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何孝齐 姚春晖) 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水平,是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边学边改的重要课题。今日,第二届全国三维数字城市论坛在汉召开,我市以技术创新推动机制创新的种种成果将接受国家级规划专家的检验。
近年来,市规划局以一流的信息化理念、一流的信息化技术、一流的信息化队伍、一流的信息化环境,打造了一批全国一流的信息化项目,在规划工作中实施一流的信息化管理。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市规划局解放思想,深化信息化应用,以信息技术创新促进体制机制创新,通过建立完善城乡规划管理系统共享的信息平台,实现了全市规划管理资源共享、标准通用、联网审批、网上监管,促进了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取得良好成效。城乡规划工作逐步实现信息网络化、办公自动化、决策智能化、政务公开化和服务社会化。
坚持理念创新,以信息化建设保障城乡规划体制机制创新
市规划局将信息化工作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新城乡规划管理体制的重要基础、纽带和助推器。市规划局的信息化理念,建立在“数字城市”和“数字规划”的基础上,就是建立一个可监管的全市规划数据中心,以对规划工作信息的监管实施对规划工作的监管,通过规划编制、规划管理、勘测测绘、数字武汉等4个领域的众多信息系统,以及技术、标准、制度、安全、人才、经费等6个方面的保障机制加以实现和固化,称为“1246”框架,这个框架体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了规划工作信息化的方方面面。
规划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以信息化建设来保障城乡规划体制机制创新。市规划局修订了规划测绘管理工作手册,实施了中心城区分区域联审会议制度,梳理形成了新的规划管理文书、表格和审批流程,这些改变首先反映在对信息系统的改造上,通过电子化协同办公平台中对手册内容加以固化,要求各级经办人员及时、按要求进行信息录入并在平台上进行审批。信息系统改造完成了,规划工作流程的改革就有了落实的基础。
坚持技术创新,规划管理信息化支撑平台全国领先
市规划局信息化工作一直遵循着技术创新之路,不断突破。“数字城市”兴起后,市规划局承担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和“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城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使传统的地图服务变为地理信息在线网络服务,被称作“武汉模式”,获得行业最高奖。在城市三维建模领域,市规划局又在全国率先建立起全国最大面积的三维数字地图系统,承担了该领域的国家行业标准编制。在网站建设上,采用图文一体化的技术创新,连续3年成为全国300多个城市同行的第一名。市规划局建立了10余个这样的系统平台,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20余项,主持了国家、省多项技术标准的编制,承担了4个国家级和10多个部级科研和示范项目研究,在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受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委托,主编行业会刊《城市规划信息化》,成为促进全国规划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平台。
学习实践活动中,市规划局坚持技术创新,不断深化完善规划管理信息化支撑平台,建立了面向全市的政务图层,牵头承担了国家863课题“三维GIS综合应用示范系统建设”,同时对局内各类信息系统开展整合,实现了对全市规划信息资源的综合管理和集约节约利用,这种高效整合在全国同行中尚属首例。
坚持应用创新,不断促进城乡规划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一流的系统要应用才能发挥作用。市规划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在应用上下工夫,各个环节的工作,都有信息系统的多维支撑。
在信息平台支撑下,市规划局实现了全电子化工作协同和支持3G的远程移动办公,过去采用传统或半传统的手段进行信息传递、统计上报,往往需要3-7天的时间,在共享的信息平台上传递仅需要鼠标一个动作,而且很快可以汇总;地理信息平台建成后,首先在局会议决策上得以应用,过去铺满桌面的图纸被现代化的电子投影屏所取代,项目的地理位置、相关条件一目了然;三维数字地图系统更是边建设边应用,在应用中完善,武昌积玉桥某项目,原方案建一个大体量建筑,通过模拟场景中三维建模,发现与周边环境不协调,建设方立即自行修改方案,最终达到城市空间的统筹协调;对于建筑方案的容积率、绿化率、小户型数量、日照条件等各项指标,市规划局都有信息平台的支撑,通过严格的图件规整、指标核算和分析,提高规划审批精度,规范规划管理,保证国家政策的落实。
坚持服务创新,为企业、公众和政府提供优质服务
市规划局以信息系统为依托,面向企业、公众和政府,不断改进服务方法、创新服务内容,并把优质服务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成果。
为服务好企业和建设单位,市规划局推出了审批进展短信通知服务,通过信息平台自动向建设单位免费发送,这一举措变被动接受查询为主动发送信息,使建设单位能第一时间了解审批状态,突破的是服务理念。此外,市规划局正在建立规划管理“报建通”系统,实现对各类规划许可和审批业务的申报资料进行电子化规整和校核,确保申报资料符合受理要求,进一步方便建设单位。
为服务政府决策,市规划局建立了具有普遍共享性的政务地理信息图层,包括100多层政务图层信息,在全市政务专网上向各委办局提供浏览查询和地理信息开发服务,通过公务员门户向市领导提供决策支持服务,为武汉市市区两级数字化城市管理提供地理信息在线网络服务。这些服务方式集约利用信息资源,缩短了信息系统开发周期,目前已经连接节点50余个,为政府节约资金2亿多元。
本着亲民、便民的原则,市规划局网站创造性地建设了“在建设项目查询”、“家住武汉”、“在线交流”等栏目,使网站由简单的政务公开走向了信息的综合服务,成为社会公众获取规划信息的权威渠道。
坚持管理创新,以信息化促进规划工作体制机制创新长效化
为保障信息化工作的持续性,市规划局加强管理,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了信息化工作和监督、检查和考核机制,将信息化任务和业务办公电子化指标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用制度推进信息化、用信息化保障工作体制机制创新的长效化。通过信息平台和自主开发的电子监察系统,实现了实时监察、预警纠错和短信通知,不仅全市规划项目在各审批环节的工作状态随时可见,每个环节所用时长可以监控,公文办理、信访件办理等工作也纳入电子化督办机制。利用数据库信息,市规划局每月编发《信息化与电子效能监察专报》,每年形成《城乡规划综合分析报告》,通报工作情况、提供决策参考。市规划局不仅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了较完备的内部监督机制,还将规划项目审批信息自动同步到门户网站,开展批前公示和批后公示,形成了“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的交叉监督机制,提高了规划工作的透明度。
下一步,市规划局将继续深化信息化工作,不断完善城乡规划管理系统共享的信息平台,在应用上下工夫,在制度建设上加大力量,以技术创新带动体制机制创新,使信息化更好地服务于全市城乡规划管理工作,促进我市经济和“两型社会”建设的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