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改革带给浙江一个怎样的未来?
来源:观察与思考 更新时间:2012-04-14

 《观察与思考》第12期封面文章:浙江兴起新一轮改革

  ■观察记者 刘晓林

  谁都知道,温州模式、义乌模式、浙江改革成果经验……,是中国改革的一个缩影,也是浙江对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首创。

  全国都在议论,从经济上看,浙江的改革,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的确,数字不是虚的,最能说明问题:1978年,浙江全省GDP仅为124亿元,2007年已经达到18700多亿元。1978年,浙江省人均GDP仅331元,到2007年已经将近5000美元。2007年,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200多元,正好比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4100元高出一倍!

  这只是经济方面的一些代表数字而已。在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的改革,浙江也在不同的方面走在了前列。

  照理说,这已经应该很自足了。但是,这不是浙江土地上浙江人的风格。敢为人先的浙江人向来是锐意进取的,向来是敢弄潮头的。这不,刚刚还没有从改革开放30年位于前列的兴奋感中平息下来,又马不停蹄地吹响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冲锋号。

  号声来自于2009年5月8日浙江省委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浙江省委关于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的决定》,就深化经济、社会、文化、政治领域改革作出详细部署。省委书记赵洪祝、省长吕祖善专门发表讲话,《浙江日报》还专门配发评论。

  新一轮改革?要改革些什么?怎样改革?它会带给浙江一个怎样的未来?

  关注浙江这中国尤为引人注目的省份的我们,不禁也兴奋了。

  怎样让经济在新一轮改革中飞得更高?

  经济是基础。在谈改革时,首当其冲不能忘了经济的改革。

  正因为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遇到了瓶颈,所以才要谈改革,才要再改革,深化改革。

  那么浙江的经济发展,又遇到了那些新问题、新矛盾呢?

  归纳起来看,在自主创新、企业制度创新、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金融创新、产业转型升级、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生态建设保护机制等方面都有急于突破的症结。

  这次浙江省的新一轮在经济方面的改革也着重在以上几点。

  “一方面,我们依靠别人的品牌技术吃饭,另一方面,我们许多高等院校的发明创造又不能产业化,再一方面,企业又对自己下一步究竟要做什么感到迷惑不解。这就是我们现在产学研严重脱节的一个方面。”浙江大学一位长期从事工业创新研究的孙教授这样说。

  是的,早在好几年前,我们国家就把自主创新的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浙江省也不例外,提出创意经济,鼓励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最主要的是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努力占领科技创新制高点。

  一句话,产学研要高度结合。

  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里面当然难在一个体制机制问题。

  “是的,我们都明白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产学研共建研发机构和战略联盟,是最好的创新激励体系。关键是怎么做。”浙江大学一位对产学研深有研究的余教授在总裁班上企业文化课的时候这样对企业家说。

  他透露,现在浙江许多企业都感到产业迷失,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传统产业出口受到影响的状态下,不知自己下一步到底做什么产业才会有出路。

  “我建议这些企业家们不妨到大专院校多来走一走,看一看。因为就我所知,大学里许多系科的许多研究机构都在攻克技术难关,搞创造发明,已经有很多很好的技术成果,如果把它们产业化,就很了不起。而企业却为缺少好项目苦恼。一方面,研发机构要做强做大却缺少经费。另一方面,企业有钱却没有项目。如果资本和知本结婚,前景不是非常美妙吗?”

  他所说的,点到了如何“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做大做强企业研发机构”以及“完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学研合作机制,鼓励产学研共建研发机构和战略联盟”、“加快重大科技专项的组织实施,加快面向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科技资源的集聚和共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的问题。而这,正是浙江省新一轮改革所要进一步考虑的问题。

  对此,长期搞工业创意研究的孙教授感到了问题所在:“现在许多研发机构与院校之间的体制关系理得并不是很顺。说到底是责权利关系。所以有些老师停在发论文评职称而不考虑去做对产业有实际创意意义的课题照样活得悠闲自在,这样实际上是在不鼓励产学研很好的结合。还有因为分配等问题,有的有技术课题的宁愿私下与一些企业合作,也不愿以学校研发机构的名义与企业合作。”

  孙教授说到的问题,其实是科研院所制度障碍的问题。而这,也是这次浙江省新一轮改革要突破的:“深化科研院所分类改革,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

  为了加大自主创新,杭州市政府专门出资在滨江区白马湖收购修缮了一批农民房,创立创意园区,免费减税让一些创意企业使用。不久,浙江省政府也将在西溪创立省级创意园区,让一些创意机构入驻。

  这些,只是政府鼓励自主创新的一个小片段而已。这次新一轮自主创新方面的改革还提出:“支持在政府采购、示范化项目、重大装备国产化等方面优先购买自主创新产品。创新风险投融资机制,设立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大力发展各类风险投资基金,完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还有,“鼓励企业按照国内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支持更多的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的修改制定。”

  “加强知识产权的开发和保护,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自主品牌。”

  像娃哈哈等就有过需要保护的经历。眼下,浙江又有哪些自主品牌需要着力培育呢?怎样培育?

  “继续引进大院名校大企业共建创新载体,集聚国内外优质创新资源。完善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大力发展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支持高校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加强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改革人才评价方式,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完善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知识产权入股等激励政策,大力培养和引进创新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这不能不说是有力度的政策倾向。

  一些地方也在这样行动。在杭州市综合配套改革工作会议上,蔡奇市长肯定了过去一年来杭州市在探索建立人才加资本的发展模式、开展大学生创业实训、设立创业投资引导资金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他强调坚持“人才+资本”模式,进一步全面推开大学生实训工程,注重培训和储备人才,进一步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大引进海外人才创业的力度;建立创业导师带动大学生创业机制……

  根据总体方案,未来5年,杭州将建立人才引进、使用、激励和培养机制,健全引进人才科研经费、住房、子女就学等政策。同时,建立激发自主创新内生动力的政策体系,实行人才全球招聘制度。并探索高层次人才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多元化分配方法。

  而依托人才建设,杭州将加快推进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国家动画教育研究基地、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国家大学科技园、数字电视产业基地和生物产业基地、信息化综合试点城市、国家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国家电子政务试点城市、国家专利试点城市、高清晰度电视试点城市及首批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体系建设试点城市等一批国家级基地和试点城市建设。

  企业制度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发展。这已经是一个老话题了。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选拔任用制度、企业经理人配置市场化等看来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共同的使命。

  而对于民营企业的企业制度改革来说呢?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完善市场公平准入机制、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金融服务、社会事业和国防科工等领域是一个新改革方向的突破。

  “我们正在这样做了。像这次作为民营企业的杭州西子集团第一次进入大飞机制造这样的国家大项目,就是政府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国有资本的一个例子。”西子集团的一位负责人樊小刚这样对观察记者说,“市场公平准入机制是一个坎,如果能突破这个坎,民营与国有经济都能得到大发展,这样的改革是双赢或者多赢的。”

  支持民营企业加强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技术创新,加快形成多元的产权结构、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科学的决策机制。管理人才素质提升、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和民营企业家素质提升、推进中小企业成长、企业兼并重组、民营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发展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升发展一批现代家庭工业。支持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外资经济融合互动,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的财产权益,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等都是这次深化改革的重点。

  温州和台州是浙江省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综改实验区。那里的许多企业负责人都很关切省委省政府会如何支持民营企业改革。

  “谁都知道,人、地、水、电、气等资源要素配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经济发展。”一位企业老板很感慨,“我们现在的问题是资源权力化、区域化、部门化,影响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必须在这些方面进行比较彻底的市场化改革,当然,按照目前这种这种现状,改革得合理非要有科学系统的方案不可,不是说过了就代表改革过了。有关部门有没有真正认识到要改些什么,为什么改,怎样改呢?”

  金融资本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无需多言。长期以来,金融资本对于浙江经济发展构成了一个瓶颈,现在应该如何突破?

  浙江金融业的特色优势在哪里?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金融体系又是什么?

  在浙江,从抬会,到地下钱庄,到非法集资,到民间合作银行,因为融资问题出现过各种金融现象,面对这些问题,浙江省是否考虑过怎样才能使金融更好地服务于经济?

  “我们中小企业长期以来就有一个融资难的问题。”温州一制鞋业老板这样对观察记者说,“我也注意到了这次新一轮改革说要‘建立完善中小企业信贷专营服务机构’,不知具体是怎样在做的?”

  “地方商业银行怎样做优做强跨区发展?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怎么发展?地方资本市场怎样发展?民营企业上市融资如何推动?” 这是义乌一家地方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提出的一些问题。他问得急切,但要做好,却并非一日之功可以一蹴而就的。

  令人欣喜的是,浙江省的改革不仅仅在说,而是实实在在地在做。杭州市市长蔡奇的一番话似乎回答了一些人的问题。蔡奇市长说“金融是经济的核心,我们不能仅停留在金融存贷上,还要注重培育资本市场。”杭州已划拨近700亩土地用于钱江新城CBD建设,吸引国际金融机构及温州、宁波的小型银行落户杭州。从4月份起,杭州已投入将近5亿元资金,专项扶持金融产业发展。此外,杭州正在研究创投融资、创投风险补偿等管理办法以及筹建产业投资基金,“政府引导,以私募为主,以此助推企业上市”。

  最近,一只由杭州市西湖区科技局、财政局牵头出资,并联合相关金融服务机构及银行启动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正式发行,首期规模为5000万元。这只采用“小企业集合信托企业债权基金”形式发行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一发行,立刻吸引了西湖区内众多中小企业的目光。今后,饱受融资难困扰的杭州中小企业将有更多的机会享受到这样的“福利”。

  根据总体方案的规划,杭州将设立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通过跟进投资、阶段参股,引导创业投资机构和社会资金投向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制定创业投资企业风险补偿等政策,建立创业小额贷款政府贴息制度。创造条件设立国有入股、私募形式的产业投资基金,重点投向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先进制造业、循环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

  杭州将实施有特色的金融发展战略,争取浦东新区跨国公司外汇资金管理方式改革试点的9项政策延伸到杭州,制定引进各类金融机构相关政策,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并筹建地方金融投资集团、基金管理公司,成立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积极培育非银行金融机构,完善地方金融体系。

  “从转型升级中找出路”,是浙江上下的共识。而如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机制改革则是一个永远不老套的话题。

  其实,从浙江省一些地方连续多年的农副产品滞销积压以及农业生产的低效方面,就引出了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问题,现代农业和创新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合作机制如何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如何建立健全?

  还有,如何建立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促进机制,健全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引导机制,建立企业技术改造促进机制?如何完善块状经济生产性服务体系,建立促进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的有效机制?如何完善引导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政策体系?如何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如何鼓励服务业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努力提高全省服务业发展的比重和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嘉兴、义乌等地的做法可以看出往完善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体制机制方面改革是必要的。也可以成为这方面改革的试点。嘉兴、义乌着力打破城乡二元体制,深化规划建设、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利益协调、行政管理等体制改革,率先建设成为体制机制活、统筹水平高、带动作用强的统筹城乡发展先行区。义乌市委书记吴蔚荣指出,要围绕城市、农村、社会和行政管理等四大领域,率先建立以城带乡统筹发展机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城乡利益协调机制、科学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等四大体制机制。重点推进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产业转型升级的体制机制改革、涉外管理服务的体制改革、城乡要素配置机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扩权强镇改革等20项改革举措。

  这次浙江省的城乡统筹改革的重点是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规划一体化管理。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在区域发展中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加强城乡公路、电力、供水、邮政、信息、电信、广电等公共设施网络的统筹建设,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进一步优化区域发展布局。加快编制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扶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政策,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深入实施新一轮山海协作工程。

  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黑龙江环保部门以发展经济为由不敢管理污染企业成为全国诟病的话题。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并不矛盾。新一轮改革将考虑以规划为先导、制度为保障,加快形成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污染治理与环境保护工作机制。

  而开放新格局拓展广度和深度、转变开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扩大长三角和省际交流合作、完善各类经济功能区建设的改革的好处,惠及的方面,还不仅仅是经济。

  主要问题找到了,改革好了,经济才能保增长,才能腾飞。

 如何使社会在改革中稳步发展?

  经济发展了,如果社会得不到发展,社会不和谐、不稳定、不公正,不能让全社会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那也是不完整的改革。

  浙江省委省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这次着重围绕惠民生、促和谐这个目标,来深化社会领域改革。提出以全面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推进教育、就业、分配、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等方面的体制改革,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教育改革兴社会。摆在我们面前的有关教育的最大问题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特别是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问题和优质教育资源能否向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流动的体制机制问题。

  “教师不愿到欠发达地区去,教师工资低,而这些地区又恰恰渴望优质师资,我们的政策就不能向这方面倾斜吗?”

  多少年来,观察记者一直听到这样的声音。

  欠发达地区的孩子以及一些困难户的孩子、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如果得不到很好的教育,这就是教育上的不公平。

  还有是高等院校专业雷同一窝蜂的现象,招生乱收费现象。学校衙门化、官本位、评职称论文、关系强过教学水平的现象。如何“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增强高校办学特色,加强学科和专业建设,深化高校招生制度改革”?

  一方面高等院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一些职业性、应用型、技能型、创业型人才又奇缺。如何“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积极发展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培养学以致用的人才?

  一方面大喊“提倡素质教育”,另一方面又是谁分高谁入学。一方面说重在素质和能力,另一方面又在填鸭式培养书呆子。如何“加快教学改革步伐,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试制度改革”?

  就业为民生之本。金融危机以来,就业成为全球性的问题。这样,就自然而然把改革的思路引向了如何使扩大就业与促进创业并举?如何完善政府推动、市场调节、城乡统筹、自主择业的就业机制?高校毕业生如何更新就业观念,自主创业,到农村、社区、企业工作?农民工就业门路如何拓宽?企业如何采取灵活用工、弹性工时等措施,稳定农民工就业岗位,引导农民工有序流动?如何完善就业和创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培训、信息发布、职业介绍和创业指导,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如何完善困难群众就业援助制度?如何规范企业用工制度,加强劳动执法监督,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

  分配上最容易看出效益与公平的问题。一些垄断企业负责人和职员的骇人高薪与一些低廉收入的农民工却拿不到工资这一怪象经常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按劳分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怎么能说是效率与公平兼顾、共同富裕?

  “所以,摆在我们面前的工作,很显然是要进一步规范整顿收入分配秩序,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公平机会,遏制收入差距扩大趋势。还要完善收入分配政策,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完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挂钩的最低工资制度,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立健全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切实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依法建立健全同工同酬的工资制度。”一位专家这样说,“这也正是我们要进一步改革的。”

  浙江有不少人依赖炒股等“拥有财产性收入”,以此促进收入增长。而这种促进群众财产性收入,也是这次改革着力强调的。

  低收入城乡居民一直是浙江关注的一个问题。这次,浙江提出了全面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和“城镇低收入家庭增收工程”,健全城乡低收入居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来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社会稳定更取决于完善的社会保障。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要逐步提高。

  “现在我们的社会保障是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为重点,以商业保险、慈善事业为补充,覆盖城乡、惠及全民。但是,我们还要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

  人人有所医,人人有所依。医、药当然是个大问题。简单说,如何保持健康、预防疾病、医治疾病,让大家看得起病,看病容易,就是医疗方面的改革方向。

  管好社会是一门大学问。谁来管?管谁?管些啥?怎样管?就是这些问题。谁来管?—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基层社会管理,基层群众自治,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管些啥?—提供服务、表达诉求、规范自律。调处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落实信访工作各项制度,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等衔接,畅通利益诉求渠道,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及时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加强公共安全管理,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强化产品质量特别是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完善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制。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切实维护社会和谐安定。

  怎样让文化在进一步改革中大繁荣?

  多少年来,有识之士就提出,文化,要越改越活,而不是越抓越死。

  进一步深化文化方面的改革,目的是越改越发展、越繁荣。

  文化产业体制好,是激活文化发展的最好动力。几年前,观察记者就从浙江省文化体制试点单位西泠印社的体制改革中发现了这一点。改革,使西泠印社凤凰涅 。改革前,因为体制局限,一个老牌社团几乎沦落到了捧着金饭碗讨饭吃的窘境。而经过大刀阔斧的体制改革,这个老社团的金字招牌又发出了夺目的光彩,效益极好!

  浙江歌舞团、杭州越剧团、杭州歌舞团等许多文化单位的领导都对观察记者不止一次地谈起过不好的体制害死人,好的体制乐死人的巨大区别。

  毫无疑问,浙江省委早就看到了这一点。几年来陆续对浙江提出创文化大省的目标,进行文化体制改革。这一次,新一轮改革中,还是强调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产业体系。发挥浙江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利用先进技术和现代经营方式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加快发展影视、出版、发行、文学、动漫、体育等文化产业。积极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促进文化产业提升发展。加强文化市场主体培育,加快国有文化单位改制等。

  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在浙江,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已经诞生。比如横店集团等。下一步,是如何让更多这样的集团诞生的问题。

  公共文化服务有些什么?网络化的覆盖城乡、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是一些必要的硬件。更重要的是,要鼓励创作和提供更多群众喜闻乐见、健康向上、形式多样的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要特别注意省内有些地方文而不化的问题,有的花大钱建了一些堂馆楼所就表功我们抓了文化了,根本不管软性的文化渗透,文化服务。

  如何管文化,如何管好文化不是一个容易解答的问题。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是管理主体。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是重点。加大文化资源整合力度,实现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依法加强文化市场的监管是手段。

  我们渴望,行之有效的好的改革能真正使文化之翼腾飞!

  如何让政治在深化改革中更进一步?

  围绕扩大民主、健全法制,浙江省委这次还提出了深化政治领域改革。主要的方面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加强法制建设,推进依法行政,完善权力制约监督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民主是个好东西。如何真正让全民作主?如何进一步完善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如何进一步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如何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

  关于民主改革,现在有许多人都认为是个形式。而2月25日上午9点,杭州市余杭区东湖街道梅堰社区党委书记陈敏晓接到区委组织部电话,通知她下午1点45分到新侨饭店开会。 直到参会后,她才感到了这方面的改革是来真格的了。

  “到了新侨饭店,我好奇地往会议室门口看看,原来是市委全委会成员会议。直到坐定后听市委王国平书记宣布,才知道自己被抽签选中来参与‘两轮推荐、两轮票决’市管正局级领导干部的选拔工作。”

  据了解,1月12日,杭州市委正式启动了选拔工作,首次不明确岗位,从279名符合条件的市管副职中,经过全市领导干部会议(邀请党代表参加)、市委全委会两轮民主推荐,市委常委会、市委全委会(邀请党代表参加)两轮差额票决,确定了6名市管正局级领导干部。这次干部选拔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是一次创新,是一次真正放权于民的大解放。

  创新一:普通群众参与干部的初始提名。

  创新二:“从279到6”进行竞争性选拔。

  杭州市文澜中学副校长、市党代表徐青青见证了10位建议人选激烈的角逐。“听了10名干部的演讲,觉得他们确实有才华,有能力,综合素质高。最后胜出的6名干部,都只有40岁出头,年轻有为。”

  创新三:30名考察对象签订《遵纪承诺书》。

  这次选拔,第一轮推荐产生的30名考察对象,每个人都郑重地在《遵纪承诺书》上面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承诺做到“十个不”:不弄虚作假,不拉关系,不走后门,不托人情,不搞宴请,不送礼品,不写条子,不打电话,不发短信,不影响和干扰干部选拔工作的正常进行。

  创新四:基层党代表给干部投票。

  据悉,本次杭州干部选拔,先后有一百多位来自基层的市党代表直接参与了选拔过程。杭州高新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市党代表阮文静说:“这次选拔工作邀请党代表全程参与提名推荐、组织考察、差额票决等工作,充分发挥了党代表作用,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供了一个新载体,为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探索了一个新基点。”

  市委全委会的作用在选拔中也得到了发挥。在这次选拔工作中,68位市委委员(含候补委员)直接参与了提名推荐和最后票决等工作,而且市委书记、副书记、常委和委员都是一张票,都占同样的比重,从而进一步促进了选人用人的科学化、民主化。

  有一个方面不得不说,那就是我们的立法、执法,依法治理是否严格一直是不时受到人们怀疑的一个方面。如何加强地方立法,完善立法机制,加快形成与国家法律法规相配套、比较完备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如何建立和完善向社会公开征集立法项目、立法听证、专家咨询、法规草案登报征求意见等制度?如何完善立法质量评估机制和法律冲突审查机制,建立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如何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如何完善司法机关内部监督机制,健全人民陪审员和人民监督员制度,确保司法公正?如何加强法律援助,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等等,都是大家非常关注的。

  “5•7”杭州飙车撞人案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反响,主要原因还是人们得悉肇事者早就有案在身,多次改造车外车里,长期以来交警也没有严格执法。而明明这次肇事时车速超过80码,执法有关部门人员还随便说成不超过70码。直到最后,交警部门面对事实真相,不得不出来道歉。这充分说明,透明立法、公正执法,是眼下人民群众最基本的呼声。

  还有是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如何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如何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探索建立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等,的确需要费一番思量了。

  最后是有效监督。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充分发挥各方面的民主监督的作用,才能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

  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改革。

  改革,关键不在会议上、口号里、报纸中、墙壁上,而在于系统、科学、长远的有章有法的实际行动上。

  改革,不是一些笼统的目标和决心,而是可以量化可以细化可以操作的每一件小事。

  我们期待严谨有序的改革。

  我们欢迎大胆实效的改革。

  一个党委领导、政府抓总、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合力攻坚的改革开放工作新格局,正在浙江形成。

  新的一轮改革,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