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服务业的重要分支,物流业与其他产业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人把它称为“国民经济的血脉”。目前,中国物流行业亟待升级,而信息技术已成为解决物流升级难题的重要手段之一。那么,目前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情况如何?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哪些差距?中国如何弥补差距迎头赶上?《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又为IT企业带来了哪些影响?本报针对这些问题特邀请业内相关IT企业负责人探讨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之道。
缺乏长期战略 公共信息平台待建
□国外一些企业和组织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已经形成了完整、成熟的物流信息化体系,包括战略布局、相应理论、执行体系以及方法论。
□中国物流企业信息化缺乏长期发展战略,产品复用性低,存在先进与实用的矛盾,造成了巨大浪费。
□中国物流信息化与国外差距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观念、二是标准、三是多种信息技术的融合运用。
蔡垂先
摩托罗拉企业移动业务大中华区总经理 蔡垂先
外国物流信息化程度要比中国高,很多国际知名的物流公司对新技术和产品的应用比较支持。中国企业的优势在于,他们不必再像国外物流企业一样去摸索和试验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他们可以在深入了解后直接上马项目并获得投资回报。
叶浩霖
甲骨文公司大中华区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总监 叶浩霖
中国物流信息化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主要差距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1.现代物流理念缺失,一体化物流和供应链管理应用程度较低。中国物流企业大多还停留在只注重硬件设备的观念,对于满足客户复杂综合物流需求的服务能力相对重视不足,未来角色需要从传统物流的操作者逐步提升为现代物流的管理者。
2.中国物流企业信息化缺乏长期发展战略,盲目进行物流信息化建设,只在短期内适应需求,而无法满足长期运行出现的新的业务需求。
3.物流发达国家的物流企业在信息化领域多数已建立完备的定制化个性化咨询,能够提供商业智能、知识管理、数据库挖掘等完善的物流服务,而中国物流企业完善的物流信息化系统仍显匮乏,不能为决策提供完美支持。
4.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产品复用性低,存在先进与实用的矛盾,造成了巨大浪费。
从这些角度来看,中国物流企业选择信息化应该遵循以下一些重要的原则:
首先,一定要有一个长期的战略规划和一个能提供富有前瞻性、灵活性和扩展性整体解决方案的IT合作伙伴。
其次,适时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分步实施。中国很多的物流企业都是中小企业,如果着重长期规划,一下子上线很多暂时用不上的产品,那会给企业造成很大的负担,因此在战略规划的前提下要适时采用、分步实施。
最后,要采用标准、开放、完整而专业的产品,以保证企业现有的IT投资,并为日后的扩展留下接口。中国的企业还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他们将来还会产生很多的IT需求,如果产品没有采用标准、开放的技术,就会造成巨大的投资浪费。
董 进
IBM中国研究院供应链与物流研究高级经理 董进
外国的一些专业物流解决方案可能并不符合中国企业的要求,与中国物流企业的实际运作流程还不匹配,这也与中国的国情有一定关系。如何使这些解决方案更适应中国的具体国情还需要有关方面的努力。此外,中国企业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利用管理信息系统数据进行分析、整合,以及优化的能力,这方面提升的空间也是非常大的。
中国很多物流企业及物流信息化提供商已经意识到与国外的差距,开始研究和提供基于管理信息系统与数据优化和分析的专业解决方案。比如物流行业专用的库存优化管理,车辆的路径优化,基于每天采集回来的实时物流数据进行分析。中国很多物流企业及物流信息化提供商已经开始积极进行这方面的研发以缩小下国外的差距。
最近一两年,中国物流企业为了做大做强,兼并重组屡见不鲜,这符合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我个人认为,中国还没有一家企业能在全国范围内提供全方位物流管理服务。即便是国内很多著名的物流企业在很多情况下还是以一个地区为中心,辐射一定的范围。
杨运平
成都九洲电子信息系统公司副总设计师 杨运平
当前,我国物流业规模快速增长,但信息化发展很不平衡,水平整体偏低,直接表现为物流运行效率偏低,物流成本高出发达国家1-2倍。而制约我国物流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也是中国物流信息化与国外的主要差距,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观念、二是标准、三是多种信息技术的融合运用。
现代物流的根本宗旨是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满足客户需求,并越来越呈现出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职能化、标准化等发展趋势,其中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信息技术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等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在供应链运作时,企业必须实时、精确地了解和掌握整个供应链上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四者的流向和变化。因此急需建设一个综合物流信息化平台。
我国物流信息化在经过一段时期的基础性研究和建设后,已经进入一个以整合为目标的新阶段。信息技术的单点应用将会整合成一个体系,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的整体效应。当前,当务之急的工作:一是从标准体系入手为物流信息化建设营造良好环境;二是建设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提高行业和区域物流信息化水平。
总体上,目前大多数中小物流企业都以自身为核心建设信息网络,最多是在某一个行业建立小系统。这种信息网络,缺乏统一、开放、标准化的数据接口。已经成为现代物流继续发展的瓶颈。需要由多个行业主管部门共同规划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具有标准化接口和数据交换通道、广泛兼容的区域性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为政府和企业提供物流信息的发布、查询、交易服务提供一种现实可行的方案。
黄大雷
中远网络物流信息科技公司总工程师 黄大雷
差距在于支撑供应链的各种运输手段(铁路、公路、海运、空运)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这种协同的程度直接影响到供应链的效率和效能,缺乏配合和协调将会带来物流过程的不透明性(可视化问题)、高成本和低效率。
除了体制和服务意识上的问题以外,国家对多式联运这种新兴的运输方式的提倡和鼓励、参与多式联运各方的信息共享和系统互连(B2Bi)以及具有权威性的物流公共服务平台概念的实施将是应对挑战的重要举措。而这个公共服务平台并非如目前各地区都在上马的,以物流信息发布和交易为主的公共服务平台,而是包括很强的数据交换和共享能力以及实际的物流应用体系的平台。推广集装箱技术特别是应用RFID技术智能集装箱体系也将是应对挑战的解决方案之一。
乐 军
博科资讯公司副总裁 乐军
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几点:第一,国外一些企业和组织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成熟的物流信息化体系,包括战略布局、相应的理论、执行体系以及方法论。我国在这方面还很欠缺。我国政府推出《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目的实际上也是为了朝成熟的物流信息化体系发展。
第二,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行业集中度不高,企业规模不大且分散,因此导致信息化程度不高。《规划》里也提到通过资本的运作提高行业的集中度。不过,从某些作业层来看,我国的物流企业效率并不低。
第三,对于一些局部的信息技术,我国研发水平并不落后,但是目前大部分企业并没有将信息技术作为竞争手段纳入企业战略规划。
虽然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但差距正在不断缩小。我国是生产制造大国,如果成为制造强国将会对物流行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毕竟现代物流是企业创新商业模式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我国具备后发优势,相信会有机会迎头赶上并超越国外。
信息化助力企业御寒 标准不可或缺
□标准化可以使物流的能力信息和需求信息更好地紧密地配合起来,大大提高国内物流的效率。
□虽然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正在逐渐提升,但是整个行业的信息化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范,没有形成整个行业的公共标准及技术工艺标准。
□利用IT技术,特别是RFID技术实现物流基础服务升级是未来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董 进
物流信息标准化可以使物流的能力信息和需求信息更好地紧密地配合起来。这样将大大提高中国物流的效率。目前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物流行业的运输效率差距明显,而物流信息标准化可以有效提高物流企业在运输和仓储能力方面的整合能力和效率。
乐 军
虽然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正在逐渐提升,但是整个行业的信息化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范,也就是说没有形成整个行业的公共标准(局部环节如港口的标准已经形成,但非常分散)及技术工艺标准。一旦形成标准将会加快我国信息化进程。因此,在《规划》中也提到了物流标准和技术推广,以及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其实,由于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信息化产品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其单位成本相对较高,致使一些企业不会主动建设信息系统,有些是因为客户要求而被动地建设自己的信息系统。因此,单位成本高也阻碍了信息化系统的普及。标准化将会使应用达到规模化,从而促进单位成本的降低。
蔡垂先
信息化除了有助于提高物流运作管理水平,加强物流标准化服务,还能助力物流企业降低成本,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从而使物流企业更具竞争力,提升企业赢利能力。为了更好地管理物流,企业需要掌握大量信息,对车辆位置、车载物品、最佳路线、送货时间和地点,以及延迟交货等信息,企业都要了如指掌。此外,企业还要大幅减少物流管理中涉及的书面工作量,简化流程,进而提高效率。
国际金融危机对包括物流行业在内的很多垂直行业带来影响。在这种艰难时刻,如何更好地控制运营成本,并保持高生产效率成为各大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移动性在全球的迅猛发展,企业CIO深知投资于移动性所得到的回报非常丰厚,并会使企业在竞争优势方面大大超过竞争对手,因此企业移动对物流企业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部署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企业移动解决方案将成为各大企业能否受得住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关键因素。
叶浩霖
国际金融危机环境下,物流企业相继展开价格战,引起了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要想在这场竞争中取胜,企业“修炼内功”正当其时。企业除了提高自身经营理念和策略外,更要把信息化塑造成重要的“武器”。对于企业来说,信息化能给企业带来两点好处:一个是增收,一个是节支。
杨运平
信息化管理是电子商务模式下物流的基本特征,是物流实现现代化、社会化的保证。信息化技术只是一种手段,是提升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的外在保证,关键还是要从理念上被管理者和社会所接受,规范化经营管理过程。
标准化的物流不仅降低了工作难度,减少了物流损失,而且降低了物流综合费用,使得物流企业可以为客户提供高效低成本的物流服务。我国的标准化建设还比较落后,导致物流业各自为战,企业不考虑系统,系统不考虑供应链。
另外,推动物流企业建设信息化系统的主要驱动力来源于最终用户的要求。利用IT技术,特别是RFID技术实现物流基础服务升级是未来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市场需求扩大 IT面临商机
□国务院通过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给物流行业和IT企业都带来了很多机会。例如,物流企业如何从第二方变成第三方。
□《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比较宏观,关注的是大物流领域,其目的是希望通过大物流提升其他行业的竞争力,从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会间接地给信息化带来商机。
蔡垂先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很多物流企业CIO必将审视原有的企业信息化架构,在助力企业控制运营成本的同时,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并寻求可为企业带来高投资回报的企业解决方案,从而保持企业的竞争性。有长远战略眼光的CIO或者其他管理层,会在这个时期考虑得更长远、更战略一些,相应的对企业进行一些调整和准备,既为应对目前的挑战,也为迎接下一个经济增长期做好准备,确保企业处在下一个上升周期的起点上。《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无疑是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政府为物流行业的复兴和发展提供的重大机会。在政府的扶植和支持下,物流企业将可以部署更具竞争力的企业信息化架构,早日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困境。
叶浩霖
国家出台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对于中国物流行业早日走出经济困境,回到高速发展的轨道上是大有裨益的。另外,在全球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物流企业都在不断变革,不但要搞好内部整合,还要放眼企业外部,实现整个供应链的协同。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开始构建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系统,物流软件的市场也在这一环境下得到了几何式的增长,正在形成的物流供应链市场将随着企业需求的增长进一步扩大,我们对这块市场很有信心。
董 进
近日,中国把物流业列为下一步发展的重点。物流的转型分三个层面:战略层、运作层、IT规划层。IBM也在针对这三个层次的解决方案进行研究,为物流企业提供帮助。国务院日前通过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给物流行业和IBM都带来了很多机会。例如,物流企业如何从第二方变成第三方。IBM将通过云计算技术和智能交通技术帮助中国的物流行业建立通用的交换平台。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云使中国更多的中小物流企业进行协作和沟通,提高他们对市场的响应速度。
乐 军
政府推出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比较宏观,关注的是大物流领域,其目的其实还是希望通过大物流提升其他行业的竞争力,从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当然,这些会间接地给信息化带来商机。
杨运平
《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以先进技术支撑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以信息化为抓手推动现代物流业的升级改造,以信息服务提高现代物流业的增加值。因此,物流业的振兴,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电子信息技术和产品的应用,并以应用带动国内自主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