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京后改革研究所
编者按:马克思早已经把资本垄断,归结于资本主义腐朽、没落的重要原因。而包括政治资本、经济资本在内的社会资本垄断,如何在社会主义或所谓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社会与历史中,再一次演绎它的社会与历史危害,恐怕早已经在上个世纪的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兴起与衰退中,有了不容置疑的诠释。而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今天,权力及权利垄断所造成的腐败,已经向“窝案”、“年轻化”发展,其给中国社会所造成的危害,难道就没有它历史的诠释;其给中国历史所造成的危害,难道就不需要我们这些生活这个时期、这个社会的人们——尤其是那些能够享有垄断权力与权利、却以清廉自命的人们,所需要承担的吗?中国的改革,一直在谈攻坚,可攻坚的改革,如果还是以垄断权力或权利来进行、来“巩固”,那么,如本文以下所援引的两篇文章的几个案例,还会一直重复到几多、几时呢?
中国人讲中庸,可中庸不是或不仅仅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而是或更主要是你有、我有、大家有。而这个有,是什么呢?那就是你有你的权力及权利,我有我的权力及权利,大家有大家的权力及权利。而一个垄断权力及权利的社会,却用诸如“和谐”之类的中庸,来解决社会问题,那就不仅仅是对社会的戏弄,也是对历史的嘲讽。
浙江前环保局长情妇控制公司垄断环保工程订单
这不是一两个人的腐败,而是一张网。
6月16日,浙江省前环保局局长戴备军案由浙江省纪委移送检察机关,正式进入司法程序。
新华社通稿称,戴备军在担任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浙江省环境保护局局长等职务期间,犯有滥用职权,为特定关系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钱物等严重违反党纪、政纪的错误。浙江省纪委常委会议审议并报省委批准,决定给予戴备军开除党籍处分和行政开除处分;对其触犯刑律涉嫌犯罪问题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记者从多个浙江省公检人士处了解到,戴备军目前查实的涉嫌受贿数额为“三百万元左右”,其情妇张琰对其行贿金额在70万-80万元左右,而张也就是戴案中所指的特殊关系人。在其案发之前已被纪委控制,并和戴备军被并案移送。
消息源指出,张琰控制了一家名为浙江弘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弘申)的IT公司,借助戴备军的力量及由其纠结的关系网,几乎垄断了浙江“环保系统信息化工程”三年的订单。除此外,该公司在浙江省环保及多个领域的信息建设工程项目中多有涉足。
资料显示,浙江弘申曾名列“2008浙商最具投资价值企业榜单”的榜首,其2007年销售收入达8562万元,利润增长率达到惊人的711%。
自从2008年以来,浙江环保猛刮“反腐旋风”。杭州、湖州、宁波、温州、台州等多个地区查出环保窝案,杭州更是爆出建国以来最大的环保系统腐败案,涉案人员多达90余名。
而由戴案引发的风波也一直影响到浙江省环保厅的处级干部。据该系统一位处级官员介绍,已有数位重要处室的负责人被纪委约谈,且有部分处室官员已悄悄“易人”。
浙江省环保厅人士说,戴案只是一个个案,不会影响到该系统的环保工作推进。目前浙江环保系统正努力实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的多赢。
浙江弘申:4年中标22项
2008年12月中旬,59岁的戴备军突然被“双规”。
彼时,他刚从环保局长任上“退居二线”近一年,担任浙江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2009年1月的浙江省两会上,浙江省政协正式宣布对其“涉嫌违纪被立案调查,免去职务”的决定。
据新华社发稿称,戴备军的违纪行为主要发生在担任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浙江省环境保护局局长任内。多个消息源指出,戴备军的落马,与张琰及浙江弘申所开展的主营业务密切相关。
该公司创立于2004年4月,是专业从事电子政务系统集成、环保行业整体解决方案和信息安全服务的高科技企业。彼时,戴备军结束了四年的技监局长职务,刚刚到任浙江环保局局长一职。
浙江弘申网站显示,“目前,弘申公司已经在各级政府和部委办局中全面展开业务,承接了多项省级大型电子政务项目、大型安全集成服务工程和省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产品和服务已经覆盖浙江及周边省市,在各级环保、党委、检察、监狱等行业系统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据截至2009年4月的工商资料,浙江弘申的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共有两个自然人股东,分别是张复新和郑杰,法定代表人为喻晖。其中,张复新占股比例75.5%,郑杰占股24.5%。
据记者了解,这些自然人股东均和张琰是亲属关系。
据数位知情人士称,戴张两人的交集就出现在2004年前后。戴本人患有糖尿病,在治疗期间经人介绍,结识了张琰。
张琰,桐庐人,曾有本地媒体誉其为“杭州IT美女”。原先在西湖边的望湖宾馆当过大堂经理,“社交能力较强”。
1997年,张琰从杭州大学经管学院毕业。毕业之后加入当时在杭州金融证券领域颇有名气的杭州新利。
两年之后,张琰便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从这家名为浙江众新科技的公司开始,张琰便进入了政府采购的信息化领域,其与行政资源之间的“社交能力”崭露头角。
据一位浙江地方环保人士称,在结识戴备军之后,张琰经常跟随戴备军去各地市视察。
从戴到任到离任的4年间,在浙江省采购中心网站上,一共可以查找到的“弘申”的中标信息共22项,中标段资金从16.9万到1986万(含三家)不等。
这些项目包括“浙江省企业环境信用信息平台项目”、“浙江省环保局数据库与集成项目ZZCG2006EGK”、“杭州市环境信息中心环境监控中心建设项目”等等,大部分项目都是来自于浙江环保系统和卫生系统,总金额高达数千万元。
这些招投标中,拥有极强行政资源的浙江弘申“如入无人之境”。
“竞标的时候,弘申就放话说,你们根本不用来了。”一位曾经与弘申一起投标的浙江某信息公司负责人之一对本报记者说,他们在未投标前就被弘申告知,结果已定,招投标过程仅仅只有“走过场”的作用。
据本报记者了解,上述项目是弘申公司拿下的“污染源监控”相关项目。当时投标的单位一共有三家,分别是浙江信雅达[7.29 -1.49%]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雅达)、浙江弘申和浙江大学快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大快威)。
据该参加投标的公司负责人称,在评标委员会的名单中,一共有7人,分别来自于浙江省政府采购中心和环保局。
不寻常的代理企业
事实上,浙江弘申拥有的资源并不仅仅是被运用在招投标项目上。在某种程度上,它甚至可以动用部分行政资源为自己的产品开路。
2006年11月,浙江省环境保护局下达浙环函[2006]297号《关于推荐全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主要仪器设备名录(第一批)的通知》。
在这份《通知》中,被推荐的产品,只有浙江弘申和浙江环茂自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环茂”)两家在浙江省内独家代理的产品。
《通知》同时明确“设备购置经费由县市环保局向企业收取,由省里统一购买并给予一定补贴”,对未按要求的,“省局不予补贴,同时暂停安排所在县的其他环保专项补助资金”。
工商资料显示,浙江环茂亦是浙江弘申和浙江环科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浙江环科院)合资的企业。其中浙江环科院投资180万元,占股36%,浙江弘申投资175万元,占股35%。另有一家同样由张琰间接控制的招投标代理公司和两家来自上海的投资管理公司是其小股东,分别占股4%、10%和8.88%。
这样的股份结构源自浙江环科院的改制。公开资料显示,从2005年开始,浙江环科院有限责任公司频频进行对外投资,成立了“浙江环盛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浙江环茂”等数家引入民间资本的“有限公司”。由于头顶环科院的招牌,这些公司的名号在很多地方环保部门眼中,仍是浙江环保系统直属管理的企业单位。
“这是环科院改制过程中的问题。”接受本报采访时,浙江环科院相关人士承认。
根据记者统计,到2008年5月,在浙江1452家重点污染企业中,有1352家企业与“浙江环茂”签订了合同。另有近400家不在1452工程建设计划之列的企业也与“浙江环茂”签订了协议。
一位浙江省从事信息化的人士说,由于信息化公司一般都没有掌握全部的信息技术,所以经常需要合作“接源代码”来接业务,而这个特点所相关的一个财税政策就是,所有信息化公司之间的技贸合同是免税的。“现在这个特点被很多公司利用”。
“这样就很方便,只要签一个简单的技贸合同,就可以把环茂名义接的项目,转包给弘申。”上述人士说。
当时,有一个地市的环保系统抵制了这种推荐,没有全部采用弘申和环茂的产品。据一位当时参会的环保系统人士称,戴备军直接在省级环保大会一再反问说,“你们不想被省里统一管理信息,是不是背后有自己的利益?是不是要查查有没有经济问题?”
对于各个环保企业而言,相关的环保评估和环保补贴也都掌握在环保主管部门手中。
本报记者获知,每年浙江省信息厅、科技厅、杭州市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等多个相关部门,都是下发一个项目补贴方案。各信息企业可以根据企业经营情况申请,一般有自主研发项目的优秀企业,会得到一定的补贴,补贴最大的额度在200万-300万之间。
“这里面也有些学问,比如政府推荐名录虽然不是强制购买的,但如果你这个企业没有购买,就担心会不会在这个补贴环节被‘穿小鞋’。”一位浙江从事了40余年的环保专家说。
“钥匙效应”和“59岁”现象
“市场化求解”本是浙江省面对环保资金短缺的“利剑”。2003年开始,浙江确定建设生态省的目标,新华社报道称,此后浙江省的各级行政主管部门逐渐向民间资本开放了环保这个原先一直由政府垄断的公用事业。
但在开放的同时,地方环保部门仍手握环保专项资金的生杀大权,双重身份的扮演,使“权力寻租”有了一定程度的操作空间。
而一个不能忽视的现实是,在过去几年中,随着政府加大了环境保护的力度,环保局这个曾经的“冷衙门”开始变得炙手可热,尤其是“环保一票否决”和“环评准入”等制度成为显性条件后,环保系统的“关卡”效应开始显现出来。
但这个系统至今仍然没有实现垂直管理,地方环保局的人事权和财政权仍然归地方政府管理,这就使得地方环保“一把手”变成地方政经活动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一方面,他们沿袭着国家政策对环保领域的倾斜力度,而且还享受着本土一些“土政策”带来的权力空间——当地纪检和检察部门一直对此空间持有高度警惕,并在制度设计上有多种机制防止腐败,但一旦官员自身出现“寻租”欲望,机制上的反应往往只能体现在事后追究上。
国家环保部的一位官员说,这就是所谓的“钥匙效应”——国家和地方资源统一在一个出口上,“一把手”掌握着市场和政策对接的钥匙,正则合力为环保,负则成为权力变现的通道。
很明显,张琰发现了这把“钥匙”的微妙之处。
而更重要的是,戴备军在某种程度上也具备一定的需求空间。资料显示,戴备军上任时已经55岁,按照惯例,这是他仕途的最后一站。2008年,戴59岁时退居二线。此后不久,案发。
“这属于典型的59岁现象,”接近此事的法律方面人士评价说,“戴这样一个靠自己奋斗上来的官员,尤其容易在临近退休的时候,对手里的权力把握不住,想想自己也到顶了,后面的事情需要做一些‘安排’,最后出事了。”
许宗衡的洋文凭 闫小培的魅力
6月8日,新华社发布了一个几十字的通稿:“据中央纪委有关负责人证实,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许宗衡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在接受组织调查。”6月11日,新华社据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证实,广东省深圳市市长许宗衡因严重违纪,中央已经决定免去其领导职务,现正在按程序办理。
在此之前的6月3日,为迎接世界环境日(6月5日),许宗衡写了一篇文章,诫勉市民推行低碳经济,戒除对“碳”的不良嗜好。
“碳”之于人类社会,正如权、钱、色之于贪官,明知是毒品,却贪之无厌挥霍无度。“环境日”这一天,许宗衡和他的妻子在家中被中纪委办案人员带走“双规”。
之前,2009年4月16日,广东政协主席陈绍基被中纪委“双规”,成为广东30年来首名被“双规”的正省级高官,同日,浙江省委常委、纪委书记(原广东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王华元也被“双规”。许宗衡涉案后,广东政坛再次发生震荡。
据报道,许宗衡可能因涉嫌卷入“国美电器”老总黄光裕案受到中纪委的调查。去年黄光裕落马之后,其妻子杜鹃、公安部部长助理郑少东涉案被捕,同时,“公海赌王”连超、香港黑道老大张治太等相继落网。
许宗衡案发原因扑朔迷离。众多媒体针对其涉案原因,进行了广泛报道,有指权钱交易,有指权色交易,有指窝案牵连。一众隐不可见的细节,共同构成了许宗衡的“倒台因素”。
问题学历
2005年6月起,许宗衡任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2007年1月,许宗衡应人民网邀请,与网友就“深圳自主创新”做交流。这次交流中,许宗衡谈到了深港合作,谈到了深圳准备建两所大学,提到“深圳是全国人民的深圳”。
这个访谈之后,一个人民网网友却在一个极为边缘的问题上较真,并断定,许是一个贪官。他的根据是:许的学历是虚假的。
许宗衡简历中这样写着:“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硕士。”
许宗衡第一学历是中专。1976年8月,25岁的许宗衡毕业于湖南省交通学校汽车专业,曾担任班长、校学生会主席。
跃入政界后,许获得了第二个学历。1984年6月-1986年9月,许在湘潭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学习并取得本科学位。此时,湘潭大学这个“本科生”其实是另一个身份:中共湖南省衡阳市委组织部干部科科长;毕业前一个月即1986年8月,许宗衡升任衡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南下深圳后,许成了名牌大学的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94年2月-1996年1月,许宗衡在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民商法专业研究生班学习。“学习”时,他担任深圳市委组织部干部培训处处长,这对于需要学历的官员,是个特殊的职位。毕业前半年,许宗衡调任深圳海天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
许宗衡案发后,人们更关注的是他最后一个学历:1997年8月-1999年8月在美国国际东西方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班学习。有人据此断言:许宗衡搞了这么多学历,还要搞这个“洋文凭”,说明他对学历完全是盲目求大求洋。经查,该校是一个华人在夏威夷岛开的民办学校,其学历被网友称为“比水母含的水分还多”。一个网页上这样介绍:“该校以及其创办人成中英(Chung-Ying Cheng)在2002年因欺诈被起诉。这个大学从来没有得到过美国正规教育部门的承认。这个‘野鸡大学’还有过真假校长的案子,一个叫龚天任的该校教师以校长名义招摇撞骗,2004年被成中英起诉。”
同僚闫小培
深圳主要市领导里,有三个拥有博士学位,而副市长闫小培,被公认是货真价实的博士、教授。媒体消息指,许宗衡被查后,闫小培亦受到牵连。
消息称,分管城市规划的深圳市女副市长闫小培,因被怀疑在主管城市规划建设时有受贿行为,在许宗衡“双规”后也被“两指”(于指定时间、地点交代问题)。
后来闫小培有公开露面。
闫小培,现年55岁,深圳副市长,同时是致公党中央委员,深圳主委。从政前,闫小培是中山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主任、城市与区域规划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从履历看,她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
2008年5月,由“中国品牌研究院”发起的《中国女市长魅力榜》评选活动开榜,排在榜首位置的是深圳市副市长闫小培,她也被称为“中国最具魅力女市长”。
滑稽的是,今年4月,央视“新闻30分”报道称,“中国品牌研究院”是在香港注册的私人机构,在广州的办公地点仅是一间只有3个桌位的办公室,领奖人需要交纳数万元的“领奖费”。
中国近几年的房地产业已成为腐败高发领域,部分主管领导抵御不住开发商们无孔不入的金钱以及势力攻势,被称为“城建副市长腐败铁律”。
分管城建副市长腐败屡见不鲜。2003年4月,“主宰了温州市10年城建”的原副市长杨秀珠出逃,其在房地产上的贪污受贿额已查清的为2.532亿。在2006年6月上旬被“双规”前成功外逃而轰动全国的原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工商局局长周金夥,犯案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其担任福州市副市长和宁德市市长等职期间在房地产及土地批租上的寻租贪污。有着20多年地市级官员“百官共廉”神话的苏州,被城建副市长姜人杰打破了,他的涉案金额高达1.4亿元。此外还有北京的城建副市长刘志华,被称为“三玩市长”的湖南郴州市城建副市长雷渊利,厦门的原城建副市长赵克明,原十堰市市长马荣华,全部都是因土地出让金和房地产开发等方面问题,罢官、罢职、判刑。
深圳是个高速发展的城市,城市建设发展更急速,闫小培前任主管城建副市长有前车之鉴。2002年,深圳市原分管城建和国土的副市长王炬因为在房地产上“滥用职权收受巨额贿赂和礼金,并为其子女亲属非法敛财谋利”而被“双开”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据中纪委查实,王炬仅利用职权为其女儿女婿经营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办理地价减免手续一项,少交地价款就高达1.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