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信息化战场的“大动脉”
来源:解放军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一提到战场,人们便会联想到战车驰骋、导弹腾飞、大炮喷焰的壮观景况,即使陆、海、空、天、电多维融合的现代战场,也往往给人们一种有形的空间战场概念。然而,当人类迈进信息社会的门槛,波涛汹涌的数字成为信息化战场基本表征时,各种数据就成为敌对双方拼杀的“生死地带”和激荡奔涌的“无形血脉”。

  数中有术

  就古今兵法而论,战争胜利是“算”出来的!

  《孙子兵法》云:“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多算胜,少算不胜”;刘伯承元帅也讲:“五行不定,输的干干净净”。这里强调的都是作战需要积累和利用数据。

  信息化条件下,“精确作战”已成为重要的时代特征,而精确作战离不开精确决策,精确决策离不开精确计算,“精算胜,粗算不胜”早已成为制胜基本法则。总部一位领导在讲到对数据的精确分析和计算时,要求算好“七笔账”:即算好“目标账”,重在择要;算好“火力账”,重在求精;算好“时空账”,重在防乱;算好“频率账”,重在避害;算好“气象水文账”,重在巧用;算好“消耗账”,重在有备;算好“动员账”,重在科技支前。须注意的是,算“敌情账”时应就高不就低,算“我情账”时应就低不就高,特别是不能只顾“小账”而丢了“大账”。

  信息化的核心是数字化,而数字化奔流的是大量数据“血液”。从数据中“挖掘”有用的作战信息,已发展成为一种专门的技术和数据优势转化为战场优势的基础工程。它要求从大量的、零碎的、有噪声的、模糊的和随机的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但潜在有用的较高层次的信息,使自己对所掌握的信息和可靠的数据能够有正确的评估,并及时制定作战计划和加以正确实施。外军认为,其积极推行的所谓“基于效果作战”,便是建立在数据挖掘基础之上的。

  数中有道

  古往今来,任何军队任何作战行动都与数据紧密相关。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初期,因舰船屡遭日军战机攻击而受到巨大损失。于是他们急调大批数学运筹专家对477个战例进行航向、航速、航态等数据量化分析,结果得出“当敌机来袭时舰船急速采取规避战术能减少损失”的科学结论,从而使舰船损失率由62%下降到27%。而今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数据掌控已不仅成为作战指挥的新“宠儿”,而且更成为夺取制信息权的中心内容和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关键环节。

  数据链作为现代指挥作战行动的重要支持系统,它须臾离不开数据应用,这极大地刺激了各国军方对数据链的开发与应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依托数据链形成了空中、空间和地面行动的网络化指挥,使发现目标到摧毁目标的时间,甚至实现了“发现即摧毁”。目前,许多军事发达国家都在积极致力发展数据链,并将其视为信息化战争制胜的“撒手锏”。

  数中有数

  数据挖掘萌芽于“情报深加工”,前身为知识发现(KDD),其实质是发现情报背后的情报、“新闻背后的新闻”。而今,随着信息加工手段的计算机化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各种情报信息已由模拟信号变成为数字信号,情报深加工也因此发展成为对已知数据的深度挖掘。海湾战争开始前,美军就利用其高技术信息情报手段,掌握了对方大量政治、经济和军事情报。仅美国战略情报部门就向中央总部提供了长达9000多万张的情报图纸,通过数据分析,美军对各种作战方案进行了充分论证和演练。战争中,美庞大的情报侦察网继续大规模收集情报,并与以前数据库融合,实现了令世人惊诧的精确空袭和高速远程突击作战。可见,未来信息化条件下作战,面对浩如烟海的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科技等数据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做到心中有“数”、“数中有数”,必将成为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

  数中有战

  有关研究认为,在21世纪类似“珍珠港事件”的突然袭击,很可能会以信息战的方式重演。然而它所袭击的目标和对象不是飞机、大炮和核武器,而将是敌方的计算机系统;杀伤的不是敌有生力量,而是大量的有用数据;所采用的手段包括反辐射攻击、电磁攻击、计算机病毒攻击、黑客攻击、隐码与数据破坏程序等,其目的是阻塞以至摧毁敌方的指挥通信网络和作战数据库,使其指挥失灵、交通混乱、电力中断、金融瘫痪、协同失调、部队失控。英国《时代》周刊声称,美国不久将能使用键盘、鼠标和计算机病毒,不放一枪一炮就可对敌方的军事和民用基础设施发动迅速、寂静、广泛和毁灭性的打击。外军有关研究认为,未来战争将没有前方与后方、显形与隐形、硬摧毁与软打击之分,凡充斥大量数据网络系统所及的地方都有可能成为“战场”,数据和链接数据的信息系统都可成为敌对双方打击和破坏的焦点目标。摧毁敌方数据库和信息系统、保护己方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免遭打击破坏不仅将拉开战争序幕,而且会充斥战争全程。

  数中有度

  作战指挥离不开数据,作战行动离不开数据,作战保障追求的同样是各种精确数据。

  装备保障维修、弹药供应等会更直接与数据“打交道”。平时以“工时”为计算单位的装备修理,战时将以分秒再生率计算,装备保障的完好率、配套率、战备率、出动率和再生战斗力更是保障数据的重要表征。“战时精确保障”,已成为装备建设和作战保障行动的基本目标。

  时间、水文、气象、地形、兵器性能等数据从来是军队作战行动的重要依托。军事奇才拿破仑和战争狂人希特勒都是6月22日发动的对俄(苏)进攻(只不过时间隔了129年),但他们的共同命运都是因百年不遇的零下20多度严寒而兵败莫斯科,气象数据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作战保障更是直接体现了关于数据“度”的重要性。海湾战争开战前,美军就启用国防数据网,开通了“标准信息管理系统”,力争采取“零库存”的方法,使海湾战争美军后勤保障成为“后勤史上从未见过、令人惊异的行动”。

  未来信息化战争,要力争缩小作战与保障的时间、地点、数量与实际需求的差距,将军事效益与经济效益、需要与可能、适时与适量达成并保持更为精确的平衡“度”,避免和减少保障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已成为各国面临的新挑战。

  数中有源

  在不打仗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核心军事能力?军事专家指出:“和平时期主要是从仿真实战中学习战争。”例如,借助数学模型和计算机仿真技术等,可以将历史经验的归纳和对未来的预测融为一体,把定性与定量分析、解析与计算过程仿真有机融合,把计算机自动推理得出的数据结论与决策者和专家学者的经验判断有机结合,使部队在合成动态的人工模拟复杂战场环境中得到近似实战的锻炼,从而有效地提高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当然,仅仅依靠数据是打不了胜仗的,还必须有指挥员能动作用的发挥、军队的战斗精神、各种兵器效能的释放以及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的有效配合,还要有精确可靠的作战保障和对作战时空的充分利用等等。就是数据本身,也必须破解真实性、及时性、可靠性以及共享性和保密性等难题。然而,这些丝毫也不会降低数据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根据战时作战需求,积累整合数据资源,制定数据应用方案,依靠精确数据打胜仗,正日益成为各国军队特别是军事强国追求的重要制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