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华、周发勤、周素、亚男、建民、梅丽、韩志
李扬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不仅要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还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新农村建设物质条件的一项重要内容。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现代化程度和经济成长能力的重要标志。农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与社会事业中的应用、涉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等。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有利于建设现代农业,提高现代科学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应用水平,促进农村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推进农业信息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需要
“三农”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农村地区信息相对闭塞、教育相对落后。解决“三农”问题必须重视科技的作用。以微电子、软件、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目前已在各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并产生了巨大的促进和拉动作用。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不仅有利于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全面繁荣农村经济,而且能够有效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多媒体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等手段,可以使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实验条件等优质教育资源在农村实现共享,从而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通过互联网、农村疾病防控信息系统以及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等,能够极大地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信息化建设,必须强化薄弱环节,重视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统筹城乡信息化发展,努力实现城乡信息化建设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将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在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可以快速有效地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先进实用的信息技术不仅能为农村生产发展提供全面快捷的服务,辅助生产者按照市场需求合理安排生产,减少生产的盲目性,而且能指导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增加生产效益,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同时,还能促进农产品销售,实现产销对接,加快其从产品到商品的转变。
由于农村人口和村级组织数量多、地域广、差别大,给组织管理和服务带来了一定难度。鉴于此,建立面向基层的电子政务系统、小城镇信息化管理系统、社区管理信息系统等,对于加强农村政务管理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农业信息化还有助于更好地实现乡风文明。通过电信网、互联网、广电网等多种信息传播方式,可以为农民提供各种信息服务,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开展农村远程教育,可以为农民提供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此外,开展劳动力有序转移、增加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机会等工作都需要信息化的支持。因此,开展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研究,建立农村远程教育系统,开发各种农村信息接收终端,不断满足农民文化娱乐、科技知识、劳动技能等方面的信息需求,对于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推进农业信息化必须突出重点体现特色
加快农业信息化进程,应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用信息引导生产上来,从信息体系、信息网络、信息资源、信息服务等方面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整个农业和农村的推广应用。
一是要推进农业信息网络基础建设,提高农村通信能力。要依托电信运营企业现有的基础网络,实施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实现农村用户网络的快速转型。要继续推进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加快完成终端接收站点的建设。要做好“服务新农村、建设信息村”工作,切实提高通光缆率、通宽带率和电话入户率,逐步实现以涉农信息为主的综合信息交互式服务,使更多农民通过信息服务得到实惠。要实施农业信息平台建设,建设县(市、区)、乡(镇)“信息服务站”,利用互联网等平台加强对农民生产技能和进城就业能力的培训,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三农”信息服务链。
二是要推进农业生产信息化,积极探索发展高效农业的新路子。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市、县(市、区)、乡(镇)三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推进互联网、电视、广播、报刊、电话等多种方式的有机组合,扩大农业信息覆盖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要引导信息技术企业开发、生产适应农业需求的电子产品和应用软件,并提供技术支持服务。要发展数字农业,有重点、有步骤地加强计算机自动控制、模拟等技术在农业上的研究、开发和利用,逐步实现精准选种、精准播种、精准灌溉、精准施肥、精准田间管理和精准收获等农业生产过程的信息化。要用信息技术重点改造传统农业,合理使用各种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发展节约型农业和生态农业。要大力提高农业龙头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以重点龙头农业企业为示范,推动信息技术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管理等环节的广泛应用,提升农产品深加工能力,加快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