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还是开放? ——中国档案信息化发展战略论坛侧记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档案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资源,在信息化大潮的冲击下,是继续封闭下去,只为少数政府部门、机关服务,还是伴随着政府信息公开,为社会公众提供多样化服务呢?

  6月20~21日,“中国档案信息化发展战略论坛”在上海召开。此次论坛广邀国内外档案馆界的专家,就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展开了深入研讨。   

  面对信息量猛增,传统档案馆已不堪重负   

  开放档案信息资源,为大众提供服务是大势所趋

  数字档案馆是未来的方向   

  本次论坛的一个主旨是继续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的内容。我们必须要明确的是,信息资源是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在经济社会资源结构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而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提高开发利用水平是必然选择。

  当然,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我们还面临诸多问题:开发不足、利用不够、效益不高;相对滞后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尚不完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困难、采集重复;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市场化、产业化程度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不够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需要完善。

  本次论坛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才能更有效地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毋庸置疑,数字化是必由之路。

  档案信息要公开

  众所周知,上海的外滩是个寸土寸金的地方。放眼望去,街边几乎是清一色的各大银行办事机构。2004年,上海市档案馆新馆就在这里拔地而起。上海市档案局局长、上海市档案馆馆长吴辰表示:“上海市档案馆新馆能建在外滩,说明上海市政府对档案工作十分重视。目前,上海市政府信息集中公开的渠道主要有三条:一是市政府定期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二是“中国上海”门户网站,三就是综合档案馆的查阅窗口。政府信息资源开放与档案馆资源的开发利用紧密相联。”

  在本次论坛上,记者强烈感受到,我国档案信息化工作正在经历一次重要的转折,由以前主要为政府部门服务,所有信息几乎不向社会公开,逐渐转向以普通用户为中心,将关系社会大众的信息进行公开,增强了档案馆的服务职能。上海市档案馆的8楼就是一个开放式的电子阅览室,电脑、大屏幕显示设备一应俱全,社会公众可以免费在这里通过网络进行相关信息的查询。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冯惠玲在谈到我国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问题时表示:“档案资源就是一座‘金矿’。我们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档案资源总量不足、数字化程度低、可检索性差、上网资源少。据统计,2003年,全国各级综合性档案馆开放档案4521卷,只占馆藏档案总数的22.7%。这种开放度是不充分的。因此,未来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要坚持资源建设与开发并举,开放与开发并举的原则。”

  有车还要有货

  在谈到加快国家数字档案建设的问题时,国家档案局技术部主任王良城打了个比方:“我国IT基础设施建设好比是修路。现在路宽了,车多了,但是车上的货却供应不上。档案资源是国家信息资源的核心部分,就是车上要装的货。为了保证及时供货,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多架几座桥,也就是推进国家数字档案建设与服务工程。”

  国家数字档案建设与服务工程目前还处于构想阶段,其总体目标是:加大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力度,全面整合各类档案信息资源,促进档案信息资源总量增加、质量提高、结构优化;加强多形式、多层次共享平台建设,推进服务机制创新;促进档案信息资源的公开、共享和再利用;加快保障环境优化步伐,建立长效发展机制,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能力的全面提升。具体工作又可以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建设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库群,形成全国性、分布式、大容量、可共享的目录、全文和多媒体三大基础档案数据库群;第二,建设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网络利用平台,比如建立全国档案信息公共服务门户网站(中国档案信息网)、全国政务档案信息服务门户网站等;第三,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

  目前,我国馆藏档案达3亿5千万卷(件),其中像唐代的档案、西夏文档案都是极其珍贵的档案。如此宠大而宝贵的档案资源,都要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整理和保存,任务是相当艰巨的。

  标准化不容忽视

  在档案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标准问题是不能忽视的,这关系到今后档案资源的共享等问题。对此,深圳市档案局信息技术处处长方燕有独到的见解。她认为,档案信息化标准是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作为国家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最大范围的共享,就必须要统筹考虑。

  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标准规范是业务、技术应用和系统实现的基础,也是核心能力与竞争力的体现。近年来,我国档案部门采用了多种形式积极参与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建设及档案信息化标准的研制工作。

  在制定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方面,深圳市档案局走在了前面,提出了包括业务性标准规范、技术性标准规范和管理性标准规范在内的整体框架。近年来,深圳市档案局还承担了《基于XML格式电子公文归档管理规范》国家标准,以及其他三个国家档案行业标准的起草编制工作。方燕建议说:“今后还应该加强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建设的全面规划,建立我国档案信息化发展战略和标准规划框架,并注意相关领域的标准规范建设,使档案信息化建设朝着更规范、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图书馆与档案馆合二为一

  本次论坛邀请了加拿大和韩国两位档案馆界的专家现身说法,介绍本国在档案信息化方面的经验。加拿大国家图书档案馆技术部主任彼特·布鲁斯的讲话引起了记者浓厚的兴趣。2004年5月,加拿大国家图书档案馆依法成立。它由原来的国家图书馆、国家档案馆以及加拿大肖像馆合并而来,目的是更好地保护加拿大的记录遗产,为国家和市民服务。由于三馆合一,原来各馆的资源形成互补,使用者可以在一个地方得到图书、档案等多种信息资源,并可以通过网站参观虚拟展览等。

  目前,我国的图书馆和档案馆还是各自独立的。从用户的角度看,两种馆藏资源是互补的,两类机构也以服务大众为目的,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面临相似的问题,如信息量倍增、数字化、海量存储、安全等。虽然有相同之处,但并不说明两者只有合并才是惟一出路。从加拿大的经验来看,是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这样一种形式的存在,而我国的情况则不同。从目前情况看,加快档案数字化的进度,深入挖掘和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才是最迫切的问题。
  
  现身说法     

  关键词:开放

  上海市档案局局长 吴辰

  现状:2002年,上海市档案馆宣布对外开放已公开的现行文件。《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实施意见中指出,市和区县档案馆作为查询、利用同级政府部门主动公开信息的场所,应为公众做好服务工作。

  2004年5月1日,上海市政府公开信息查阅服务中心在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向社会开放。截至2004年12月底,市档案馆已接收45个政府部门送交的公开信息目录6977条、全文4855件。至2005年5月底,市档案馆共接待查询政府公开信息4108人次,提供利用8106件次。上海政府公开信息集中查阅服务已形成市区县联动、上下呼应、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

  思考:档案馆应当在坚持做好档案收集工作的同时,研究政府公开信息的形成和利用规律,完善管理,确保信息接收的及时、完整和系统化。政府公开信息服务与档案开放利用,两者工作主体不同、法规依据不一、操作方法有别。分析两者的联系与区别,有助于档案部门找准定位,积极参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关键词:整合

  江苏省电力公司总经理工作部文档处处长 杨秉光

  现状:江苏省电力公司系统档案管理采用省、市、县三级管理模式。档案馆采用集中式的硬件布局,由位于省公司的服务器组集中存储数据,并提供数据管理服务。公司广域网范围内的任何客户机都可以通过网络访问中央服务器组提供的档案服务。通过这样的硬件布局,实现了硬件设备资源的整合,比分布式硬件布局模式降低成本500万元左右。江苏省电力公司档案信息化实现了档案工作的三大转变:实现了由传统管理方式向现代管理方式的转变;实现了由封闭式的管理向开放式管理的转变;实现了由个性化管理向标准化、规范化的转变。

  思考:新技术的冲击、软硬件的更新,对系统的升级和数据迁移提出了新要求。无论采用何种技术,都要保证文件归档的可靠性。数字环境中存在大量风险,如系统瘫痪或遭遇非法入侵,都可能导致数据丢失。作为档案工作者,不仅要关心信息技术,更要关心信息技术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企业应该制定相应的管理条例或规范。   

  关键词:数字化

  青岛市档案馆副馆长 潘积仁

  现状:2003年,青岛市数字档案馆投入使用。目前,整体系统运行稳定,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保障,数据量稳步增长。

  青岛市档案馆已经构建了四通八达的网络体系,除了功能完善的局域网,还与政务网、国际互联网连接,让档案信息为公众所利用。此外,青岛市档案馆还构建了大容量的档案信息数据库以及完善的档案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网络查阅档案信息的功能;实现了档案信息安全存储的功能;实现了数字档案信息处理功能,对数字档案信息进行有序化加工;实现档案信息网上发布功能。

  思考:在建设数字档案馆的过程中,首先要理清思路,明确职责,并且要准确把握社会用户的需求,不要搞得过于复杂,要大众化、人性化;第二,要充分借助已有设施和技术,将数字档案馆建设纳入数字城市或城市信息化这一系统工程中,依托政务网、国际互联网等,还要充分借鉴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经验。

  关键词:分级存储

  杭州市档案局副局长 赵建国

  现状:杭州市网上档案馆是建立在三网,即档案馆局域网、杭州市政府政务外网、Internet上的虚拟档案馆。它以建立全市档案数字化综合应用平台为重点,以高效率的业务管理和高可靠的资源服务为宗旨,以满足档案利用者和档案管理者需求为目标来建设实施;它是杭州市电子政务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已列入全国档案现代化建设规划之中,是国家档案局电子文件归档和建设示范数字档案馆的试点工程;它是政府信息资源的数据中心和数据交换站;它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普遍应用的基础上,利用数字手段,以高度有序的综合档案信息资源为处理核心,以高速宽带通信网络为技术设施的超大规模、分布式数字信息系统。

  思考:作为用户,为了更好地实现档案馆海量数据的存储与管理,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分级存储和管理。分级存储一方面可以减少总体拥有成本(TCO),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此外,还应该加强元数据管理和数据的安全保证,比如采用路径的冗余来增强访问的安全性,采用备份容灾技术保证存储数据的安全。   

  关键词:资源共享

  福建省档案局局长 陈永成

  现状:由福建省档案局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投资开发建设,以福建省档案馆为中心网站、93个市、县档案馆为分支网站的分布式档案局网站体系,已于2003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各级档案网站设必备栏目14个,全省市、县档案馆网站共建立网上档案展厅84个。

  思考:今后,要贯彻项目带动发展战略,以项目建设带动档案信息化发展。国家档案信息化应争取尽快纳入国家信息化的总体规划,档案数据库应争取纳入国家基础数据库的建设范畴,加快档案数字化工程列入“金”字系列信息化基础和重点工程的规划和实施。

  围绕国家档案信息资源库建设这一中心任务,突出把握存量档案数字化和增量档案电子化这两个工作重点,全面实施全国性、规范化、可共享的分布式档案基础数据库项目建设,按照科学、系统、持续的发展原则,稳步、扎实地推进全国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此外,还应该制定全国性的《档案信息资源体系建设规划》,指导相关行业、国家综合档案馆、专业档案馆的档案资源库建设。

  关键词:电子政务

  四川省档案局副局长 马小彬

  现状:目前,四川省档案系统“三网一库”的建设进展顺利。2002年5月,四川省档案资源网建立。至今,全省201个市县区全部开辟了网页。四川省档案资源网站今年再次升级,设有一级栏目14个、二级栏目45个,上网资料300万字。

  2003年4月,省局(馆)网上办公系统和局域网开始应用。全局馆的办公区80台计算机与宿舍区145台计算机分别开通了互联网,可随时上网。四川省档案局办公网的信息发布与维护由各处部自行管理,信息中心统一管理和监督。

  思考:实施电子政务是全球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档案资源是其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四川省档案局提出了围绕全省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思路。

  对档案资源、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应放在电子政务建设、政务公开、依法行政的国家大局中去思考、去规划,才能使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资源的开发应用真正成为电子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