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日报 作者:记者 刘小飞 [字体:大 中 小]
本报7月8日讯(记者 刘小飞)近年来,资兴市不断创新新形势下党务公开的途径和方法,进一步保障了广大党员和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提升了各级党组织的公信力,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该市推进党务公开的做法被省纪委重点推介,三都镇还被中纪委列为党务公开工作试点。
立足保障群众知情权,加强党务信息公开。资兴市财政和市管党费投入100多万元,在市中心城区和全市28个乡镇、276个行政村和社区分别设立了不同档次的党务“信息之窗”,并尽可能与政务公开栏设在一起,主要用于刊载主要党报、发布重要的党务政务信息和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该市28个乡镇(街道)均在醒目位置设置了岗位承诺公示栏,800余名党员干部亮出身份,公示工作照、岗位职责、联系方式,请群众监督。此外,还在全市各乡镇大力推行“便民联系卡”。将发展党员、支委干部选举等党务活动的流程与群众常办事务流程及相关的工作人员的姓名、服务职责、联系电话等内容一起制作成“便民联系卡”发放给群众,方便群众直接联系。成立“国家公职人员履职过错投诉中心”,将投诉电话公布在《信息之窗》上,并印制在“便民服务卡”上,随卡公开到全市的家家户户。
立足保障群众参与权,实行党内人事公开。该市实行干部调配公开、干部选任公开、干部考核结果公开等制度。同时,立足保障群众监督权,推行党内决策公开。该市先后制定下发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四大家联席会议、市管领导班子决策议事规则,积极推行“提出决策事项——开展调研——征集群众意见——专家研讨——集体决策”的决策路径,并以文件形式固定下来,向社会公开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对一经发现违反决策程序决策的,要坚决纠正甚至追究单位主要领导的责任。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要求各基层党组织在决策前都要在一定范围进行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