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陆军加速作战理论创新 争主动地位
来源:解放军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陆军是我党夺取政权、缔造共和国的主体力量,是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的中坚。陆军在二十世纪建立的卓越功勋,是中国军队昂首步入世界军事劲旅行列的重要标志。我军陆军之所以能够在二十世纪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一个重要原因是在不同历史条件下,陆军始终创立并保持着先进的作战理论。我军陆军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所创立的作

战理论,是世界军事理论宝库中最光彩夺目的一颗明珠,熠熠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光芒,其中揭示的许多客观规律对未来战争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陆军所面临的战略环境、作战对象、武器装备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要求陆军在力量结构、编制体制、作战理论等方面进行根本性变革。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胡主席关于加强军事理论研究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加速陆军作战理论创新,在二十一世纪继续保持陆军作战理论的先进性,已成为中国陆军紧迫而重大的现实课题。

  全面审视陆军作战理论面临挑战的时代动因,科学确立陆军作战理论创新的指导思想

  技术进步、强制变革是陆军作战理论创新的客观要求。恩格斯曾经指出:“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即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是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上的改变甚至变革。”恩格斯的著名论断揭示了技术进步与理论创新的基本关系,成为军事理论创新的经典依据之一。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武器装备不断发展、人的素质普遍提高的信息时代,我们应该增强变革思维方式、着力开拓创新的紧迫感,遵循理论创新以技术进步为前提的规律,同时重视发挥理论创新的先导作用,使理论创新富于更加积极进取的思想品质。

  立足现实、以劣胜优是陆军作战理论创新的重要依据。不同的武器装备产生不同的作战理论,不同的作战对象同样需要不同的作战理论。“十六字诀”、“游击战”、“十大军事原则”、“零敲牛皮糖”是我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基本作战指导,其宝贵之处在于针对不同的战略环境和作战对象进行理论创新。但其根本点又是一脉相承的——“乞丐不与龙王比宝”,“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立足现实,以劣胜优。综观当今的国际战略环境,我陆军的武器装备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将处于劣势。因此,立足现实、以劣胜优仍将是陆军在进行作战理论创新时必须认真考虑的大前提。

  需求牵引、技术推动是陆军作战理论创新的基本形式。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针对前苏联提出了“技术推动”的武器装备发展思想,对美陆军重型武器装备发展和陆军作战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将冷战军备竞赛引向高潮并成为导致前苏联解体的间接原因之一。冷战结束后,美军又将针对作战对象的“需求牵引”,转向针对未来作战规划的“能力牵引”。我军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以作战需求为牵引的创新思想,这一思想不仅针对作战任务需求,也包含了作战环境需求、作战技术需求、作战能力需求等多方面需求,为陆军作战理论创新打开了广阔的空间。

  超前设计、多极发展是陆军作战理论创新的未来方向。目前,世界范围的作战理论创新进入了一个空前活跃时期,各种作战理论层出不穷,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发达国家军队相继推出了基于能力作战、网络中心战、精确交战、快速决定性作战等新的理论,这些作战理论的共同特点就是超前设计、多极发展。目前,我陆军的作战理论创新也出现了一片繁荣景象,包括信息战理论在内的新的作战理论已经初步形成体系。当然,由于创新刚刚开始,许多新的作战理论尚在探索之中。

  各个国家军队作战理论创新的动因是多方面的,其理论体系也就各有特点,我们应当借鉴和吸收引领世界陆军发展方向的先进作战理论,但绝不能一味盲目模仿别人。真正先进的作战理论体系往往都具有自身的鲜明特点,即使在同一技术水平条件下,先进的作战理论体系也各有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运用的是以空军航空兵火力突击为先导、以坦克集群实施快速突击为主体的“闪击战”理论,而苏军创立了以炮兵火力突击为主体、以重兵合围、纵深突贯为主要样式的“大纵深”理论,美军则创立了以陆、海、空三军协同行动为主体的“联合作战”理论……这些作战理论均在不同的战争阶段发挥了制胜作用。

  在信息化的挑战面前,要保持陆军作战理论的先进性,最重要的是科学确立陆军作战理论创新的指导思想——按照全面统筹、超前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以信息化为基点,以一体化联合作战为目标,以空地远程精确火力打击为形式,以战法创新为内容,努力把陆军作战理论体系建设成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需要,反映世界先进作战理论发展趋势,具有我军鲜明特色的作战理论体系。

  以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整体效益为目标,实现陆军作战理论创新的跨越式发展

  一体化联合作战是我军在尚未完成协同性联合作战理论的情况下,以跨越式发展方式实现作战理论创新的重大举措,它与完成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任务的新要求相吻合,其中蕴涵着深刻的战略思想。

  一体化联合作战作为一种战略思想,是统领各种作战理论的纲领,旨在统一各军种的作战行动。美军认为,“联合作战是指美国军队两个或两个以上军种——陆军、海军、空军、海军陆战队——的统一军事活动”。一般来说,联合作战在作战准备上更多地表现为向战场机动过程中的联合,此时的联合,主要是陆军依靠海、空军实现远程兵力投送,而在作战行动上的联合,主要表现为各军兵种为统一的作战目的协调行动,这时,各军兵种没有主次、高低、先后的区别,只有资源共享、互为补充、各司其职的关系。海湾战争中,美军改变了越南战争逐次增兵的做法,而是将所需作战力量一次集结到位,然后各军种全线展开同步行动:空军F-117隐形轰炸机在沙特阿拉伯基地起飞,从高空越过伊军雷达覆盖区攻击伊拉克南部的指挥中心;海军从波斯湾和红海发射巡航导弹沿地表面攻击巴格达的指挥中心;陆军AH-64“阿帕奇”直升机从超低空攻击伊拉克边境上的预警雷达站……三军行动几乎同时展开,各打各的目标,由此可见美军联合作战行动的雏形。科索沃战争中,美军的海、空军行动也大致如此。到了伊拉克战争,美陆军第3机械化师先头部队在“震慑”行动中与海空军同时展开,主要依靠自身炮火和攻击直升机的掩护向巴格达推进。显然,美军主张各军种独立作战,所谓联合是在战略层上区分打击目标共同达成战争目的。可以说,一体化联合作战理论的本质,是围绕一体化联合作战行动形成的各军种作战理论。

  陆军作战理论创新首先应服从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总体构想,以发挥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整体效益为目标,力求推出新体系。一体化联合作战作为联合作战的高级形式,已经具备了崭新的特征,如作战体系横向无缝链接,战场信息一体实时共享,指挥决策动态随机控制,攻击行动形散但却神聚,作战能量同步快速释放……这些基本特征对陆军作战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要求:

  ——陆军各作战力量、各战场和各种作战行动,在指挥控制上实现横向上的互联互通互操作,改变以往作战在力量、时间、空间、样式和行动等方面的纵向逐级矢量性;

  ——陆军与其它军种之间共享信息,近实时地获得同一张“战场态势图”,包括各个战场空间、各种作战力量以及传感器、指挥控制系统、作战平台和作战保障的足够信息;

  ——陆军建立各种辅助决策系统、战场监视系统、毁伤评估系统,以便在任何一个节点上发挥同等指挥效率,使指挥中心可以依托指挥方舱实行无规则动态自由配置,提高指挥的稳定性、连续性以及生存能力。在指挥方式上由集中指挥、分散指挥、委托指挥等方式为主向多级跨越、上下互动、随机控制等方式转变,在指挥决策上由单级封闭式集中决策向多级开放式分布决策转变,在指挥控制上以计划控制为主向动态控制为主转变;

  ——陆军能够在分散配置的情况下集中使用火力,在机动过程中也可快速形成战斗力,追求的是实质上的联合而不是形式上的联合。以小型化、模块化部队在离散游弋的过程中寻歼目标,不与敌重兵集团直接交战,而是通过呼唤远程精确打击火力和校验打击效果达成作战目的;

  ——陆军各种作战力量在整个战场上围绕作战重心同时展开,在最短时间内释放作战能量,并适时调整作战行动,进而自动引起整个作战体系的同步响应。

  构建新型的陆军兵种作战理论体系,切实解决陆军兵种理论创新的基础工程

  机械化时代的陆军,以步兵、炮兵和坦克兵等近战兵种为主体,基本作战方式是以步兵行动为主线、以炮火准备为前奏、以步炮(坦)协同为纽带达成合同作战行动。合同作战理论、炮兵作战理论、坦克兵作战理论构成了陆军基本作战理论体系。随着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陆军远程打击兵器的迅速发展以及精确制导武器的大量投入,使陆军作战形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以步兵、坦克兵实施近战突击为主体的作战方式受到严峻挑战,与之相适应的作战理论体系也在动摇。

  一是作战力量结构改变,空地远程火力突击兵种将成为主战兵种。陆军航空兵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陆军局限于二维平面作战的基本形态,其特有的多种作战功能对传统作战力量尤其是坦克兵构成致命威胁,导致传统作战力量的地位与作用大大下降。火炮性能和弹药的进一步改善,以及战役战术导弹远战能力的提高,使陆军的作战空间大幅度扩展,远距离交战成为必然选择。陆战场空中威胁的加剧使防空作战的地位凸显。这意味着炮兵(包括战役战术导弹部队)、装甲兵、陆军航空兵、防空兵四大兵种将成为陆军的主战兵种。

  二是火力打击已经成为陆军的主体作战行动,筹划兵力行动为主正向筹划火力打击为主转变。远程火力打击将贯穿作战全过程,它不仅构成独立作战阶段或时节,而且也是近战兵种作战行动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特殊情况下,火力突击还可直接达成作战目的。海湾战争42天,火力突击占了38天,科索沃战争78天,火力突击贯穿全程,伊拉克战争精确火力突击达70%。

  三是作战方式方法发生重大变化,远程精确打击成为未来陆军的主要作战样式。远程火炮、战役战术导弹、武装直升机等主要作战力量,以及指挥控制、通信、电子战系统与后勤支援等重要设施大部分配置在纵深地区,以步兵、坦克兵为主体实施的近战方式,将很难直接达成作战目的。一方面,步兵和坦克兵在实施近战之前,或在机动过程中,就遭受敌方远程火力的大量毁伤,甚至还未接近目标或者未等目标接近,就可能丧失战斗力。另一方面,在以火力打击为主体的情况下,兵力占领的意义已十分有限,近战兵种的占领行动,通常直接指向战略目标而不是战役战术目标,取而代之的是以空地远程火力打击来实现对战场空间的控制。

  四是特种作战的地位在上升。传统的步兵将向特种作战转型,主要用于渗入敌方部署实施抵近侦察、引导火力突击、实施火力突击并评估火力突击效果;为火力突击部队警戒以防敌小股地面兵力或机降兵力的袭击;渗入敌方部署纵深直接对敌重要目标实施袭击;在火力突击部队对敌实施大量毁伤之后,遂行搜剿残敌、打扫战场等任务。传统意义上的坦克兵将履行传统步兵的使命,主要用于反装甲作战和打扫战场,必要时也可会同特种作战部队遂行近战突击任务。

  可见,对敌地面目标实施空地远程精确火力打击、对敌空袭兵器实施防空作战、实施特种作战将成为陆军三种主要作战样式和基本作战行动。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军提出“脱离接触、间接打击”的作战构想,在《2001年陆军现代化计划》中明确指出美军未来陆军是“目标部队”,“战术级的重点将转向远程打击”。俄罗斯军事学术界也认为,“远距离战斗将在未来作战中占据主导地位,它将成为一种独立的作战样式”。这些观点反映了陆军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的发展趋势。

  空地远程精确火力打击具有高度集成性,有人称之为集成作战理论。集成作战理论、陆军航空兵作战理论、炮兵(主要是远程炮兵和战役战术导弹)作战理论、防空兵作战理论、特种作战理论便构成了未来陆军的主要作战理论体系。支撑这些作战理论的基础工程是远程火力毁伤理论、毁伤评估理论、精确打击理论,也是定量分析理论。没有这些理论做支撑,陆军作战理论只能停留在机械化时代。

  需要注意的是,战法研究必须符合自己的实际,以美军作战指导为研究方向的观点,值得商榷。美军自海湾战争以来的几场局部战争,并没有反映出高技术战争的普遍规律,在悬殊的力量对比条件下,只能是以强凌弱的特殊规律。我军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中“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先打弱敌,后打强敌”、“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各个击破敌人”,是我军在各个历史时期均遵循的重要作战指导,对未来陆军作战仍然具有启示意义:一是在战略上始终保持主动权。未来战争不是简单地应对,而要避其锋芒,发挥好自己的战略战术。二是着眼弱处下手。一般而言,作战体系是强点,而保障体系是弱点,虽然不同的作战对象强弱各有分明,但恐怕还是着眼弱处下手更有利。三是抓住一个作战重心。无论是战略、战役还是战术行动,都应集中力量抓住重心,作战行动可以全线同时展开,但重心只能有一个。上述启示可能有较多“传统”的味道,但确实反映了作战规律,只是需要结合信息化战争实际加以补充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