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2年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前景与规划分析
来源:中国行业研究报告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一、中国船舶工业发展展望

    经过“十五”时期的快速发展,中国船舶工业的基础更加扎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未来,中国船舶工业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随着世界经济持续发展,国际经济技术一体化加快,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国际间的贸易量呈现进一步增长的态势,这为世界航运市场的繁荣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初步判断,国际船舶市场今后一个时期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但出现“陡降”的可能性不大,总体上将继续保持平稳发展的态势。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工业和科研体系健全,产业发展基础较好,拥有适宜造船的漫长海岸线,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具备良好的基础,发展船舶工业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未来将有三大力量推动中国船舶工业高速发展。一是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特别是中国在加入WTO以后,将更好地推动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量将稳步增长,这必将促进海运量的增长。二是人类环保观念的增强,新的环保标准将使许多旧船被淘汰,一大批新的环保型船将面世。三是船舶运输趋向大型化、规模化、信息化、专业化,一大批新型大型集装箱船和大型超大型油轮和大型液化天然气船必将出现。因此,船舶行业将迎来创新和技术更新的时代。

    二、中国船舶工业2010-2015年发展目标

    2010年,自主开发、建造的主力船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年造船能力达到2300万载重吨,年产量1700万载重吨,造船年销售收入1500亿元(其中出口1200万载重吨,出口值120亿美元)。船用低、中速柴油机年生产能力分别达到450万千瓦和1100台,基本满足同期国内造船需求。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船用设备专业化生产企业,本土生产的船用设备平均装船率(按价值计算)达到60%以上。船舶工业组织结构趋于合理,大型船舶企业集团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三大造船基地初具规模,造船业与配套业协调发展。船舶工业全面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现代化总装造船模式和企业管理信息化。船舶修理(包括改装)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能够承担大型、多品种船舶修理任务,使中国成为世界主要造修船国。

    2015年,形成开发、建造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的能力,年造船能力达到2800万载重吨,年产量2200万载重吨,年销售收入1800亿元(其中出口1500万载重吨,出口值160亿美元),使中国成为世界造船强国。船用低、中速柴油机年生产能力分别达到600万千瓦和1200台,本土生产的船用设备的平均装船率(按价值计算)达到80%以上,大型企业集团建成船用设备国际营销服务网络。骨干造船企业的生产效率达到15工时/修正总吨,3万载重吨以上常规船舶平均建造周期达到9个月,人均年销售收入力争达到200万元。

    三、未来10到20年中国造船业前景预测

    2008年中国船舶工业造船完工2881万载重吨,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52.2%;新接订5818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0.9%;手持订单2046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8.7%。造船三大指标已全面超越日本,均位居世界第二。船舶出口到159个国家和地区。

    未来十年是中国造船业发展的黄金时期。随着中国船舶配套能力的增强、技术研发实力的逐步上升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国际造船中心逐渐向中国转移。这从中国每年承接新船订单世界份额逐步上升可以看出。未来十年,世界造船将高位运行,即使可能出现2-3年的一段中度不景气周期,国内造船随着三大基地的逐渐建成、产能扩大、手持订单的不断增加,仍会保持较快的稳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