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问责制不科学
来源:新快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记者 刘正旭 通讯员 徐刚 史玉梅

昨日,广东省省情调研中心发布了《2008广东省地方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认为,广东在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方面已迈出了实质步骤,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报告》同样以大篇幅指出,广东同全国一样,在建设服务型政府方面问题也不少,并建议广东应完善公共财政绩效评估体制,把公共财政纳入“阳光”之下。

电子政务投资大见效微

据介绍,通过对全省21个地市居民进行抽样调查,并对各级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实践经验总结后,最终形成了《2008广东省地方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调研报告》。

《报告》指出,电子政务是信息社会政府管理发展的一种新趋势,但和全国各地一样,投入很大,问题较多。如各地的政务系统“好看不好用”,信息资源共享难,存在多头管理、各自为政、投资分散的体制性障碍,存在难于统筹协调、整体水平不高、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一把手问责制并不科学

“行政问责制的意义在于‘防患于未然’与‘惩前毖后’,但惩罚只是手段,预防才是目的。”《报告》认为,当前的问责制度不科学。之所以把焦点指向地方行政一把手,是因为在一些地方,往往是一把手有较大决策权。

推行行政问责制,应在扩大问责渠道、健全科学问责体系、明确问责范围和问责对象、用程序保证问责制的健康发展等多个方面下工夫。

公共财政预决算应公开

“要清楚地认识政府与纳税人、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关系。”《报告》指出,公共财政支出直接关系到全体人民的利益,应建立起一套以公民为导向的公共财政绩效评价制度,将财政运行置于广泛的社会监督之下,有效发挥其公共服务职能。

公共财政必须要通过人大审议向社会公开,并力求通过预算编制大众化,扩大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并将公共财政预决算置于阳光之下,让人民盯紧政府的钱袋,才能根本上促进公共财政绩效的提升,促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报告》最后建议,广东要以国际视野,构建以公众满意度为导向的政府整体绩效、部门绩效及专项公共服务绩效评估制度。

观点摘录

●投资大、见效微,一直是广东电子政务发展的最大困扰。

●如果行政问责制只针对失职领导,而放过了体制漏洞,很可能会出现“官员一茬一茬撤换,问题还是一次一次出现”的局面。

●当前许多政府收费和支出没有纳入预算,基本处于行政和社会监督之外;另一方面,财政预决算编制过于专业且粗放而不具体,人民和人大代表根本就看不懂,影响公共资源的有效配置。

●深圳和广州等珠三角城市,应以国际视野,构建民主法治、有限有效的地方政府,应破传统自上而下考核机制,使评价真正发挥功效,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2008广东省地方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调研报告》