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铭生
7月17日,河南开封杞县流传钴60将爆炸的谣言,许多群众逃离家乡,前往附近县市“避难”。当地政府采取各种方式辟谣,目前5名造谣者已被拘留。(今日本报A10版)
没有钴60将爆炸的谣言,哪来民众大恐慌?5名造谣者被依法拘留,似罪有应得。
杞县之所以上演现代版的“杞人忧天”,根子不在于谣言太逼真,能够迷惑人心;也不在民众不是“智者”,偏信粗劣谣言,盲目跟风逃离;而在于政府信息不公开。有网友质问地方政府:“为什么有谣言,就是因为你不说。你不说,其他人就说,就会乱说。”可谓入木三分,一针见血。
舆论阵地,包括互联网,政府权威声音缺失,自然会给谣言留下传播空间。区区5个人在网上发帖,最终为什么糊弄了杞县公众?就是因为来自官方、专家的权威信息缺失,或者是事件的处理本身存在不透明和模糊、灰色的空间,让谣言得以滋生、蔓延。
回顾杞县民众受钴60泄漏传言影响大量外迁过程,我们会发现:政府信息不公开,其实比谣言面目更为可憎,危害更大。从报道看,杞县钴60故障发生在6月7日,但政府一直不公开情况,封锁消息一个多月。即使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进行《杞县钴60泄漏事件调查》采访时,杞县相关领导对此事的态度仍然是三不政策:不通报情况,不接受采访,不允许报道。直到网上炒成一片了,当地政府才在7月12日第一次发布消息。当大量群众在谣言的误导下奔向周边县市“避难”,汽车、拖拉机等各种车辆堵满了道路,政府部门、权威专家方如梦初醒,竭尽全力辟谣,这当然显得苍白无力了。
正如流传很广的一个帖子《七月十七日,哭泣的杞县》所写:“这个社会没有愚昧的群众,只有愚昧的领导!”恰是领导的愚昧、无知,才让谣言发酵、膨胀,才导致百姓大量外迁。造谣者应该被依法惩处,而相关政府官员难道不应该被问责?
谣言止于信息公开,这是个老掉牙的常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业已实施,但个别地方的官员还捧着“封锁消息”以免“引起社会慌乱”的老黄历不放。如何适应和应对网络时代信息快速传播的挑战,如何提高执政能力,“杞人忧天”事件又给各级领导上了生动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