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如何量、质并重
来源:人民邮电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喜: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一期工程建设任务已基本完成,根据财政部、国家发改委日前下发的通知,到2010年底前将基本建成从中央到地方统一的国家政务外网。

忧:当前政府网站信息更新率仍有待提高,与往年数据对比来看,今
年以来,超过75%的部委、省级和地市级政府网站的政府信息更新量和更新及时率均出现大幅下降,类似浙江宁波政府网站上“火车时刻表查询”服务长期链接至“汽车时刻表查询”的现象,如今仍屡见不鲜。

作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从2008年5月1日实施,至今已经一周年了。此刻考量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新成就,结合近日传出的一系列消息,却让人喜忧参半。是不是政府网站建设的步伐太快,使得应用跟不上了?是不是很多政府机构在加快网站建设的同时,有些求量不求质的问题?面对国家确定的电子政务建设目标,我们应如何打造网络与应用融合、政府与民众互动、质量与效益并重的电子政务?

网络与应用如何融合?统一平台整合资源

根据财政部、国家发改委日前下发的通知,要求所有的国家机关和政府机构应于2010年初实现与中央政务外网的互联互通,满足各级政务部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需要。已实现与国家政务外网连接的部门,要尽快将各类可在国家政务外网上运行的业务系统向国家政务外网上迁移;已利用国家政务外网开展业务的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应用,扩大范围。也就是说,明年,我国将实现所有政府机构网站都对外公开,而且,加快政务应用与网络的融合,将成为今后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

电子政务应用实际上就是对政务信息资源的利用,而从全球的经验和诸多专家的分析看,整合将成为政务信息资源利用的主要手段。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在其报告中这样描绘电子政务的理想境界:资源实现无缝整合,基于信息技术的高度智能化使得政府趋于零成本运作,为每个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并且对用户需求进行即时响应。据记者向新加坡资讯通信管理局了解,新加坡在今年提出的“整合政府”建设理念,即建设能够跨越组织界限、协同向公众提供信息、充分理解用户需求并智能化地向公众提供服务的政府。

专家指出,建设统一的应用系统和平台,是整合政府信息资源的有效途径。目前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现行系统,政府应提供统一的基础设施、统一的组织架构、统一的标准和政策,逐步实现整合。在服务的前台,公众获得的是综合服务,即公众可以通过统一的渠道和界面获得公共服务;在服务的后台,服务的提供能够跨越部门界限,协同办公。由国家图书馆和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的“中国政府公开信息整合服务平台”不久前上线。它作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领域的首个垂直搜索引擎,可以让用户像用Google一样,方便、快捷地在一个检索界面、一站式地发现并获取政府公开信息资源及国图的相关服务。业内专家表示,“中国政府公开信息整合服务平台”的建立,可看做是我国第三方机构对政务信息进行整合开发的一个有效探索,虽然它是公益性服务,但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它必将对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下,我国政府信息增值产业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政府与民众如何互动?3G将助电子政务落地

据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的调查,64%的受访者对政府面向公众的电子政务实效不是很满意,51.39%的受访者期待通过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仅从这个统计看,似乎政府网站提供的信息和服务还很不够。然而根据《中国电子政务蓝皮书》调查,我国约有七成的政府网站提供的功能项目数超过10项。特别是网站的信息发布功能比较强,提供政务新闻、政府公告、机构职能、机构章程和会议信息的政府网站所占比例分别达到89.21%、77.49%、75.5%、51.93%和53.92%,已达到比较高的水平。两方面调查结果的矛盾,实际上反映出政府和民众在政务应用沟通互动的不足。

要解决政府与民众通过电子政务加强沟通互动的问题,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访问手段,而与传统的互联网站相比,3G带动下手机网民的大规模增长,将极大促进电子政务用户规模的扩大和互动程度的提高。

截至2008年底,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2.6%,手机普及率则达48.5%,手机网民数达到1.176亿人,公民个人手机拥有率远高于电脑。另一方面,目前政府门户网站和政府单位网站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渠道,但是由于中国家庭电脑普及率低,家庭网络接入率低,导致这些网站虽然信息都比较丰富,但实际受益的群体很小。在这种现实条件下,以网站方式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效果就比较差。如果推进基于3G的移动政府网站建设,就可以使更多的社会公众在线获取政府信息,促进政府信息资源转变为社会财富。专家指出,大力发展基于“无线网络+3G手机”的电子政务应用模式,将使电子政务建设惠及更多的人民。

目前,总的来说,与电脑价格相比,手机价格相对较低,人们买手机的经济承受能力比买电脑的经济承受能力更强。与电脑操作相比,手机操作相对简单易学,运行维护难度低。随着3G手机价格和通信资费进一步下降,功能进一步增强,越来越多的人用得起3G手机,越来越多的人会用3G手机。以3G手机作为上网终端,可以降低电子政务应用门槛。在有些条件成熟的地方,电子政府已不再局限于互联网。北京就将通过和电信运营商合作,建起移动电子政务平台,实现公务员在移动条件下办公、执法等。目前,在公安、工商、税务、环保、国土、城管等执法部门,移动执法系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移动执法往往需要传输图片、视频、音频文件,而3G正好支持大容量的图片、视频、音频传输,信息传输方便快捷。可以预见,随着3G的发展,基于3G的移动电子政务系统将引领电子政务发展。

质量与效益如何并重?IT外包需政府先行

面对2010年基本建成从中央到地方统一的国家政务外网的目标,各地各级政府机构即将掀起新的建设浪潮,这一点毫无疑问。然而,为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充分利用好国家已建电子政务公共设施,国家发展改革委今后原则上不再批准建设新的部门专用业务网络,财政部门原则上不再安排新的部门专用业务网络运行维护经费,并将根据各政务部门业务系统在国家政务外网上部署的进展情况,相应调整业务系统的运行维护费用,同时合理安排国家政务外网运行维护费用。专家指出,这一要求一方面表明国家更加重视电子政务建设质量和效益并重的意义,另一方面也给政务IT外包带来了更大机遇。

政府机关由于其自身特点,一向对成本并不十分关注,这与企业从降低成本的需要出发采取外包的服务模式大不相同,因此政府IT外包的动力相比企业来说也普遍不足。为了解决能力、成本与业务需求之间的矛盾,政府部门往往采用扩编人员的方式不断膨胀其IT部门(多为事业编制的信息中心),而不优先考虑采用外包的方式。但是随着国家越来越严格控制,特别是原则上不再批准建设新的部门专用业务网络,质量和效益并重的建设理念将成为主流。由于IT外包有明确的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作用,如能采用外包,对减少政府开支、提高政府效能有积极作用。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就作出了表率,作为第一个将IT运维完全外包出去的单位,北京高法采用完全外包的方式,“甩手”运维,它们将运维外包交给一家总外包商——紫光华宇运营,后者再和5个分运营商签署了分包协议。北京高法技术处副处长王岚生说:“北京高法从2005年开始探讨运维服务,当时北京高法的业务系统建设进入成熟期,系统遍及整个业务部门,日常工作也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要让IT部门12个人的队伍负责复杂的系统简直不可能。”在普遍追求效益的大趋势下,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将电子政务项目交给了系统集成商、软件商、电信运营商、互联网服务商等。据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晖的介绍,目前,政府IT外包包括服务器及网络设备运维外包、数据库运维外包、UPS运维外包、空调运维外包、PC及网络基础运维外包几个部分。专家认为,这种外包方式必然是大势所趋。

当前,电信运营商也在积极进入电子政务外包市场。在电子政务网建设过程中,以光纤为媒介的固定网络建设成本受地理环境、传输距离、用户集聚程度等影响很大。许多政府基层单位远离都市、地处山区、人口分散,如果通过建设固定网络普及电子政务应用,则成本高、周期长。建设3G无线的电子政务网络,不仅可以低成本解决政府基层单位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而且可以快速实现区域网络覆盖,不受网络接口位置和数量限制等问题的困扰。

■链接

由国家信息中心承担建设的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一期工程建设任务已基本完成。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中央城域网目前已连接48个中央政务部门,中央广域骨干网已连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建设兵团的地方政务外网,已有8个中央政务部门的12项业务应用在政务外网上试运行。目前,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可以提供包括数据传输、视频会议、门户网站、图像传输、数据存储与备份、数字证书等多种服务。据不完全统计,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在全国已覆盖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建设兵团,160多个地市州,420多个区县,接入政务外网的各级政务部门达9400多个,接入终端近31万台,已成为我国覆盖面最广、连接部门最多的政务公用网络。

(洪黎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