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新医改方案出台之后,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机遇就是如何为医疗改革提供技术支撑。”近日,卫生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高燕婕副主任接受了记者的专访,畅谈新医改机遇、数字化医院示范试点工作、区域协同医疗等社会关注的话题。
信息化要有“质的提升”
记者:卫生部在2月份下发了“2009年卫生工作重点”,其中包括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重点工作,这对2009年卫生部信息办的工作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高燕婕:2009年,国家对医疗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信息办的工作应该是坚持统筹规划、积极推进、务实工作、取得成效。
从1995年国家开展金卫工程时,我们就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做信息化规划。2002年,我们所做的《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已经规划到了2010年。应该说,从医疗信息化建设伊始,一直到2010年,我们是有相应规划的,并且也基本满足支撑新医改的要求。但是,关键在于落实,仅有规划还不行。
新医改方案出台后,我们更应该坚持信息化建设统一规划、步调一致的原则,既要调动各个省市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同时又要给他们提出信息化发展的明确方向。由此,使得各地能够协调一致,给信息化工作水平带来一个质的提升,而不能停顿。
记者:2009年,医疗领域的热点话题就是新医改方案,您如何看待新医改方案为医疗信息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8500亿的投资一直为公众热议,而医疗信息化一直存在投入不足的瓶颈,您觉得这笔投资能够为医疗信息化带来多大程度的直接支持?
高燕婕:8500亿对于新医改有很强的经济支持力度,但能拿出多少来用于信息化,应该做一个很好的规划。我认为,确实要拿出一定的比例来支持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最终会占多大的比例,目前还没有一个科学的推算。因为8500亿并非投向某个地区,而是全国一盘棋。从农村到城市、从社区医院到三甲医院,不同地区的信息化投资比重应该是多少,都需要有统筹规划。
需要指出的是,信息化建设已经不是可有可无,也不是锦上添花,更不是表面文章,它确实可以优化管理流程、提高效率,使得医疗机构领导能够全面准确地掌握信息,以此做出科学决策。中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对医疗卫生领域而言,就是要用信息技术来支撑医疗服务模式的创新。所以,我认为信息化的支出比例应该在8500亿中有一个突出的地位。
数字化医院,适度超前
记者:数字化示范试点医院工作目前进展如何?对于提升我国医疗信息化水平有何重要意义?
高燕婕:数字化医院是《规划纲要》提出的重要内容,无论各种形势如何变化,我们都会坚定按照规划来执行。目前,我们已经评选出首批20家卫生部“数字化示范试点医院”。这项工作极大调动了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对加速医院信息化建设、提升建设水平都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们为什么叫“数字化示范试点医院”?“示范”是说明这20家医院在全国来说,信息化建设做的比较好,确实会起到榜样作用。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医院是按照《卫生部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来建设自己的信息系统,他们深切地感受到了该规范的重要指导作用,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所谓的“试点”,是因为“数字化医院”的概念,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在《规划纲要》当中,要求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在不同的时期要有不同的目标,每五年卫生部就要给医院信息化建设提出新的目标。从“八五”直到“十一五”,医院信息化建设是实现要从以财务为中心的管理系统,向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系统过度。实际上,我们是在这一目标在全国尚未达到50%的情况下,又提出了数字化医院的目标,以保持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动态发展与全面提升。
我们选择的首批数字化示范试点医院,并不是说它们已经完全数字化了,而是要它们承担着数字化示范试点的重要任务。真正的医院数字化的目标,还有待于我们的拓展,目前我们正在不断朝这个目标前进。
我们应该用信息技术来创新医疗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流程,因为传统医疗模式是在手段局限的情况下,不得不使用挂号、排队等手段,而现在已经计算机网络化了,不可能再沿用已经几十年的传统手工就医模式来提供医疗服务。所以,有些示范试点医院就提出,医院的挂号流程、就诊流程是否可以再精简,是否能够前移等想法,都需要进行试点。
中国的医疗改革还要求稳求实,新的医疗模式与服务流程不可能在全国医院同时推开,但数字化医院在信息化程度比较高的情况下,可以做这方面的尝试。
构建区域医疗“大协同”
记者:新医改方案中,“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构建乡村和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平台”、“促进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保证远程医疗”成为关注的重点。对于区域医疗协同信息化,各地已作出了不同模式的探索,您认为区域医疗信息化的重点和难点在哪里?未来将如何推进区域信息化?
高燕婕:区域协同医疗的概念,是由我们自己提出的。2004年,国家启动了发展现代服务业重大战略规划的研究立项工作。在这个国家重大专项中,我们提出了 “信息技术支撑”、“服务模式创新”。2006年,为了使得国家提出的大力发展服务业目标能够实施落地,针对医疗卫生领域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我们又提出了区域协同医疗服务的概念。从国际医疗信息化发展形势来看,当我们的技术和应用结合到一定的时候,就应该提出创新性的东西。
区域协同医疗是从全行业的角度来设计的,从原先设定的理想状态,区域协同医疗要针对一个行政区,它要是一个行政职能相对完善的整体。在卫生管理、防疫、妇幼、传染病、公共卫生等所有卫生机构之间,实现医疗服务的共享与调配,这是我们开始设计的初衷。
目前,由于各种客观因素所限,区域协同医疗出现了多种模式。比如上海申康模式,它实现了一个区域内23家医院的互通互联,实际上变成了一种递推的过程。在区域协同医疗的大构思下面,是出现了大小不同的模式,但大的方向还是一致的。在将来,应该向着更大的协同目标发展,要有一个大协同的概念。
记者:对于未来医疗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您如何展望?
高燕婕:从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来说,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应该说是大有可为,而且必须要加强、加快,要迅速地调整当前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各种现状,同时还要做好规划。
当前,我们各个省市的卫生厅局都有很高的积极性,下一步如果将积极性转变为全国有规划、有组织、步调一致的局面,将会对医疗改革起到比较关键的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