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行业转型现代服务业——加点信息化催化剂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张延华


    在2007年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交通部部长李盛霖对做好“三个服务”及交通的本质属性作了深刻阐述,强调指出要把做好“三个服务”作为交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而提出了交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重大命题。这是部党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重要战略方针。总结交通发展的历史经验,展望交通发展的未来,我们深刻认识到,推动交通行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必须紧密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

    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科技迅猛发展,其中融合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字通信技术的现代信息技术被认为是当前最关键的技术,正不断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的各个领域,推动人类社会生产力达到一个崭新的水平。交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服务社会是其宗旨,公众的交通需求和实际享有的交通服务水平是衡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交通行业大规模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降低能耗,更加合理配置资源,大幅减轻交通压力,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从而更广、更快、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交通信息化是交通行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大成就

    多年来,在交通行业的共同努力下,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着进展,有力地促进了交通现代化建设,极大地提高了交通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

    一是交通信息化政策和标准体系逐步完善。

    近年来,交通部相继编制印发了《中国交通电子政务建设总体方案》、《关于加强交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十一五” 发展规划》、《公路水路交通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总体框架》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为交通信息化的健康、有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保障环境。在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方面,组织制订了《交通行业信息标准体系表》、《交通信息基础数据元集》以及一系列智能交通和物流技术标准,为规范行业信息化建设、促进行业信息资源有效整合打下了扎实的技术基础。

    二是交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明显加快。

    在交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通过交通部信息化一期和二期工程的建设,实现了部与41个省厅级单位、90多个大中型港口以及190个政务信息报送单位的行业专网连通,目前水运生产快速统计系统、交通政务信息网络交互平台等业务应用系统已在行业专网上开通应用,交通视频会议系统在政府行政办公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交通部海事局与全国14个直属海事局以及分支机构和派出机构建立了四级海事信息网;伴随4.53万公里的高速公路建设,沿路铺设的光缆也成为公路交通信息传输,包括联网收费、路段监控、通信交流等业务应用的重要基础网络;长江干线已建立了2000多公里的、连通沿江各主要港航管理部门的数据通信网络;中国船级社建立了总部与境内11个分社以及4个海外分社的专用信息网络连接。通畅、高速、大范围覆盖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为交通行业的业务应用信息系统构筑了便捷、可靠、安全的运行平台。

    三是交通电子政务建设成效显着。

    按照国家有关部署,电子政务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龙头。多年来,交通行业以电子政务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行业信息化建设,并逐步向“资源整合+应用服务”的新阶段迈进。以政府网站为例,目前,全国所有省厅(局、委)均建有政府网站,提供了办事指南、信息查询、行政许可在线办理等为公众服务的内容,并在网上开发应用了公路、港航、运政和海事等管理服务系统,政务公开与信息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2006年,交通部政府网站完成了第五次改版,新版网站信息发布和服务功能显着增强,社会公众关注程度大幅提高,包括出行服务、留言问答、在线访谈等栏目均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现已完成的省级公路交通信息资源整合、区域性道路客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公众出行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等三个信息化示范工程,在交通信息资源整合、开发和利用方面进行了一次有益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此外,行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也全面启动,如部省道路运输管理系统联网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港航生产数据快速统计系统建设成效显着,都有力地推动了行业信息资源的整合,促进了政府决策、市场监管和公众信息服务水平的提高。

    四是智能交通扎实推进,现代物流较快发展。

    近年来,我国智能交通已经实现从研究试验向集成应用的转变,特别在高速公路联网收费、道路运输GPS安全监管系统、水上VTS和AIS系统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以高速公路联网收费为例,目前我国内地实行高速公路收费的29个省区已有27个实现了省区内不同范围的联网,联网里程占全国总里程88%左右。在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集装箱跟踪、港口管理、海事管理、道路运输管理等领域,广泛使用了IC卡和射频识别技术,提高了交通运营管理的效率。在现代物流领域,积极通过政策、标准、规范等进行引导,加大了对现代信息技术和经营管理技术应用的力度,目前全国已有半数以上省市应用了货运配载系统,并逐步向物流信息平台过渡;大中型港口和运输企业积极开展企业信息化建设,围绕运营管理、调度指挥、过程控制等业务需求,开发了生产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等,并通过互联网开展用户服务,其中港航 EDI系统(电子数据交换)已在20多个港航企业广泛推广,中国国际集装箱运输中近80%的运量实现了电子数据交换,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五大作用

    交通信息化取得了较大的建设成就,极大地提升了行业决策、监管和服务水平,但面对“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更高的要求,仍任重道远。可以预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公路水路交通的管理和服务能力将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大力推进交通信息化建设,对于实现交通行业的历史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要优先发展运输业,提升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交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就是要围绕做好“三个服务”,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依靠现代高新技术和管理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交通产业,发展新兴交通服务业,提高产业服务能力和效率,提高行业管理水平,最大程度地降低交通发展所带来的负外部性,推动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推动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成为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拓展新兴服务的主要技术手段,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服务能力。

    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进一步优化交通运输枢纽布局,加强与铁路、民航、管道等运输方式的衔接,促进综合运输的发展。优化运输组织结构,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动运输业向组织化、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优化港口结构,拓展和延伸港口的服务功能,推进各区域内港口资源的整合,发挥港口群体优势,发挥港口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物流节点作用,提高港口效率和服务水平。

    2.转变增长方式,构建绿色交通。

    通过信息技术应用,充分发挥已有的基础设施的功能,提高运营效率,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综合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低能源消耗、低资源占用、低环境污染、低成本使用的公路水路交通系统,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交通发展之路。

    3.改造传统货运,发展现代物流。

    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搭建公共物流综合信息平台,促进信息流、物资流、资金流的整合,实现货源、运力等信息的共享,提升运营组织管理水平,提高运输生产效率。加强物流技术研究,开展电子商务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物流系统优化技术等在交通行业中的研发和应用,加快建设物流信息公用平台、物流在线服务平台、物流可视化跟踪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连通和共享。支持运输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减少库存,降低成本,大力推进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

    4.发展现代客运,提升服务品质。

    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加强道路客运与其他运输方式的紧密衔接与配合,构建由快速客运、干线客运、农村客运和旅游客运等组成的城乡客运相互衔接的多层次客运网络体系,逐步实现“无缝衔接 ”、“零换乘”。以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为依托,大力发展城际直达班车客运,探索建立全国道路客运联网售票机制,建立健全省际、城际客运网络,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适应汽车进入家庭和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出行需求,发展智能交通,拓展服务内涵,显着提高交通综合服务能力,为出行者提供多样化、高品质的交通服务。

    5.强化公共管理,完善公共服务。

    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推进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简化办事程序,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惠民便民服务活动,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推进交通网上审批,完善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和公路水运管理信息系统,全面提升行业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快可视化、数字化、智能化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和完善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制度,提高道路客运和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水平。加快交通应急平台建设,完善交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应急体系,提高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

  五个工作重点

    在交通行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过程中,交通信息化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和助推作用。为适应新时期交通行业实现转型的目标,交通信息化建设也要进一步转变工作思路,做好统筹规划和有序建设工作。正如交通部李盛霖部长所指出的,“在信息时代,交通信息化要跟上发展形势,加强交通信息化建设是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宏观调控能力的需要,是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需要,是提高交通行业竞争力的需要,也是建设创新型行业的需要”。近期,交通信息化要遵循“服务是宗旨,应用是关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主线,基础设施是支撑,法律法规、标准化体系、管理体制是保障”的指导思想,紧密结合交通运输发展实际,按照统筹规划、需求主导、整合资源、注重实效、加强应用的总体要求,以提高政府决策、监管、服务和应急保障能力为目标,以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利用为重点,按照“抓基础,整资源,促应用,出人才”的基本思路,抓好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工作,重点是:

    1.夯实交通信息网络基础,保障业务系统安全高效运行。

    交通信息网络是行业信息系统安全高效运行的基础平台。交通部将以交通电子政务内网和外网建设为核心,进一步建设和完善交通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同时积极开展高速公路信息通信资源整合研究,并充分结合国家公共通信资源和交通卫星通信网络,形成管理有序、安全可靠、天地合一的交通行业信息通信基础网络。

    2.加强交通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做好基础技术保障。

    交通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是交通信息化建设中的一项基础性系统工程。我们将以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数据元标准为核心,进一步完善交通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在两年内形成包括公路、港口、航道、船舶、船员、道路运输、水路运输、船检、船载客货、建设项目、统计、收费公路等12个交通信息基础数据元标准,并进一步编制若干重点的行业管理与服务系统的技术要求和接口规范标准,积极引导和推动智能交通、现代物流、电子数据交换(EDI)、交通信息通信与导航及电子地图等信息化标准的制修订和推广应用工作,在“十一五”末初步完善交通信息化建设所需的核心和关键信息化标准,为行业信息化的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标准保障。

    3.加强数据交换共享,促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贯穿交通信息化全过程的主线。交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为交通行业积累了大量的信息资源,但是由于标准不一、信息共享与交换渠道不畅,形成了许多的“信息孤岛”,造成各单位、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水平不高,信息资源没有充分发挥出效益。为此,今后一段时期交通部将重点推动交通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做好统筹规划。通过部省联网、部路联网、部港联网,加强数据采集、交换和更新,建设数据中心,建立公路基础信息库、运输业户、船舶库、车辆库、从业人员库等大型基础信息资源库,形成信息集中再反馈的互联互通机制。

    二是贯彻落实交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指导意见,加强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建设。今年将依托交通部科技项目和基建项目开展行业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建设工作,并首先开展部级业务应用梳理、元数据及目录体系建设,为行业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建设做出示范,逐步推动各级交通管理部门建设本级、本单位的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共同促进行业信息共享交换体系的建立。

    三是通过政府网站平台,加强交通信息查询、在线办事、目录体系检索等业务服务功能,并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从事交通行业市场信息、允许加工的政府信息等信息资源的商业性服务,发挥市场对信息资源配制的基础性作用,使交通信息资源更好地为行业管理和社会公众服务。

    4.推进应用系统建设,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业务应用系统的开发和使用体现了交通信息化发展水平。在“十一五” 期间,交通部加大了对应用系统的研发支持力度,将 “交通大型数据库群建设及应用关键技术”、“道路运输联网信息服务、分析统计系统关键技术”、“基于定位系统的车辆运营监控、调度和精确计量技术”、“水上交通安全保障技术”、“内河和沿海港航运政联网系统技术”、“公路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技术研究”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列为重大专项或重点研发方向,力争在 5年内有所突破。在此基础上,交通部还积极推动公路综合管理信息平台、道路运输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水路运输综合管理信息平台、交通运行综合分析信息系统、交通应急处理信息系统、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等若干行业大系统的建设,建立一套实用、及时、灵敏、安全的公路水路管理信息系统,提升交通行业整体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5.加强交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保障。

    信息化建设人才是关键。在推动交通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要更加重视行业信息化队伍的建设,加大信息人才培养的力度。研究制定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政策和措施,努力在信息化建设中培养和锻炼人才,逐步建立一支既熟悉交通业务,又掌握信息技术的、适应交通信息化发展的人才队伍。在培养方式上,针对不同层次需求对交通行业工作人员进行信息化知识的培训,提高其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