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外包在国外已被普遍接受,特别是在银行业。但在国内仍是“雷声大雨点小”,像国开行这样敢于“吃螃蟹”的还很少。
说起IT外包,有人觉得它和买衣服很像。古人讲究量体裁衣,现代人常常一整天跑断腿,挑来拣去的就只为选一件合适的。惟一有区别的是,买衣服可以随便试,直到满意,但IT外包能试吗?
“螃蟹”的滋味
从2006年12月11日开始,我国银行业全面对外资开放,中、外资银行竞争序幕全面拉开。尽管竞争拼的是业务创新和竞争能力,但离不开IT这个实现手段。那么,为了支持全面竞争的需要,被国外银行广为接受的IT外包,是不是也能被国内银行所采用?是选择外包还是自己做?包给谁,包多少?哪些业务能包出去,哪些不能?不少银行企业还在观望和权衡。
据Gartner公司统计,银行业2006年的IT外包服务成本达到了1413亿美元,未来它仍将是外包IT服务最大的市场。
国外确有不少金融机构通过外包获得了更强的竞争优势,实际上,国内已经有银行尝试了IT外包。2003年底,国家开发银行正式把IT外包出去,成为国内银行业中“第一个吃螃蟹”者。
当时国开行将IT硬件服务外包给惠普公司,主要核心业务系统是从国外整体引进的,再由神州数码本地集成,实现本地客户化。中国移动负责帮助实现移动办公,而网络部分则分别外包给了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
随着外包带来的益处日渐显现,去年4月,国开行与惠普签署了为期3年的国内银行业首个长期战略外包服务合同,扩展了外包合作的时间和范围。今年1月22日,国开行与惠普又进一步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IT设备租赁、IT服务管理、金融服务、资源利用等领域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尝到IT外包甜头的国开行正在外包这条路上坚定地走着,而且似乎“越走路越宽”。
“开发银行的业务在3~4年基本上翻了一番。”国家开发银行运营中心副主任熊平旭告诉记者,“尽管业务的增长并不是由IT外包直接带来的,但IT外包对成本的节约和对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所起的作用确实不可忽视。”
“我觉得我们可以分享一下经验。我们是先吃螃蟹的那个人,吃了没事,然后可以跟大家说,这个螃蟹味道不错。”国家开发银行行长助理赵建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也正是因为有了第一个“吃螃蟹”并且“吃得不错”的人,国内开始有些银行效仿国开行,选择IT服务外包。不同的是,国开行一开始就选择了全面外包,而国内其他银行则选择了部分IT业务外包,以补充自己在人力、物力上的不足。
综观近年来国内IT服务外包市场的变化,排斥的坚冰似乎已开始溶化,选择IT外包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据相关研究机构的统计,截至2006年底,在中国不同行业的IT外包服务整体市场中,金融行业的IT外包服务投入达到22.4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2%,成为中国IT外包服务市场中最为重要的行业细分市场之一。
看起来,银行业IT外包似乎已经开始步入春暖花开期了,然而,事实却并不如表面上那般轻松。
据了解,也出现了一些银行在选择了外包之后又“退包”的情况。据有关专家分析,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外包合作伙伴人才缺乏,二是银行企业自身成熟度不够,无法消化“外包”大业务。
人才困境难解
在数量上,各银行的IT人员(既懂银行业务又懂IT的人才)都是“稀有物种”。据熊平旭透露,“国开行总行专职做IT的员工不到30个人,在分支机构就没有专职做IT的员工,只有兼职人员。也就是说,在全行4000人中,IT人员的比例约有0.7%。”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总工程师王彦龙也曾表示过,在金融业中,“IT人员是个弱势群体”。
另外,对于银行业至关重要的安全问题,特别是核心系统的运维、关键密码和要素等都是各银行决不会外包的部分。但是,“在业务信息化的过程中,能够作为中间那个纽带把业务语言翻译成IT语言的人才非常稀缺。”熊平旭介绍说。 www.51callcenter.com
因此,要想靠单个银行自己的力量来实现银行业的信息化,并支持业务创新,是个大难题。然而,选择外包,也同样面临着有关人才的种种问题。
国内IT企业目前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IT人才的流失率非常大。据一位在软件公司工作的人士透露,软件公司的平均人才流失率约为1/3,有些小公司甚至年初和年末所用的是完全不同的两批员工。在流失的IT人才中,ERP实施顾问、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等重要岗位的流失比率最高。这些人往往既懂业务又懂技术,同时还具备一些管理知识,是IT企业最梦寐以求的人才。
据这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IT人才的流失比率仍有扩大的趋势,几乎每个月都有人“跳槽”,而且常常是一个人辞职可能会带走一批。因此公司被迫陷入了对新人的重复培训之中。
“外包合作伙伴人员更换速度过快,只能是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但是软件公司自己对这个问题也没有办法。” 熊平旭表示,“这的确让人感到很遗憾。”也正是考虑这个原因,国开行在选择外包伙伴时把人才是否稳定作为一个选择指标。
中小银行难承受之重
金融机构的各种服务都是基于IT系统的,IT外包对任何金融机构来说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
GDS万国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副总裁何政表示,外包最重要的有两点——经济性和有效性。
从经济性来看,IT外包服务多为3年以上的大单合同,对于国开行这样的大银行来说,拿出这样动辄上百万、千万元的资金不成问题,但是对大多数的中小银行来说,仅仅是资金问题就无法进行IT外包。金融信息化专家丁茂顺在谈到 IT外包时说:“大量的金融机构,还有中小银行没有那么大的产业,我亲身经历过IT外包,他们没有那么多钱。”
而对于IT外包的有效性来说,中小银行和大多数金融机构的IT业务也还没有大到非要由专业服务商打理的地步。
据了解,现在越来越多的大金融机构开始采用大集中的方式管理IT外包,特别是与安全相关的问题,如灾难备份等,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有业内人士称银行业开始进入一个数据的“后集中时代”,但是,福州市商业银行科技部总经理王忠表示,“我认为中小商业银行现在还没有到‘后集中时代’,跟国有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包括一些金融机构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很多中小金融机构还在探索和重建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阶段。”因此,有专家认为,中小银行IT外包还欠“火候”。
另外,即使采用了外包,整个IT系统、IT系统与业务之间的整合也是个棘手的问题。
尤其像国开行这样的全外包,不同的业务选择了不同的外包商,怎样“无缝对接”是必须要考虑好的问题。
赵建平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告诉记者:“缝肯定有,实际上内部还是有缝,再好的公司内部也一定有缝。外包管理整体来讲就是要做到无缝,或者缝小一点。这就需要我们自己不断地提高管理水平,也要选择适合的合作伙伴,帮助我们做有效的整合工作。”
尽管银行IT外包还在探路阶段,但有专业分析机构对银行业IT外包服务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未来几年中国银行IT外包所面临的积极因素要多于消极因素,未来银行IT外包服务有加速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