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面加强信息化:让财政管理精细化科学化
来源:中国财经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多次强调指出,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对财政管理工作的要求,大力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而要把正航向,驶好科学化和精细化财政管理这条航船,只有扬起专业化、系统化信息管理技术的风帆,劈波斩浪,才能更好更快地奔向远方。
大 | 中 | 小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多次强调指出,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对财政管理工作的要求,大力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而要把正航向,驶好科学化和精细化财政管理这条航船,只有扬起专业化、系统化信息管理技术的风帆,劈波斩浪,才能更好更快地奔向远方。

2003年,南昌市财政局率先在江西省全面推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取消了预算单位原有的所有账户,将预算单位的预算内资金、预算外资金、政府性基金,以及单位其他所有资金全部纳入了国库集中支付范围。改革时,按照金财工程要求,完善了市级财政信息管理系统,为市直400多个预算单位全部统一免费配送、安装了计算机和打印机,搭建了财政、人民银行、代理银行、预算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平台,采取了无纸化报送用款计划和工资拨款申请方式,实现了财政资金支付、审核的网上直接操作,使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立竿见影,此项改革也被评为了全省一等奖。实际上,立头功的应该是财政管理信息化系统,正是扬起信息化建设的风帆,才能有效排除国库改革航程中的各种困难。

2004年,为方便预算单位节省人力资源、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南昌市财政局对工作人员较少、经费数额不大的预算单位,采取了取消单位会计、统一免费实行会计代理的方式。到去年底,已有97个市直预算单位自愿委托会计服务中心实行会计代理,仅8位同志就顺利代理了97个单位的会计。

随后,南昌市财政局依托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实施了惠农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政府采购网上电子化操作系统,率先在江西省对市直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全面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改革……实际上,现代公共财政前行的每一步,都靠着信息化管理提供的强大技术支撑;财政改革和精细化管理航程的攻坚克难,都需要扬起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风帆。

快速发展的财政信息化技术正在改变着我们财政的工作思维和工作方式,也推动着财政管理更加科学、更加精细。当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在财政信息化的应用和发展过程中,还有些问题需进一步解决。比如,单位领导思想和行动的重视程度还有一定差距;信息孤岛现象、数据共享问题尚未根本解决;财政业务与信息技术之间仍存在着两张皮现象;财政业务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的风险隐患还需要进一步排除。因此,我们还需努力,特别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财政信息化管理,并使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风帆高高扬起。

一是要高位推动、前瞻规划。各级财政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认清和适应信息化飞速发展的形势,充分认识加强信息化建设是提高财政工作水平的必由之路,是财政事业向前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夯实财政基础、提高财政效能、实现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重要手段。领导干部不仅要高度重视、高位推动,带头抓、带头用,还要放眼世界、放眼未来,高起点对财政信息化进行统一整体规划,并分步建设好,减少信息投入的浪费,促进财政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二是要整合平台、共享资源。由于历史的原因,财政内部、外部已经形成了若干个相互独立、各自封闭、各自为我所用的信息应用系统,这些系统兼容性差、数据共享度不高、数据重复报送和重复录入等问题十分严重。因此,从中央到地方既要尽快将财政内部各个业务口的信息数据和系统功能统一标准、统一整合优化,又要尽快实现财政、人民银行、代理银行、税务和预算单位等部门的横向联网,解决数据孤岛问题,实现信息的一次录入处理,就可以在不同部门和不同系统间优化共享、无缝对接。

三是要再造流程、创新管理。传统模式下,对财政业务流程的设计是以职能部门为导向,规划信息系统时只单纯考虑了实现该项业务的功能,而没有与其他业务结合起来进行统筹考虑和设计,致使部门之间分割严重,缺乏信息沟通和协作,业务流程效率低。因此,我们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业务系统集成化、网络监控动态化、工作流程标准化、信息平台协同化、组织结构扁平化等角度出发,以服务单位为中心,创新管理模式,对财政业务流程再设计,使效率和服务最优。同时,规避各种潜在的数据和网络安全隐患,确保信息安全。

四是要提升素质、强化服务。目前,财政部门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比较大,配置的计算机等硬件设备比较先进,开发的软件功能也很齐全。但是,既熟悉财政业务又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却严重缺乏,这也是制约财政信息化建设的瓶颈。因此,要建立财政业务与信息技术密切协作机制,取长补短,合理地开发和配置人力资源,采取继续教育或培养深造等方式,既普及财政信息操作知识,又尽快培养出一批既懂财政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从而,不断提高公共财政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推进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效能化。(作者:江西省南昌市财政局 万昱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