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滨县刑侦信息化建设步入快车道
来源:中新网 更新时间:2009-07-24

 信阳6月26日电   河南省淮滨县公安局刑警大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情报信息主导警务”理念,紧密结合公安工作实际,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应用,实现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以信息化推动刑侦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实现资源配置合理化、决策指挥科学化,进一步提高了整体打击效能。

    2009年6月,在县局党委的大力支持下,为各责任区中队配备10部台式电脑、2部笔记本电脑和一部彩色激光打印机,完成中队四级网的接入和优化工作,确保驻所刑警能够在公安网上及时进行信息采集录入查询,打印询问笔录,完成刑事诉讼程序,使刑警真正感受到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全新变革。

    大队在中队审讯留置室安装了视频监控,配置了大容量的移动硬盘、刻录机和视频播放处理软件,实现对监控图像资源的统一管理。能够对监控的录像数据进行刻录保存,确保了视听资料作为证据在侦查破案及诉讼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加大数字证书使用力度,对缺失及损坏的数字身份证,全部重新到市局申办,确保刑警每人一个,充分发挥数字证书的普及应用效果,提高刑警持证查询公安部数据库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抓获犯罪嫌疑人必须做到“四查”,即查真(在“常驻人口信息管理系统”核查其身份的真实性)、查重(在“违法犯罪人员信息管理系统”查询是否已经被采集录入),查逃(在“违法犯罪人员信息系统”查询比对是否网上逃犯)、查疑(利用社会信息、公安内部信息查询其活动轨迹)。

    在局党委的高度重视下,专门为各责任区刑警队和各办案单位配齐了指纹捺印盒、指纹信息卡及采集DNA的各类耗材,从源头上规范一线实战单位信息采集工作。大队制定了《打击刑事犯罪综合信息系统采录工作规定》,实行信息录入责任制:即谁办案、谁采集、谁录入、谁负责。不断完善信息的采集、录入、更新与维护工作,确保信息的完整、准确、鲜活,并严格考评,兑现奖惩。截止6月10日,全局命案信息采集率达到100%,DAN数据库建设位于全市第一,逃犯信息录入准确率达到100%。大队各类案件的受理、立案及呈请拘留、报捕等所有办案程序全部在网上进行录入审批,严格了办案程序,保证了办案质量。

    大队以市局“信阳情报信息研判平台”为依托,建立健全集情报信息收集传递、发布反馈、分析研判、交流会商、指令下达等于一体的情报信息综合研判工作机制,提高情报信息的综合分析研判水平。在信阳情报信息研判平台上发布了《关于2009年以来淮滨县部分乡镇连续发生盗割通信电缆案件的串并报告》、《淮滨县公安局关于盗窃空调外机的预警信息》《淮滨县发生两起盗窃储户信息密码案件》等研判文章,提高情报预警、科学防范和精确打击的能力和水平。

  大队各责任区中队充分利用公安信息资源和社会信息资源,依托遍布全县的治安积极分子和特情耳目,切实加强对重点人员和重点场所动态信息分析研判。基本建立对重点人员实行情况信息全程掌控的动态管控机制,做到来知动向,去知轨迹,确保掌握得了、控制得严、抓获的住。

   同时依托全国公安机关跨区域协作平台、省厅情报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公安搜索引擎等系统和工具,引导一线刑警通过各种手段开展精确串并和网上排查,提高打击犯罪的能力和水平。2009年6月12日,淮滨县固城乡固城村村民张玲报案称,6月11日夜晚,其家的后八轮货车在固城乡老街北队被盗,价值34万余元。针对被盗车辆外形较大、难隐藏等特点,办案民警首先利用视频监控系统查看全县各主要道路出入口,以确定车辆被盗去向。同时将被盗车辆录入全国被盗车辆信息库,利用“网上作战”信息平台,寻求全国各地公安机关支援,在网上发布协查通报,请求邻近地区公安机关加强排查和堵截可疑车辆。6月14日,该被盗车辆在濮阳市台前县被查获,并抓获一名主要犯罪嫌疑人。

    今年以来,刑警大队加强信息化培训工作,着力提高全警信息化应用水平,使科技强警落到实处。积极推进信息化应用,结合工作实际,创造性开展信息化技战法、工作法的总结。情报资料员李淑军同志撰写的《浅议新形势下如何发挥情报信息在侦查破案中的作用》一文,指导民警如何利用各类信息平台高效开展工作,拓展警务信息综合应用,解决实战中信息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情报信息服务实战、主导警务的功效,被市局采用转发。(王长江 姜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