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数字社区”打造数字郑州
来源:东方今报 更新时间:2009-07-24

 记者 刘长征

  申请公积金贷款要开未婚证明,领养老金要开未死亡证明……这类情形在“数字郑州”描绘的未来社会里,将不复存在。基于高度的信息共享,市民甚至可以坐在家里参加业主委员会的选举。

  昨天上午,郑州市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评审通过了 《“数字郑州”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根据规划将在2015年之前,实施一系列“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工程,把郑州打造成国内先进的信息化城市。

  “数字化城管”遇共享难题

  在8个重点信息应用系统中,“网上审批”、“数字化城管”、“电子病历”等内容郑州市已经开始运行或筹备。

  郑州市正在运行的“数字化城管”中心遭遇到数据共享带来的问题。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数字化城管”的监控中心往往能发现哪里的窨井盖不见了,哪里的电线杆要倒了,哪里的电缆落地了,但往往因为找不到这些城市部件的“主人”,导致问题迟迟不能落实。

  该负责人介绍,如果“数字郑州”能实现数据的高度共享,市政部门在道路修好后,及时将数据修改,并储存在信息资源中心,“数字化城管”就能根据最新数据尽快解决问题。

  郑州将推广“数字社区”

  最能让市民兴奋的,应该是正在筹备中的“数字社区”示范工程了。“数字社区”就是一个由住宅小区安全防护系统、物业管理系统、网络服务系统和家庭自动化系统组成的小区综合服务管理系统。“数字社区”建成后,住户可以在家用电脑、带机顶盒的电视、手机或社区宽带获得有关自己社区的所有管理信息和教育、娱乐、保健等生活资讯服务,甚至可以在网上进行业主委员会选举。

  城市管理者可以在任何地点用电脑登录“数字社区”,浏览社区物业信息,发布政策法规,受理业主的咨询和投诉。

  想买房的人可以通过“数字社区”翻阅各种楼层、户型的三维透视图和效果图,了解物业公司的管理方式和信誉。

  按照规划,郑州市政府将选择一批基础较好的小区,分类建设“数字社区”,逐步在全市推广。

  将成立数字郑州建设小组

  在评审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津生等几位专家都提到“数据共享”除了复杂的信息技术手段外,打破各部门条块分割,整合各部门数据,避免数据重复采集更为重要,必须要郑州市政府成立专门部门进行协调。据悉,郑州市政府将按照《规划》成立数字郑州建设领导小组,解决郑州市信息化发展存在的体制、资源、标准等问题。

  ■名词解释

  什么是“数字郑州”

  就是通过建设信息集成、应用与共享系统,将郑州市各领域、各部门、各行业的数字化、标准化的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和计算机处理,促进不同部门、不同用户之间的信息共享、交流和综合,为政府、企业和公众提供信息服务。“数字郑州”的核心是“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

  【近期目标】

  2015年建设“1856”工程

  (建成国内信息化先进城市)

  1个统一开放的公共信息平台

  8个重点信息应用系统

  5个服务支撑中心

  6个重点信息资源数据库

  【远期目标】

  2020年基本实现“智能郑州”

  【“数字”后的好处】

  参加评审的郑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张嘉一举了生活中的例子。他说,现在为了领养老金,有的老年人每个月要去开一张“未死亡证明”。而实现“信息化”以后,社保部门不需要老人去开证明,直接通过信息共享系统,调取老人所在社区登记的数据,就能了解老人的近况。这就是“数字郑州”的好处。

  信用信息服务 可以让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物流等企业查询银行、工商、公安、税务等机构的信用信息,了解服务对象的信用情况。

  身份管理认证服务 可以让网上购物的买家和卖家识别或表明自己的身份,具有真实性和不可抵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