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推出政民互动新政
来源:安徽商报 更新时间:2009-07-24

   当你在宣城市政府网站上的“政民互动”栏目发一个帖子,今年4月1日之前,多半是很快沉底而没落为又一“骨灰贴”。而在此之后,宣城市政府要求各市直单位抢占包括该市政府网在内的三家门户网站的“沙发”位置,第一时间回应网友质疑、回答网友咨询。逾期不跟帖、回帖将在未来的效能考核中扣分甚至追究单位负责人的责任。由此显见,宣城决策者对惯常以亦真亦幻形象面世的网络重视程度空前。近日,记者走访了宣城多个单位,试图探寻这一政民互动新政推出的台前幕后及其在奋力崛起语境下的现实意义。

  “杨教头”第一个登场:感觉良好

  杨邦孝,宣城市教育局局长,不知何时,网友戏谑地称他“杨教头”。

  “我知道这个绰号,那时候我觉得网络这个东西不靠谱。 ”杨邦孝谈及此事,嘴角勉强地上扬着。原来,早在宣城推出政民网络互动新政之前,当地的民间网络论坛人气颇旺。因为教育问题事关几乎每一个家庭,杨邦孝往往被不自觉地推上论坛,网友多次通过发帖向其提出问题甚至责问他的工作失策失职,但杨邦孝局长抱定“网络不靠谱”的态度,一直拒绝上网回答网友质疑。被激怒的网友因此戏称其为“杨教头”。

  6月23日,杨邦孝作为第一位上线交流的单位负责人与网友互动,他说感觉良好。

  当日,杨邦孝作为宣城市教育局负责人在该市政府网站的“政民互动”上线,与网友交流互动,这也是该市实施政民网络互动工程后,第一个上线交流的单位“一把手”。“我准备了这么厚的材料、文件。”杨邦孝右手悬于桌面上比划着文件的厚度,他告诉记者,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他回答了26个网友问题,总体上感觉良好。

  “经验不足,下次要带专业的打字员去! ”杨邦孝觉得其实可以回更多的帖子,只是负责敲字的同志下手有点慢。

  据该市信息办提供的数据显示,自2009年4月1日宣城推出政民互动新政后,该市教育局63次回帖,没漏一帖,回复率达到100%。

  论坛帖子成建委主任桌上“文件”

  “276次被要求回帖,我们回复了267个,我就知道我们肯定被搞得最很! ”现在,该市建委主任郜建平要求办公室人员每天都把与建委相关的帖子打印出来,放在其办公桌上。 “我就一个个地看,一个个地批,像文件一样! ”郜手中拿着厚厚的帖子笑着告诉记者。

  郜建平坦言,现在的宣城就是5年前的合肥,正处在城市大建设的起步阶段,矛盾凸显期,其执掌的建委又是我省已不多见的“大建委”,工作涉及面宽、人多,直接与百姓利益相关。早先,建委就感到了当地民间论坛上一些网友的火力。 “我们当时也是避而不答,随你说去! ”郜建平告诉记者,转变来源于市长的批示。据了解,当时有网友提出该市的一条叫龙首路的背街小巷是沙石路面且没有路灯,希望有关部门能够修建。 “市长批示了,我说这事虽然原则上不归我管,但是我照办! ”

  如今,根据网友在当地论坛上的帖子,该市建委先后改造了龙首路、马王巷等道路。甚至在当地一号工程——宛溪河治理上,建委也将网友的建议归纳后送交远在外地的规划设计方,要求其参照网友意见能够让穿城而过的宛溪河凸显“宣城的文化底蕴”。 “这位网友提了10多条修改建议,我们觉得很好,肯定是个民间高人! ”郜建平笑着告诉记者。

  宣城市市长虞爱华表示:互动只为更好推动

  任职宣城市市长以来,虞爱华多次通过网络直接回应网友,甚至对帖子进行批示,推动多个市民呼声颇大的问题解决。

  记者:早就听说您是“回帖市长”,您经常上网吗?

  虞爱华:我每天上三次,每次都是在饭后,主要浏览国内省内的门户网站以及宣城当地的网站,因为时间有限,只有看到我关心的我就点开来仔细看看。

  记者:听说您通过对网友帖子的批示,已经顺利解决了多个问题?

  虞爱华:龙首路、马王巷的改造工程,赌博机、非法占道经营、露天市场噪音等问题吧,这些问题看上去很小,但是都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我觉得应该得到重视,就做出了批示。

  宣城市委、市政府决定推动政民网络互动工程,而在此之前,虞爱华早已被当地网友亲切地称为“虞哥”。

  记者:我们发现现在很多网友直接向您“喊话”,以此希望问题得到解决,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虞爱华:网络技术已经打破了传统社会架构下的沟通壁垒。我们推动政民互动工程就是希望各市直单位也都能走到台前来,上线与网友交流互动,推动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希望各市直部门都做到“虚拟社会不虚情对待”。

  记者:政民网络互动推出后效果很好,这是否意味着您以后可以不用在当“回帖市长”了,让每个单位去回帖,去解决?

  虞爱华:还是要上网,还是要回帖,政民网络互动发展日臻成熟后,我以后回的帖子可能更多的是牵涉多个部门,需要多个单位协调解决的“疑难杂症帖”。

  记者:您为何如此重视网友的意见、建议、问题甚至是责难?

  虞爱华: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网络虽然是虚拟世界,但海量信息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公众最真实的共同愿望、心声以及个体合理诉求,这是我最重视的。

  宣城政民网络互动工程推出已有两月余,教育局、建委等部门由此促动,效能建设迅速提升,公众形象也获得改观。

  记者:下这么大的力气推动这个虚拟世界的工程,现实意义何在?

  虞爱华:经过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我们是下了很大力气做这件事情的。做这样的全方位互动,首先是为了发动,发动群众,集中群众的智慧解决我们遇到的现实问题。然后应该是促动,促使机关、单位等各个部门通过网友的监督、建议等改善工作作风、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最后就是推动,这是根本的目标,推动我们宣城市的科学发展。

  记者:那么您对网友和参与该工程的单位双方有着如何的期待?

  虞爱华:我希望能在网上看到更多理性、平和、有建设性的帖子,也希望各市直单位能有更多的自信、更大的诚意上线与网友互动。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双方的互动,以此来消除误解、取得理解,对目前我们能力未及或者时间上尚待安排的事情,也希望能得到大家理解,这就是沟通的目的。(记者 强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