168个,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2100多个,开通了电子农务业务,为农民提供农业科技、市场等信息,推介农副产品,宣传本地的特色经济和优势资源,已发展农业用户30万户,搭建起了农民群众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使广大群众感受到了信息化带来的便利和实惠,受到群众欢迎。如:武功县各乡镇上网发布农事信息1000多条;旬邑县进一步完善了全县144个行政村信息服务站和5个“一村一品”网站服务功能,健全了农产品网络销售体系,促进了农副产品的销售和优质信息资源共享,信息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活力。全市行业信息化建设呈现出多点开花、竞相争妍的喜人局面,产生了良好社会经济效益。

    八、坚持虚实并举、舆论先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宣传培训活动,营造了信息化发展的良好氛围。建立了信息化知识、技能培训制度和考核、评估制度,把信息技能培训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采取集中培训、在岗培训、分层培训等形式,加强全民信息化宣传培训。2003年开展全市县级干部计算机知识考试,2005年开办了三期县级领导干部信息化知识培训班,组织举办了“迎接信息化的挑战”的报告会。在咸阳日报和市政府门户网站开展了信息化知识答题活动,13个县市区和市直11个口组队参加了电视大赛,共有7000多人参与了报纸和网上答题,涉及25个省市自治区、69个大中城市。2006年开展了全市党政干部计算机操作技能竞赛活动、“十万家庭”上网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了宣传活动。2007年,举办了全市政务网站建设维护培训班和管理思想如何落地总裁研讨会,开展了全市青少年文明健康上网活动,组织开展了和谐咸阳数码摄影作品比赛和信息化文艺作品征集评选活动,举办了网站建设管理和网络安全培训班。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宣传培训活动,普及了信息化知识,提高了全民的信息化意识,推动了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